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 第73章 中原世家的实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繇回到城东大营,走进了中军大帐。

袁谭正与荀谌对坐,见钟繇进来,都有些意外。袁谭起身,命人为钟繇设座,又亲自倒了一杯水,推到钟繇面前。

“元常,喝口水,消消气,我那弟弟在北疆待得太久了,有些戆直,你别往心里去。”

钟繇接过水,喝了一口,笑道:“镇北将军虽然有些戆直,却是个识大体的。若能教导得当,将来必是将军得力臂膀。”

袁谭笑了。“这么说,元常愿意教导他?”

钟繇摇了摇头。“我恐怕不行。”

袁谭不解。“为何?”

“可能是因为年岁相差太大了,也可能我与将军走得太近。”钟繇苦笑道:“文若、奉孝办不成的事,我更办不成,将军还是另择高明吧。”

袁谭和荀谌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再说什么。

很显然,袁熙并不傻,他听出了钟繇的言外之意,愿意服从大局,却不愿意就此支持他们。

他只是不坏他们的事而已。

袁谭沉默太久,一声叹息。“是我逼他太狠了。”

荀谌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和你一母同胞,他不帮你,难不成去帮显甫?废长立幼,春秋不容,这么简单的事,他居然能犹豫至今,又岂是戆直可言。依我看,将军不是逼得太久,而是太纵容他了。”

袁谭苦笑着摇摇头。“友若,有些事……”他咂了咂嘴,缓缓说道:“非亲身经历,难以共情。行了,这件事到此为止,只要他不挡我们的路,就由他去吧。”

“将军……”

袁谭抬起手,示意荀谌别再说了。他熟悉袁熙的脾气,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看似没什么脾气。真要犯起倔来,谁也拦不住。

“还是商量一下劝进的事吧,各地的祥瑞什么时候能到?”

“都已经安排了,最多半个月就会到鄄城。”荀谌手指轻叩案几。“有一件事,必须尽快确定。将军真的觉得暂时不提太子之位的事好吗?这可能是最好的机会,错过了,可就难了。”

袁谭苦笑。“如果没有兵权,就算有太子之位又能如何?两者不可兼得,我还是选择保留兵权。”

荀谌点头。“既然如此,那别不提。郭公那里要提前打个招呼,免得说岔了。”他又叹了一口气。“可惜,如果显雍能够支持你,这一次明明可以一战而定的。”

钟繇提醒道:“友若,欲速则不达,你可不能急于求成。”

荀谌笑笑,不以为然。

——

袁熙在驿舍住着,闭门谢客,每天不是由许褚陪着练武,就是一个人练剑、站马步,或者读书。

即使如此,外面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

先是各地有祥瑞出现,千奇百怪,经过饱学之士的解释后,都指向袁氏代汉。

紧接着,就有人上表劝进,请求天子顺天应人,将帝位禅让给陈公、大将军袁绍。

林林总总,都像极了王莽代汉的故事,只是简略得多,进度也快得多。

仅仅一个多月后,袁熙就接到了大将军府的通知,准备参加禅让大典,并且收到了做工精美的礼服。

看着这些礼服,袁熙也不得不佩服袁谭。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礼服,就足以窥见中原士大夫的实力一斑。这些礼服可不是什么工匠都能做的,只有青州、兖州的三服官才有这样的能工巧匠,冀州是找不到的。

换言之,没有以汝颍人为核心的中原大族的支持,就算袁绍想代汉,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准备。找不到熟练的工匠,拿不出大量的丝帛布匹,就制作不出精美的礼服。找不到技术精湛的玉工,没有质地上等的玉料,连官印都制作不出来。

新帝登基,可不是随便铸几件印玺就行的,要用玉印。

总而言之,代汉仪式的每个细节,都在展示中原士大夫的实力,这是冀州人根本不敢想象的事。

在禅让大典前的一天,袁熙接到袁绍的命令,让他去一趟大将军府。

袁熙不敢怠慢,立刻出了门。

大将军府热闹非凡,门前停满了马车,站满了人,连走路都要侧着身子。袁熙无奈,只得让虎卫牵着马,站得远些,自己只带了许褚一人挤到门前。

还没进门,他就看到了袁尚。

袁尚正在迎客,满面笑容,彬彬有礼。看到袁熙过来,他赶了过来,拱手施礼。

“兄长,好久不见。”

“你什么时候来的?”

“刚到不久。”袁尚笑容灿烂。“我本在汝阳,准备太傅、太仆等人的重葬事宜。阿翁命人召我来参与禅让大典,我就日夜兼程的赶来了。不得不说,西凉马就是快,比乌桓马还要略胜一筹。”

袁熙撇了撇嘴。“你有了凉州,以后有的是凉州马,我就不给你送马了。”

袁尚哈哈一笑。“不不不,兄长说笑了,你不是给我送马,是给冀州送马。这本来就是交易嘛,乌桓人、鲜卑人要战马和牛羊换冀州的粮食,免得风雪一来就全部冻死,可不是我要他们的马。”

袁熙盯着袁尚看了一会儿,无声的笑了。

看到这小子一如既往的轻狂,他就放心了。

袁熙抬起手,拍了拍袁尚的肩膀,径直进门去了。

袁尚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了笑容,与下一个访客寒暄。

袁熙来到后堂,袁绍正与人说话,看到袁熙进来,示意他先去后院。袁熙不解,却还是去了后院。一进院门,就听到了刘夫人的声音。

“显雍,你终于肯出门啦。来鄄城这么久了,我还是第一次见你。”

袁熙赶上前去,躬身行礼。“拜见母后。”

刘夫人一愣,随即笑开了花。她伸出手指,点了点袁熙。“都说你粗鲁,没想到你却是个巧言佞色的。你父亲还没称帝,我岂能称后?”

“早晚的事。”袁熙嘿嘿笑了两声,又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玩具,递给站在一旁的袁买。他蹲下身子,打量着袁买,说道:“小弟长得越来越像母后了,以后应该是我我们兄弟几个中最英俊的一个。”

“是么?”刘夫人很意外。“他能比显甫还英俊?”

“显甫年纪大了,又经常统兵在外,风吹日晒,难免会晒黑晒粗,哪里比得上阿买,细皮嫩肉。母后,显甫这么大的时候,可没他讨人喜欢。”

刘夫人眨眨眼睛,将袁熙拉到一旁。“显雍,我问你一件事。”

“母后尽管吩咐。”

“你阿翁称帝之后,会立太子吗?我听他们说,好像暂时不打算立太子,要让你们兄弟镇守一方,择贤而立。”

“没听说,我最近都没出门。”袁熙想了想,又道:“阿翁还没到六十,身体又好,立不立太子的也无所谓。”他又上下打量了刘夫人两眼。“母后,恕我直言,以后你可得管好后宫,别让莫名其妙的女人钻了空子。”

刘夫人啐了袁熙一口。“显雍,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这种话,也是你能说的?”嘴上批评,眼中的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他的确太放肆了,越来越像个蛮夷,简直是粗鄙不堪。”袁绍的声音从前面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