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120章 绣坊针脚,丝线间的疏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绣坊针脚,丝线间的疏密

大寒已过,年味渐浓,八人来到“锦绣城”的“巧手巷”。巷里的“金针绣坊”是百年老铺,坊主苏绣娘的绣工出神入化,她绣的龙凤、花鸟,针脚细密,色彩和谐,尤其是她的“双面绣”,正反两面图案如一,连丝线的走向都分毫不差,是城中贵妇定制嫁衣的首选。

可近来,金针绣坊的绣品却接连出问题——新绣的嫁衣,没穿几日就有线头松动,有的图案甚至出现歪斜;最让人心疼的是,一件准备进贡的“百鸟朝凤”屏风,竟在装裱时发现背面的针脚杂乱,与正面的精致判若两样。苏绣娘检查了丝线的质量、绣绷的松紧,都找不到原因,只在松动的线头处,发现针脚间距过大,显然是偷工减料了。

“前日给将军府小姐绣的‘鸳鸯戏水’荷包,送过去才发现鸳鸯的眼睛绣歪了,”苏绣娘捏着一根松动的丝线,声音里满是惋惜,“这丝线是我从江南采买的上等真丝,怎么会这么不经用?”

宋亚轩拿起那件歪斜的绣品,仔细查看针脚走向,发现绣线的拉力不均,有的地方过紧,有的地方过松:“这不是丝线的问题,是绣的时候心不在焉,针脚没对齐,拉力没掌控好。”他又查看双面绣的背面,发现用了与正面不同的粗线,针脚也疏疏落落:“有人为了省劲,背面用了劣等线,还减少了针脚,才会露怯。”

刁刁在绣坊的废料篮里,找到一堆粗劣的杂线,旁边还有一个绣了一半的帕子,针脚歪歪扭扭,与苏绣娘的工整截然不同:“这些东西不是坊里常用的,看来是有人动了手脚。”

巷里的绣娘说,苏绣娘的徒弟青儿,最近总嫌双面绣麻烦,还说“反正背面没人看,何必费那劲”。青儿跟着苏绣娘学了两年,却总想着快点出师,偷偷在背面用粗线少绣几针,被苏绣娘训过好几次。“前日我还看到她绣屏风背面时,针脚打得飞快,线拉得忽紧忽松,劝她慢点,她还说‘快点绣完过年’。”

八人找到青儿时,她正在偷偷用粗线绣一件帕子的背面,针脚果然稀疏杂乱。见八人进来,她慌忙把帕子藏到针笸箩里。

“青儿,是你用了粗线,还偷减了针脚?”绣坊的管事问道。

青儿红着脸,小声说:“我就是想快点绣完,背面又没人看,用粗线省点事……谁知道会松线歪图……”她觉得苏绣娘太严格,双面绣费时费力,背面做得再好也没人留意,没想到会影响整体质量。

“绣品如人品,正面要光鲜,背面更要扎实,”苏绣娘闻讯赶来,拿起一件双面绣的样本,“我师父当年教我,‘一针一线,表里如一’,正面的精致靠耐心,背面的工整靠良心,一点虚都容不得。你这样做,是把绣坊的名声绣成了笑话!”

说着,苏绣娘从柜里取出一本《绣谱》:“这是我年轻时练坏的绣品,上面记着每次出错的原因,你拿去看。若你肯静下心学,我教你怎么分线、控力,手艺是一针针绣出来的,不是偷出来的。”

青儿捧着那本《绣谱》,里面的绣品有的正面精致背面潦草,有的针脚疏密不均,旁边都写着“心不诚”“手不稳”的批注,想起苏绣娘为了绣好一根线条,反复练习几十遍的场景,顿时红了眼眶,低下头说:“师父,我错了!我不该偷懒,更不该坏了您的绣品!”

青儿把用粗线绣的半成品全部拆了重绣,跟着苏绣娘学分线、控力、对齐针脚。她耐着性子一遍遍练习,虽然慢,绣出来的作品却越来越工整。一个月后,她绣的“兰草”帕子,双面针脚如一,得到了巷里老绣娘的认可。苏绣娘看着,欣慰地说:“针脚间的疏密,不在绣得多快,在用心多诚,你总算懂了。”

离开巧手巷时,金针绣坊的丝线在阳光下闪着七彩光,绣花针穿梭的“沙沙”声与姑娘们的笑语交织,温暖而热闹。贺峻霖手里拿着一方绣着腊梅的帕子,笑道:“这绣品好不好,不在图案多繁,在针脚匀不匀,心意真不真,心诚了,素线也能绣出春色。”

宋亚轩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枚小小的绣花针,用巧手巷的桃木刻成,针身上刻着“匀净”二字,精巧而纤细。他递给刁刁:“这刺绣要讲究‘线细、针匀、心专’,才能绣出传世之作,就像做人,要注重细节,表里如一,才能经得起细品。一点浮躁,便会像稀疏的针脚,看似连成一片,终究会露出破绽。”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拂过针尖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丝线穿过布帛的温柔,轻声道:“针脚间的疏密,藏着匠人的品性。敷衍了事只会绣出粗糙的作品,用心专注,才能让针线在布帛上开出永恒的花。”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绣品上的春光,明媚而温暖。

马蹄声伴着绣花针的“沙沙”声远去,锦绣城的年味越来越浓,巧手巷的绣品在灯笼的映照下,透着喜庆的色彩。八人知道,江湖的手艺传承中,有时就藏在这一根丝线、一枚绣针中,一点懈怠,一丝投机,便能让匠心失了精度,而坚守专注,用心打磨,才能让绣品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精致,愈发动人。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巧手巷的绣品,在时光的编织中,愈发细腻,愈发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