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159章 蜀地漆彩,髹饰之间凝时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9章 蜀地漆彩,髹饰之间凝时光

小雪已过,蜀地偶降微雪,宋亚轩与刁刁离开竹里村,来到蜀地腹地的“漆园镇”。镇子因盛产漆器而得名,镇外的漆树林在雪中更显苍翠,树干上挂着割漆留下的痕迹,凝结的漆液如同琥珀,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镇中最大的漆坊“千色阁”,主人是位姓沈的中年匠人,人称沈师傅。沈师傅擅长“百层漆”工艺,一件漆器要髹漆百遍,每遍漆干后再细细打磨,历经三年才能成品,漆面温润如玉,色彩经久不褪,被誉为“凝固的时光”。

两人走进漆坊时,沈师傅正在漆房里给一件木胎漆器上底漆。他戴着细纱手套,手持漆刷,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婴儿,漆液在木胎上流淌,均匀得没有一丝气泡。漆房里弥漫着生漆特有的气息,架子上摆放着各色漆器,有朱红的漆盒,有漆黑的漆盘,还有一件“犀皮漆”花瓶,表面的花纹如同流云,红、黄、黑三色交错,变幻无穷。

“沈师傅,这生漆毒性不小吧?”宋亚轩看着沈师傅手上的薄茧,“听说不少匠人会对生漆过敏。”

沈师傅放下漆刷,点头道:“生漆性烈,初次接触的人常会皮肤红肿,但处理得当便能化解——采漆要选晴天清晨,漆液才纯净;滤漆要用细纱布反复过滤,去除杂质;上漆时要心平气和,气息不稳,漆面上就会留下痕迹。我师父说,漆如君子,你敬它,它便予你光华;你轻慢它,它便显你瑕疵。”

刁刁看着那件犀皮漆花瓶,好奇地问:“这花纹是怎么形成的?看着不像画上去的。”

“是‘堆漆’堆出来的,”沈师傅笑道,“先在胎体上堆起高低不平的漆胎,髹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干透后再打磨,让不同颜色的漆层显露出来,形成自然的花纹。就像岁月在人脸上刻下的纹路,每一层都藏着时光的痕迹,急不得,少一层漆,少一次打磨,都出不来这效果。”

正说着,沈师傅的徒弟阿漆捧着一件漆碗进来,碗口的漆面上有几处气泡。“师父,这碗又没做好,总起气泡。”

沈师傅拿起漆碗,对着光仔细看了看:“你上漆时心急了,第一遍漆还没干透就上第二遍,里面的水汽散不出来,自然会起泡。做漆器,最忌‘赶工’二字,就像酿酒,要等它慢慢发酵,才能香醇。”

阿漆红了脸:“我想着赶在年前做出几件成品,好让镇上的人当新年礼……”

沈师傅叹了口气:“新年礼要的是心意,不是数量。你看这漆,要在荫房里阴干,温度、湿度都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做手艺,得学会等,等漆干,等心定,等时光把粗坯变成珍品。”

接下来的几日,宋亚轩帮着沈师傅处理一些因漆过敏的匠人,用带来的草药配了止痒的药膏;刁刁则在一旁观察髹漆的工序,看沈师傅如何用“描金”技法在漆面上勾勒花纹,金粉与漆液交融,在光线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描金要趁漆未干时进行,金粉才能牢牢附着,”沈师傅说,“就像说话要趁人用心听时讲,才能入耳入心。”

离开漆园镇时,沈师傅送给两人一件“一色漆”书签,漆色如墨,却透着玉般的温润,边缘处刻着细小的“时光”二字。“这书签用了五十层漆,虽不及百层漆珍贵,却也藏着些岁月的意思,看书时用着,或许能想起这蜀地的漆香。”

两人踏着薄雪离开,漆坊的木门在身后关上,沈师傅还在荫房里检查漆胎,身影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静。

刁刁摩挲着书签上的刻字,轻声道:“蜀地的漆器,真的像凝固的时光啊,每一层漆都藏着匠人的等待。”

宋亚轩点头:“是啊,最快的捷径,往往是慢慢来。就像这百层漆,少一层都不成其为珍品。手艺如此,人生亦如此,经得起时光打磨的,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马蹄踩在雪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蹄印,漆树的清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他们知道,漆园镇的经历让他们明白,最厚重的匠心,往往藏在对时光的尊重里——它是沈师傅上漆时的耐心,是打磨时的细致,是将三年光阴凝于一件漆器的坚守。这些看似缓慢的工序,却让平凡的木胎有了跨越岁月的生命力,如同那漆黑的漆面,虽沉静,却能映出时光的流转。前路漫漫,他们将带着这份对时光的敬意,继续在江湖中行走,感受更多藏在漆彩里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