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退婚后,我是全球最强富二代 > 第40章 身价破百亿,登上财经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章 身价破百亿,登上财经报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凡辰资本写字楼的第28层,老陈就捧着一叠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走进办公室,最上面那份《江城财经报》的头版,像块吸睛的磁石——深灰色背景上,林凡穿着定制西装的半身照占据了三分之二版面,领口别着商会副会长徽章,眼神平静却透着锐利,标题用烫金字体印着:《林凡:28岁,江城最年轻百亿富豪,用新能源与金融重构商业版图》。

“少爷,《江城财经报》的专访登了,他们特意加印了五万份,说是昨天预售就抢空了。”老陈把报纸递过去,语气里藏着难掩的骄傲。这份专访他跟着跑了半个月,从cbd地标的工地到绿创的实验室,记者换了三个问题方向,最后才抓住凡辰“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的核心,稿子改了七版才过了林凡的眼。

林凡放下手里的石墨烯电池测试报告,拿起报纸,指尖拂过标题上的“百亿”二字。专访开头就用一组数据砸得人眼晕:凡辰资本当前估值180亿人民币,林凡个人持股65%,对应身价117亿;旗下绿创科技估值50亿,星耀直播估值30亿,海外数字资产基金净值12亿美金(折合84亿人民币),若算上未上市的智能能源系统专利,总身价突破150亿,远超江城传统富豪榜前十的平均水平。

“我们拆解了凡辰的资产结构:新能源板块占比58%(含石墨烯技术、环保材料、储能设备),金融板块占比32%(加密货币基金、海外证券投资),消费板块占比10%(星耀直播、民用产品销售)——这种‘硬科技打底、金融赋能’的模式,在年轻创业者中独一无二。”林凡轻声念出专访里的分析,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记者没说错,他从一开始就没把凡辰定位成单纯的投资公司,而是要做“新能源产业的基础设施提供商”,金融只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工具。

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张磊抱着一摞绿创科技的订单报表闯进来,眼睛亮得像沾了光:“林总!报纸我看了!150亿身价!您现在可是江城的‘创业神话’了!刚接到欧洲的订单,10万套植物基碳材料外墙板,对方愿意用加密货币结算,说是看了您的专访,信得过凡辰的技术!”

报表最上面一行用红笔标注着“订单金额:2.3亿美金”,林凡扫了一眼,递给老陈:“让财务对接陈默的海外工作室,用去中心化系统结算,手续费控制在0.5%以内。另外,让生产部加开两条生产线,务必在三个月内交货——这是绿创打开欧洲市场的第一单,不能出岔子。”

“放心!我这就去安排!”张磊抱着报表跑出去,脚步带风,路过办公区时,还不忘把报纸传给研发部的同事,整个楼层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我的天!林总居然这么年轻就百亿身家了?我还以为至少得四十岁以上!”

“你们看专访里写的,凡辰刚成立时就敢砸5亿买绿创的专利,这眼光谁能比?”

“听说国家新能源产业基金要跟我们合作,以后咱们也是‘国家队’的合作伙伴了!”

林凡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办公区里兴奋的员工,想起两年前凡辰刚成立时的场景——租在写字楼的15层,只有五个员工,连打印机都是二手的,第一次去谈合作时,还被对方当成“骗子公司”。现在,凡辰不仅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海外工作室,还成了媒体追捧的“商业标杆”,这种转变,比任何数字都更让他有成就感。

“叮铃铃——”办公电话响了,是商会会长周明远打来的,声音里满是笑意:“林总,报纸我看了!‘百亿富豪’这个头衔,您可是实至名归!上午有几个做传统制造的会员找我,说想跟着凡辰转型新能源,您看什么时候有空,我组织个座谈会?”

“下周吧。”林凡看了眼日程表,“周三下午我有空,让他们准备好企业的转型需求,凡辰会派技术和金融团队一起对接,能帮的我们尽量帮。”

“好!我这就通知他们!”周明远挂电话前,又补充道,“对了,国家新能源产业基金的张主任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下周一想跟您面谈合作细节,他们准备了20亿的专项额度,想跟凡辰一起做‘县域新能源普及计划’——这可是大好事啊!”

20亿专项额度?林凡挑了挑眉。这比他预期的还多,看来国家层面也认可凡辰的模式,想借助凡辰的技术和渠道,把新能源普及到县域市场。这不仅能扩大凡辰的影响力,还能拿到政策支持,一举两得。

挂了电话,林凡打开电脑,调出“县域新能源普及计划”的初步方案——在县城建小型光伏电站,搭配石墨烯储能设备,再通过星耀直播培训当地的“新能源推广员”,让农民能用得上平价电,还能通过屋顶光伏赚钱。这个方案他琢磨了半年,现在有了国家基金的支持,终于能落地了。

“林总,《华夏财经》的记者想预约专访,还有几家电视台想做您的创业纪录片,您看要不要接?”老陈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行程申请单。

林凡扫了一眼,摇了摇头:“专访先推了,纪录片也暂时不接。现在重点是国家基金的合作和欧洲订单的交付,这些比曝光更重要。对了,陈默那边有消息吗?海外数字资产基金的最新净值怎么样?”

“刚收到消息,净值涨到14.5亿美金了,‘星链币’还在涨,陈总说预计月底能突破16亿美金。”老陈递过平板,上面是基金的实时数据,“另外,陈总还提到,欧洲的锂矿供应商想跟我们签长期协议,用加密货币结算,价格能比市场价低8%。”

林凡接过平板,手指在锂矿协议的条款上滑动。海外锂矿是石墨烯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用加密货币结算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规避汇率风险,这对凡辰的海外布局至关重要。他沉吟片刻,对老陈说:“让陈默下周飞一趟欧洲,跟供应商谈细节,顺便考察当地的新能源市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投资标的——比如小型储能企业,或者光伏组件厂,凡辰可以考虑控股。”

“好!我马上通知陈总!”

办公室里的阳光越来越暖,落在报纸上,把“百亿富豪”的标题照得格外醒目。林凡拿起报纸,翻到专访的最后一页,那里有他说的一句话:“所谓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能力,让更多人受益——凡辰的目标,从来不是成为‘富豪俱乐部’,而是做新能源革命的‘铺路石’。”

他想起昨天收到的一封邮件,是之前救助的落魄工程师陈阳发来的,附件里是智能能源系统的最新测试数据——系统效率比预期高12%,已经通过了欧洲的cE认证,下个月就能安装到cbd地标。邮件最后,陈阳写了一句:“林总,谢谢您给我机会,我会让这套系统,成为全球最好的能源管理方案。”

林凡关掉邮件,走到书架前,那里摆着绿创的环保材料样品、石墨烯电池原型,还有员工送的“最佳领航者”奖杯。他知道,150亿身价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价值,藏在每一块环保材料、每一套储能设备、每一个被帮扶的中小企业里。

窗外,cbd地标的塔吊正在转动,阳光洒在钢架上,泛着金属的光泽。林凡看着那片正在崛起的工地,心里清楚,凡辰的下一步,是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欧洲的锂矿、东南亚的光伏、北美的储能,每一个领域都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身后,有最专业的团队,有最坚实的技术,还有越来越多认可凡辰理念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