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岳在人群的喧嚣中悄然退去,心中盘算着未来的发展路线,小河村这里四处荒凉,肯定不能长久立足,凤翔府又太大,现在的自己没有能力打下来。

而且陕西这片土地,自天启七年(1627年)王二起义的烽火初燃,历经高迎祥、李自成等三十六营的铁蹄践踏,早已是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时至今日,崇祯十二年正月(1639年),局势更是如沸水般翻腾。

张献忠在谷城(今湖北襄阳)扯旗反明,整个天下再次暗流涌动。

李自成在商洛山亦是蠢蠢欲动,陕西与湖北即将陷入明军与流寇的残酷拉锯之中。

马岳深知,明军虽已不复昔日辉煌,但其底蕴犹存,不可轻视。秦良玉、孙传庭、曹变蛟、洪承畴这些人都还在,自己虽然有着爆兵与明军精锐抗衡。

但缺乏稳固的根基和充足的粮饷,难以与明军正面抗衡。

陕西、湖北两地,因战乱频仍,已非理想的立足之地。

草原虽广袤无垠,却缺乏粮食,难以支撑大军长期征战。

中原地区更是明军的重兵布防之地,一旦涉足,必将引来明军的全力围剿。

脑海中想着未来几年的变化,马岳也觉得未来发展举步维艰。

经过深思熟虑,马岳的目光转向了四川。

四川地处内陆,相对封闭,且较少受到战火的侵扰,物产丰富,尤其是粮食储备充足,堪称理想的基业之地。

他计划先取汉中,作为进军四川的桥头堡。

汉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扼守着入川的咽喉要道。一旦占据汉中,便可从容进军四川,进而图谋云南。

云南地处边疆,地形错综复杂,易于割据一方。

云南气候温和,物产繁多,尤其是铜、银等矿产资源丰富,很多都是露天矿石,明朝收不到矿税那是明朝官吏腐败。

(但是他们要是敢阻挡自己么,他马岳手下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马岳心中暗自念道。

占据云南后,马岳便可挥师南下,攻取两广。

两广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可为大军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粮草。

以后争霸天下,他也不可能一直使用系统兵,一定会融入吸取一些明朝人,到时候两广正是兵源所在。

待两广尽入囊中,马岳便可挥师东进,攻取湖广、河南等地。

湖广地区是明朝的经济命脉,河南则是中原的核心地带,两地一旦失守,京师便岌岌可危。届时,马岳便可趁机挥师北伐,直捣京师,问鼎天下。

畅想着未来的道路,马岳的心中愈发的火热起来。不过,马岳也深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作为现代人,他对那个位子的痴迷程度远远低于张献忠、李自成他们,很快就回过神来。

当下,他必须保持低调,避免引起朝廷的警觉。

他要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成为明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与明军拼个鱼死网破。

待时机成熟,他再趁机崛起,一举夺取天下。

盘算清楚未来的发展路线后,马岳的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他站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前,远眺着忙碌的营地,心中涌动着新的希望。

他细致地安排人手进行粮食转移,确保每一步都稳妥无误。李家剩下的三千多石粮食堆积如山,他深知这些粮食是他们未来行动的基石。

现在手底下也没有个文吏,一切只能他自己安排,他把招文吏这块的事记在心头。

在炽热的阳光下,马岳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指挥着士兵们有序地搬运粮食。

考虑到后面转移到汉中,他得防备来自明军和其他流寇的窥视,果断决定招募骑兵用作探子,以应对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粮食不多了,但还是决定召唤四名骑兵,这一举动就耗费了400石粮食。

紧接着,他又再次召唤20名步兵,以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毕竟100人的兵力说多不多,现在即将转移,兵力越多越好。

此外,之前登记招募的运粮流民也有接近两百人。这样一来,整个队伍的人数就达到了300多人。

粮食的问题让马岳眉头紧锁。即便流民们的吃食减半,现有的粮食也只够支撑5个月。支持到汉中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后面只能从汉中获取粮食了。

太阳正值日头高悬,约莫午时左右。

前往凤翔府的大路上,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

李文英和李明父子两人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拥挤的人群,而来福这个李家老管家则紧随其后,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三人抱团前行,生怕在这混乱中被人掳了去。

对于这些饿急了的流民,李文英三人可是听说过,他们没有什么是不吃的,要是不抱团,可是太危险了。

“爹,咱们去凤翔府之后该怎么办?”李明焦急地问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显得有些微弱。

李文英停下脚步,喘了口气,才气喘吁吁地回答道:

“咱们找千户所的牛大人,我以前听说过,这位牛大人身经百战,跟好几个大贼寇交过手,还曾跟随过朝廷的大官。到时候只要牛大人肯出兵,小河村就还是我们的。”

他边说边喘着粗气,显然昨夜一夜的逃命已经让他身心俱疲。但一提到昨夜杀向李家的贼寇,他的眼中便闪过一抹狠厉。

“老爷,城内的官老爷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咱们现在没钱没势,那位牛大人还肯帮咱们么?”

管家来福满脸忧虑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

“没事,我与牛大人见过几面,他是个讲义气的人。”

李文英故作镇定地说道,但他的心中却暗自忐忑。

“那就好,还是老爷厉害。等到牛大人大军来到,小河村还是老爷您的。”

来福恭维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

“就是啊,爹,既然牛大人是个讲义气的,又是咱们相熟的人,这次他一定会帮忙的。等拿下小河村,我要让那帮贼寇好看!”

李明乐观地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嗯,赶路吧。”

李文英打断了儿子的话,他的心中却暗自嘀咕:

“哎,我哪认识那帮兵痞啊。想认识牛大人,还得靠我鞋子里的三千两银子。”

他不敢直接说出自己手上有钱,虽然来福昨晚的提醒让他们逃过了一劫,但人心隔肚皮,他不敢轻易冒险。

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牛大人看在银子的份上,能早日帮他们夺回小河村。

只要小河村还在,粮食、财物没了可以再挣,只要土地还在,他李家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