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危机解除,袁熙下令在徒河县(今锦州)休息几天,让连续急行军一千多里的将士喘口气,恢复体力。

好在只有三千多骑,徒河县勉强还能供应口粮,至于战马,直接安排人到城外放牧。

时值五月之初,野草疯长,正是牲畜吃草长膘的时候,不用浪费粮食。

袁熙也得以休息几天,让大腿上的伤口得以复原。

天气热了,布不能包得太厚,否则会有汗水浸渍伤口,不仅会刺激得生疼,还会发生感染。为了赶路,袁熙没办法。现在不用赶路了,就没必要包得那么厚,上完药后,简单的包一层布就行。

一个人的时候,他甚至可以褪下裤子,将大腿露出来。

当然,有外人在的时候不行。

除非这人是郭嘉。

答应了郭嘉以曹冲为少主的请求后,两人的关系迅速亲近。几天急行军,袁熙与郭嘉形影不离,几乎无话不谈,而且话题的范围不局限于用兵之道和曹操的故事。

两人年龄相近,有很多话题可说。

这一天,袁熙就提到了招揽关羽的想法。

他实在太需要关羽这样的将领了。

但话一出口,就被郭嘉否了。

“使君,关云长可以利用,却不能收为心腹。”

袁熙不解。“为何?”

“曹公当时,也曾想收关云长为己用,还曾派张文远去探问他的口风。”

“张文远不是吕奉先的旧部么?怎么和关云长熟悉?”

“这就要说到关云长其人的特性了。”郭嘉嘿嘿一笑,找了个舒服点的姿势,这是准备长谈的意思。“使君有兴趣细听么?”

袁熙连连点头,他可太想听了。

“关云长出身寒微,却天赋过人,可谓是文武双全。这种人通常都会恃才傲物,甚至有意表现出自己的傲气,而不是掩饰。只有如此,才能展示他的气节。”

袁熙想了想,觉得郭嘉说得有理,可谓是一针见血。

“人皆谓关云长目中无人,其实也不全对,他只是对徒有虚名的人不假辞色,对有真才实学的人,还是敬重的。比如张文远,还有徐公明。”

袁熙知道这两个名字,此刻又特意记在心里。

他记得这两人被老父亲袁绍安排到了并州刺史高干那里。袁绍这么做,是不知道这两人的实力,还是不想用?

感觉都有点说不通。

“说来也巧,这两人和关羽差不多,都出身寒微,又有过人的天赋。与关羽不同的是,他们一直没有遇到赏识他们的明主,直到遇见曹公……”

郭嘉随即简单讲述了一下张辽、徐晃在曹操麾下的战绩。

袁熙听了,更加不安。

依郭嘉所说,张辽、徐晃在官渡之战都立了不少功,袁绍应该知道他们二人才是,为何将他们全部安排到并州去?真是为了进攻关中,还是被冀州人、汝颍人把握了局面,不在这两个阵营中的人都没有立足之地?

如果是后者,那就太危险了。

“和张文远、徐公明不同,关云长读过书。”郭嘉喝了一口水,润润嗓子,笑道:“他能讽诵《春秋》。”

一看郭嘉这笑容,袁熙就知道关键来了。

“能讽诵《春秋》不是好事么?”

郭嘉摇摇头。“是不是好事,要看怎么说。使君想必也知道,《春秋》有三传,要旨各不同,互相攻讦已有百年之久,难分高下。是以学《春秋》者,与人辩论是常有的事,而且辩的都是一些微言大义,细枝末节。若无师法、家法,就算《春秋》能倒背如流,也难免为人耻笑。”

郭嘉几乎笑出声来。“关云长就是会被人耻笑的那一类。”

袁熙也笑出声来,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身为世家子弟,他虽然儒学一般,却也清楚儒生的脾气。

都觉得自己的学问最正宗,其他人说的都不对,一见面就掐,不辩得对手哑口无言绝不罢休。

当然,更多的人是被辩得哑口无言。

毕竟有师法、家法的儒生不多,绝大部分儒生都没机会听到真正的大儒讲授。哪怕号称是某人的门生,也只是名字列在学籍上而已,可能连大儒的面都没见过。

关羽这种求学于普通儒生的武人,就更没地位了。

在真正的儒生眼里,他也就是识字而已。

“如果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可关云长偏偏有天赋,只是出身不好,未遇名师。所以他不仅讨厌儒生,也讨厌世家子弟。”郭嘉轻咳一声。“所以,使君想将他收为己用,是不太可能的,哪怕使君像曹公一样器重他,欣赏他。”

袁熙叹了一口气,失望之余,又有些不好意思。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郭嘉的分析很有道理。

自己就是关羽讨厌的典型,他怎么可能真心为自己效劳呢。

出身世家,却文不成,武不就,连自己都觉得不堪。

能提得上嘴的,也就出身了。

“不过,关云长这种人,也不必收为己用。只要手段得当,一样能用其利,而不受其害。在白马斩颜良,昌黎杀公孙康,都是最理想的结果。曹公、使君都得利,刘玄德却未必。”

袁熙心中一动,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关羽这种人,有能力,也有脾气。

这种下属其实并不好用,就像剑一样,能伤敌,更能伤己。

自己需要的是发挥他的能力,却没必要承受他的脾气。与其费心费力的收为己用,将来再想办法除掉,不如让他留在刘备身边,再驱使刘备为自己效力,间接地利用关羽。

如此一来,好处,自己可以分享,麻烦,刘备一个人担了。

郭嘉不愧是曹操最喜欢的军师,心眼子是真多,看问题也与众不同。

“奉孝,怎么用?”

“自然是攻心。”郭嘉摇摇便面,胸有成竹。“对付关云长这种人,攻心才是上策。”

“细细说来。”

——

鲜于辅收到消息,亲自赶到徒河城。见面之后,他拜倒在袁熙面前,再三致谢。

他想到袁熙会派人来,但没想到袁熙会亲自来,而且是日行二三百里的强行军。

这已经是袁熙所能做到的极限。

他如果还觉得不满意,那他就是强人所难,故意生事了。

事实上,他根本没打算和公孙度对阵,早就做好了不战而走的准备。如果不是关羽意外击杀了公孙康,他可能已经撤离了昌黎城。

真要是那样,可就难堪了。

袁熙扶起鲜于辅,温言安慰了几句,让鲜于辅不要放在心上。

“公孙度这几年的确打出了威风,率大军而来,难免会让人不安,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有些惴惴。好在有郭军师力谏,又有田国让与令弟支持,这才率部来援。你看,我的腿现在还有点抖呢。”

袁熙掀起下裳,半开玩笑的说道。

看到袁熙用布包着的大腿,鲜于辅更加感动。

袁熙是贵公子,但是为了救他,袁熙不辞劳苦,千里驰援,这份情意千金难买。

感激之余,鲜于辅又有些意外。

郭嘉是曹操的旧部,什么时候来的幽州,又怎么成了袁熙的心腹?

曹操可是袁熙亲手杀死的。

鲜于辅还没解开这个谜团,随即又看到了赵云,更加震撼。

他认识赵云,也知道赵云不是那种会轻易改换门庭的人,看到赵云出现在袁熙身边,还是为袁熙掌亲卫骑,实在是想不通。

袁熙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曹操、刘备的亲信为他效劳?

就算是袁绍也做不到这一点吧。

苦思无果之下,鲜于辅只能归功于天意。

见完袁熙,鲜于辅又和鲜于银、阎志见面,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得知袁熙虽然有过犹豫,但没有犹豫多久,很快就做出了驰援的决定,鲜于辅很是感慨。

他拍着鲜于银的肩膀说道:“田子泰没有骗我,袁使君乃忠厚之主,类于刘公伯安。我等当珍惜,尽力辅之,不可瞻前顾后,首鼠两端。”

鲜于银、阎志躬身领命。

——

五天后,刘备赶到了昌黎城。

刘备一如既往的谦逊,关羽一始既往的傲气,只是凤眼眯得更细长,抚须的手小拇指翘得更高,几乎要指上天。

最近几天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利用关羽的袁熙忽然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任何人都不可能让关羽真正臣服。

包括刘备。

别看关羽对刘备不离不弃,但那未必是忠心耿耿,更有可能是义气,一种强者保护弱者的侠义之举。

没了我关羽,你刘备不行啊。

事实上,刘备这些年的起伏也在证明这一点。

刘备一直在打败仗,关羽却立下了万军之中斩颜良的惊世之功,足以证明关羽之前战绩不显不是他本人不行,而是刘备不行。

这一次更是如此。

你看,不用你刘备,我关羽率三百骑兵就能斩杀公孙康,让公孙度望风而逃。

这一刻,袁熙释然了,彻底放下了收服关羽的奢望,接受了郭嘉的方案。

“云长,我为之前的质疑向你致歉。”袁熙朗声笑道:“云长神勇,无人可敌。不论是中原还是辽东,都影响不了云长的兵锋。”

关羽矜持地微微一笑,拱手还礼。“使君言重了。”便站在一旁,不再言语。

袁熙转头,看向刘备。“玄德有云长这样的猛将,能在中原横行数年,也不奇怪。只是中原有主,没有玄德的用武之地,回幽州未尝不是一个出路。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一时没听明白,茫然地看着袁熙。

袁熙微微一笑,转头给郭嘉递了一个眼色。

郭嘉会意,摇着便面,轻声笑道:“玄德回幽州,是收到了孔文举的书信吧?”

刘备眨眨眼睛,却不说话。

郭嘉又道:“既然如此,你应该知道辽东于刘氏的意义。拿下辽东,不仅汉室得到延续之地,玄德也因此成为汉室功臣,将来重归宗籍也是有可能的。若玄德有意,裂土分封也绝非梦呓之语。”

刘备反应过来了,转转眼珠,随即又说道:“使君美意,备感激不尽。只是备兵微将寡,恐怕担不起如此重任啊。云长、翼德虽勇,也不可能挡住公孙度数万大军。”

关羽不经意地哼了一声。

袁熙看得清楚,却不说破,轻声笑道:“万事开头难。大将军刚到冀州时,不是也只有渤海一郡么。曹公起于陈留时,兵也不满千人,将不过诸曹、夏侯。玄德有云长、翼德这样的无敌猛将,还担心公孙度?”

郭嘉也笑道:“玄德只知公孙度有兵数万,却不知道公孙度在辽东杀人太多,积怨甚深。辽东父老如徐州豪杰一般,盼忠厚长者久矣。若玄德借云长斩杀公孙康的余威,进兵辽东,辽东大族必能举兵呼应,如迎王师。至于兵……”

郭嘉说到这里,转头看向袁熙。“使君奉大将军之命,理当助玄德一臂之力。”

袁熙配合地说道:“若玄德有心,我当亲率幽州步骑,为玄德掠阵。”

刘备怦然心动。

进军辽东,是为延续汉室,名正言顺。辽东人苦公孙度久矣,肯定会恭迎王师,欢迎他的到来。

这件事同样符合大将军袁绍的心意,袁熙会全力支持他,没必要在背后捅他一刀。

如此一来,击败公孙度就不再是妄想,成功的机率极高。

辽东户口繁盛,无非辽西可比。如果能在天子迁居之前控制辽东几年,他就能攒够人脉和实力,将来再向乐浪、三韩进军,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土地,立国称王,也不是不可以。

他身为汉室宗亲,自然不甘心为袁氏新朝之臣,理当继续奉汉祚胤。

“使君,兹事体大,能否容我思量思量?”

“这是自然。”袁熙大度的摆摆手。“你什么时候考虑好了,什么时候告诉我,提前半个月就行。”袁熙勉强动了动,露出一丝苦笑。“我不比玄德,习于鞍马,这几日行军,可是害苦我了。”

刘备会心一笑,心中升起一丝得意。

袁熙也就是仗着出身好,才能占据幽州。论能力,岂能和自己相提并论。骑了几天马,就伤成这样,还想上阵杀敌?

说到底,还是个娇生惯养的贵公子罢了。

大丈夫在世,理当一展雄才,开疆辟土,岂能为这样的人卖命。

刘备回头看了一下关羽,四目相对,不约而同地笑了笑。

袁熙看得清楚,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处处示弱,就是要让刘备、关羽瞧不起他,不再顾忌他,放心去攻辽东。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对付关羽要示弱,对付刘备也一样。

——

袁熙在徒河休息了几天后,并没有立刻回师。

来都来了,自然要看一下相关地形,做好下一次出征的准备。

除此之外,他还要见一下几个乌桓部落的单于。

以前被鲜于辅挡着,他和乌桓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也不清楚乌桓人的地盘究竟如何。现在鲜于辅已经称臣,他这个幽州牧、镇北将军应该到乌桓人的地盘上走一走,宣示一下存在感。

不久的将来,天下将是袁氏的天下,岂能一直让这些乌桓人自行其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刘备虽然还没有明确接受袁熙的建议,心里却有了征讨辽东的想法,主动表示陪袁熙巡视,鞍前马后,甚是殷勤。

关羽很是不屑,却无可奈何,总不能抛下刘备,自行回程。

袁熙对关羽表现出了超常的热情,一如曹操当年。

虽然他不能像曹操一样,以朝廷的名义大肆封赏关羽,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对关羽的赏识,让关羽那颗本来就自负的心不断膨胀,直至无人可以制约。

身为世家子弟,身边又有郭嘉这样的鬼才指点,袁熙现在可太清楚关羽想要什么了。

出身寒微,读过几天书,向往圣贤提倡的忠孝仁义,要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官爵无法动其心,唯有尊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渴求,尤其是他这种世家子弟的尊重。

他夸关羽一句,胜过曹操夸关羽十句。

曹操被出身拖累,就算是发自肺腑的尊重,也会大打折扣,让人敬而远之。

人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凭借努力改变,唯独出身不行。

仅这一点,袁熙就超过了无数人。

这是他从郭嘉偶尔的叹息中体悟出来的,也是独属于他个人的人生感悟。

他也渴望别人对他个人的尊重,而不是对袁氏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