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明前后,紫薯藤趁着春雨疯长,文化馆后的小菜园很快爬满了绿。宋亚轩蹲在地里掐杂草,马嘉祺扛着锄头在旁边松土,阳光透过藤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他手背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你看这根藤,”她拽起根缠在秋千架上的藤蔓,上面结着个拇指大的紫薯,“居然偷偷结果了。”

马嘉祺放下锄头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那小紫薯:“留着吧,等成熟了做个迷你月饼。”他忽然想起什么,“下周文旅局组织踏青活动,让咱们准备点紫薯点心当伴手礼。”

“没问题,”宋亚轩拍了拍手上的泥,“做紫薯糯米糍吧,方便携带,还甜糯。”她转头看他,眼里的笑意像沾了露水,“不过得你帮我捶糯米,上次捶得不够q。”

“遵命,首席研发官。”马嘉祺笑着应,伸手替她擦掉额角的泥点,指尖的温度比阳光还暖。

准备伴手礼那天,文化馆里挤满了人。贺峻霖和严浩翔负责包装,把糯米糍装进印着兔子logo的纸袋;张艺兴举着相机拍制作过程,说要剪进“乡村美食”宣传片;孙悟空蹲在灶台边,眼睛直勾勾盯着蒸好的紫薯泥,被迪丽热巴敲了下脑袋:“不许偷吃!”

宋亚轩站在石磨旁,往磨盘里倒泡好的糯米,马嘉祺推着磨杆转圈,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磨盘转啊转,雪白的米浆顺着石缝流下来,混着紫薯泥的甜香,像把时光也磨成了绵密的甜。

“你看贺儿,”宋亚轩忽然笑出声,指着贺峻霖——他正偷偷往自己口袋里塞糯米糍,被严浩翔抓个正着,两人闹成一团。

马嘉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低笑:“等会儿罚他多包二十袋。”他凑近她耳边,“不过……咱们也偷偷留两袋,晚上荡秋千的时候吃。”

踏青活动那天,紫薯糯米糍成了最抢手的伴手礼。有个老太太尝了一口,拉着宋亚轩的手说:“姑娘,这味道像我年轻时吃的糯米糕,就是少了点桂花。”

宋亚轩赶紧记下:“下次加桂花,您来文化馆,我专门给您做。”

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缝:“好,好,看你们俩,就像这糯米糍,黏在一起才甜。”

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秋千上,分食偷偷留的糯米糍。紫薯馅流出来,沾在嘴角,马嘉祺伸手替她擦掉,动作自然得像呼吸。远处的紫薯藤在风中晃,文化馆的灯亮起来,像颗暖黄的星。

“你说,”宋亚轩咬着糯米糍问,“咱们会不会一直这样?”

马嘉祺握住她的手,指尖穿过她的指缝:“会。”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从糯米糍到紫薯饼,从春天到冬天,一直这样。”

晚风带着紫薯的甜香,把未完的话吹成了心照不宣的笑。这场关于紫薯的故事,确实还有很长很长,长到能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酿成一辈子的甜。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文化馆面临着拆迁的危机。文旅局要在这里建一个大型的商业广场,所有工作人员都忧心忡忡。宋亚轩看着菜园里的紫薯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些紫薯藤怎么办,我们的紫薯点心也没办法再做了。”马嘉祺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他们四处奔走,联合村民和游客向文旅局反映情况,希望能保留文化馆。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的坚持得到了回应,文旅局决定重新规划,保留文化馆,并将其打造成特色乡村美食体验点。此后,文化馆里的紫薯点心更受欢迎了,他们还开发了更多紫薯新品。宋亚轩和马嘉祺依旧在菜园里忙碌,在石磨旁配合,把更多关于紫薯的甜蜜故事,分享给每一个到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