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崇祯偶尔能做个好帮手,但是马岳可没有把自己的胜负交给别人来决定的习惯。

“来人,取地图。”

立刻有人把地图悬挂早已经清理好的墙面。

大牛将准备好的指挥棒拿给马岳。

“广元、昭化都地处川北保宁府,接近汉中宁羌州可以作为我们援助,现在想要进一步,就要打这里——剑阁。”

马岳随着话语,手中指挥棒不断点动,先是自己现在的位置—广元,又是仔细观察保宁府各个要道,最后判断要进川,剑阁必打。

钱元在一旁也是认真观察,不断附和。

“不错,我军若是进成都,必先打剑阁,再打阆中,顺势而下。”

马岳皱下眉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可不好打,要是硬耗,十万人都能活活耗死。

“钱元,你去配合章为等人,迅速平定十二县。若是趁机犯乱者,皆斩。所有粮食辎重全部运回广元,这次我们要打一场大仗。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明白,将军。我这就去。”

钱元听到又是一场大战,立刻前去协助章为等人处理末尾,这场仗他一定要上。

“大牛,传我命令。”

“是,将军。”

这个时候往往就是亲卫营最忙碌的时候,一场大仗,亲卫营要把所有战事情报交给马岳,让马岳能够知道敌我动向。

“赵友率第六营继续坚守南郑,周成率第七营移动到南郑配合。吴冲、许大的勇字营、第四营的所有辅兵全部交给赵友、周成,所有在训士卒全部就地留驻,由正兵校尉带领就地协防。”

“让他俩带所有正兵全部到广元来。”

马岳把脑海中的兵力部署全部说完,思索一遍,没什么问题,转向大牛。

“听清楚了?”

大牛没想到马岳这次除了赵友、周成全部调动过来,立刻回复。

“听清楚了,勇字营、第四营正兵全部带过来,所有辅兵就地留守,第六营、第七营固守南郑。”

“行,去传吧。”

看着大牛出门,马岳接着看向地图。

马岳这次就是要玩一把大的。

“以崇祯的性格一定忍不住,只要这一战打掉四川明军精锐,四川就再无阻挡,可以迅速平定。”

整个大汉军在马岳的命令下不断调动的时候。

成都府。

陈士奇没想到自己刚接任四川巡抚,这汉中的贼寇就攻进来了。

而且还是一战拿下川北十二县,现在剑阁已经戒备求援了。

“来人,速速全省备战。让川镇中军参将杨展来见,命令秦良玉带人向川北移动。一定要保证剑门不失。”

杨展作为原广元守备,现任川镇中军参将,有他在,不仅熟悉地形,而且本身也是猛将。

秦良玉更不用说了,多次入京勤王,而且听话,不像其他骄兵悍将,对陈士奇来说,更是一把好刀。

“来人,奏折立刻传向京师,向朝廷求援,让朝廷派援军。”

“来人,立刻派人去沐王府求援,请沐王府援助。”

“来人,立刻给陕西三边巡抚府求援,希望共同夹击贼寇,收复河山。”

陈士奇的命令一道接一道,他可不是邵捷春之流,在做四川学政的时候,他就感觉汉中贼寇乃是大患,现在果不其然,先占汉中,再据四川的意图昭然若揭。

“哼,不过这马岳小儿终究只有小聪明,想再行诸葛武侯的隆中对?我大明可不是汉末,我也不是刘季玉。”

陈士奇做完安排自信满满,作为文人出身,虽然出于国事,任兵部左侍郎、右佥都御史、四川巡抚。

但是陈士奇一向讲究文墨为事,儒雅风流,即使马岳已经带兵犯境,他也讲究一个风度。

随着马岳的调动,陈士奇也在不断调兵遣将。

京城。

随着陈士奇的奏折来京。

崇祯立即召集大臣商议。

崇祯现在对于自己不断调集大军围攻张献忠、李自成,从而让马岳做大的事情大为后悔。

“悔不该不听杨武陵之言。”

要是当时按照杨嗣昌绝笔信所说,现在这个大汉军绝对已经被灭,哪还能再次扰乱四川。

当然,对于剿灭现在的大汉军是崇祯的自信,在他看来,都是不入流的草寇,现在虽然稍微成了气候,但还是覆手可灭。

台下众人自然也是面色尴尬,虽然刚开始杨嗣昌的信件他们不知道,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

他们当时心里正高兴杨嗣昌的倒台,哪里想得到这伙贼寇真的做大了,

【好在杨嗣昌病逝了,不然就这样简在帝心,以后朝中哪还有我们的位置?】

【这样好进误国之辈,死了正好。】

对于崇祯对于杨嗣昌的独宠,早就有人心里反对,只是崇祯多次偏袒,这才没有把他赶下台。

如同黄道周、刘宗周就是与杨嗣昌或理念不合,或利益冲突。

毕竟朝中位置就这么多,杨嗣昌不仅自己简在帝心,还大肆提拔其他人,这就是动了别人的蛋糕,这让其他人怎么开心的起来。

当然,对于杨嗣昌提携起来的人来说,例如陈新甲就伤心了。

杨嗣昌的病逝,不仅代表他们这一方式微,而且薛国观也被杀,朝中没有大佬庇护,以后官途更加艰难了。

“陛下,此都是杨嗣昌此人重剿轻抚之策导致贼寇不断反抗,不仅多加练饷、剿饷,百姓苦不堪言,而且重剿之下,贼寇多不畏死,这才让局势艰难,求陛下治杨嗣昌之罪。”

在杨廷麟的示意下,立刻就有言官出言,借机弹劾杨嗣昌。

杨廷麟本是卢象旧部,卢象升战死后,就多次弹劾杨嗣昌贻误战机,导致卢象升惨死。

但之前崇祯多有庇护,现在看到机会,杨廷麟自然不会放过,

“陛下,杨阁部政策乃是利国大策,若是随意轻抚贼寇,恐国不安。”

陈新甲、方孔炤等人作为杨党,自然不能看着杨嗣昌死后还被打上误国的罪名,不然皇权之下,他们自己都不好过,立刻竭力反对。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