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成语大搞笑 > 第8章 抱薪救火(bào xin jiu hu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抱薪救火(bào xin jiu huǎ)

从前有个地方叫迷糊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赵阿福。人如其名,他长得圆滚滚,一脸福相,心地也挺好,就是脑子有点……转不过弯,认死理,而且特别容易慌张。

阿福家隔壁,住着村里最有学问的王老先生。阿福对王老先生那是相当佩服,经常跑去听王老先生讲古论今。王老先生看他热心,也偶尔教他几个成语,指望着他能开开窍。

这年夏天,天气异常干燥。这天中午,阿福正躺在自家院子里打盹,迷迷糊糊中,忽然闻到一股烟味。他耸耸鼻子,嘀咕道:“谁家做饭这么香……嗯?不对,这好像是东西烧糊的味道!”

他猛地坐起来,探头往隔壁王老先生家一看——哎呀!不得了!王老先生家的柴房窗户里正往外冒浓烟!隐隐还能看到火光!

“着火啦!王老先生家着火啦!”阿福这一嗓子,堪比村里最好的锣,瞬间把半个村子的人都喊出来了。

阿福一看这阵势,热血“噌”地就冲上了脑门!表现的机会来了!他要做救火英雄!他要让王老先生对他刮目相看!

第一章:混乱的开局与第一个“妙计”

村民们提着水桶、端着盆子,乱哄哄地就要往火场冲。阿福一看,这怎么行?一点策略都没有!他张开双臂,像个大将军一样拦住众人:“大家别慌!听我指挥!”

他清了清嗓子,回忆着王老先生平时教导的样子:“古人云,遇事要冷静!我们要用智慧灭火!”

智慧?村民们面面相觑,看着阿福。

阿福眼珠一转,看到院子里晾着王老先生刚洗好的几床厚棉被。他灵光一闪!(自认为的)

“有了!我们用棉被把火盖住!火没有空气,自然就灭了!这叫……这叫……对!釜底抽薪!”他得意洋洋,觉得自己活学活用,简直是个天才。

他也不管那棉被是王老先生最爱惜的、新弹的、准备过年盖的,指挥着几个年轻后生:“快!把棉被浸湿!盖上去!”

几个小伙子七手八脚把沉重的湿棉被抬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往冒着火的窗户口一扔——噗!棉被是盖上去了一部分,但大部分耷拉在窗外,反而把窗户堵了个严严实实。柴房里的浓烟更出不来了,黑烟顺着门缝、墙缝往外涌,火苗在棉被下似乎小了一点,但屋里传来更沉闷的燃烧声。

王老先生被村民扶到安全地方,看着自己新棉被的命运,心疼得直跺脚:“阿福!我那新被子啊!你这……你这简直是……”

第二章:风助火势与第二个“高招”

阿福却没听见老先生的哀嚎,他正为自己的“首战告捷”沾沾自喜。可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那湿棉被被烤得冒起了蒸汽,火苗“呼”地一下从棉被边缘和门缝里窜得更高了!

“哎呀!火更大了!”村民们惊呼。

阿福心里一慌,但强作镇定:“大家别怕!我有办法!” 他四下张望,看到墙角立着一把大蒲扇,是王老先生夏天乘凉用的。

他又是一个“灵光一闪”!

“风能助火,也能灭火!我们把火扇灭!就像吹蜡烛一样!”他抓起那把大蒲扇,冲到柴房门口,铆足了劲儿,对着门缝里的火苗,“呼!呼!呼!”地猛扇起来!

好家伙!这一扇,真真是立竿见影!

原本只是在门缝里探头探脑的小火苗,被他这狂风一催,如同得到了千军万马的支援,“轰”地一下从门缝里喷涌而出,瞬间把整个门框都点燃了!火势一下子扩大了一倍!灼热的气浪逼得阿福连连后退,眉毛都被燎卷了边儿。

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这哪是救火?这分明是给火加油鼓劲啊!

“阿福!快住手!你这是抱薪救火啊!”王老先生急得大喊,声音都变了调。

第三章:终极昏招——“抱薪救火”现场版

“抱薪?”慌乱中的阿福只听清了这两个字。他扭头一看,柴房旁边就堆着王老先生预备过冬的干柴垛,捆得整整齐齐。

“对啊!薪就是柴火!王老先生是让我用柴火救火!”阿福的大脑在关键时刻进行了一番匪夷所思的推理,“一定是这柴火不够旺,压不住火势!要用更多的柴火,以火攻火!”

他被自己这个“绝妙”的想法震撼了!果然知识就是力量!

说干就干!他转身就冲向那干柴垛,使出吃奶的劲儿,抱起一大捆干燥无比、一点就着的柴火,嘴里还喊着:“王老先生,我明白啦!抱薪救火!我来啦!”

在全体村民和王老先生绝望的目光中,英雄般的赵阿福,抱着那捆象征着“希望”的干柴,义无反顾地……冲向了熊熊燃烧的柴房!

他奋力将怀里的干柴,朝着火焰最旺的地方……扔了进去!

“轰——!!!”

一声巨响,如同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炮仗。干柴遇烈火,那效果,简直比往热油锅里泼水还激烈!火焰瞬间冲天而起,柴房的屋顶都被掀掉了一半!火光映红了半个迷糊村的天空,也映红了赵阿福那张写满了“完成任务求表扬”的脸。

全场死寂。

只有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和阿福兴奋的喘息声。

王老先生指着阿福,手指颤抖,嘴唇哆嗦,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晕过去。他终于彻底明白,自己对阿福的启蒙教育,算是彻底失败了。

尾声:成语的真相与永恒的教训

幸好,村里的保长带着更多村民赶来了,大家不再听阿福的“智慧指挥”,齐心协力,用最朴素的泼水方式,总算把这场因为“救火”而越烧越大的火给扑灭了。王老先生的柴房自然是彻底报销了,连带半堵院墙也黑了。

事后,王老先生把垂头丧气的阿福叫到跟前,痛心疾首地说:“阿福啊阿福!我说的‘抱薪救火’,意思是抱着柴火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你……你怎么就真的去抱薪了呢?!”

阿福这才恍然大悟,摸着被燎卷的眉毛,哭丧着脸:“啊?原来是这个意思啊?我还以为……是救火的什么高级秘诀呢……”

从此,“救火英雄”赵阿福成了迷糊村的反面教材。每当村里有年轻人做事不动脑子,蛮干胡来时,老人们就会摇摇头,叹口气说:“你可别学那赵阿福,净干些‘抱薪救火’的蠢事!”

而阿福呢,经过这次惨痛教训,总算把这个成语牢牢记在了心里。只是他偶尔看着王老先生新盖的柴房,还是会疑惑地挠挠头:“不用柴火,那到底该用什么救火呢?” 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想想,是万万不敢再问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