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诩沉吟了良久,轻声笑道:“使君和镇北将军不是同一类人,很难放在一起比较。”

荀衍笑而不语。

他已经将最重要的秘密透露给了贾诩,如果贾诩还是不肯献计,那就不是同道,而是敌人了。

他不会让贾诩活着离开河东,甚至是壶口。

现在就杀了,扔进汹涌的黄河,连尸首都找不到。

贾诩没朋友,独来独往,没人会关心这些事,更不会有人为他鸣不平。

“我妄自揣测,使君想问的应该是如何安定并州,进而安定凉州,为进攻益州做准备。”

荀衍大笑。“文和一语中的。不得不说,镇北将军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平定幽州,迫使乌桓人、鲜卑人俯首称臣,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今我临并州,若能循其故事,改匈奴人为编户,择其精锐为骑,也算是功德一件。至于凉州……”

他故意停住,转头看向贾诩,从容说道:“我倒不是很担心。一来益州多山,骑兵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二来有文和在,必能助我和睦各族,稳定诸郡。凉州乱了百年,也该休养生息了。文和,你觉得呢?”

“如使君所言,凉州人盼太平如盼甘露。只是依使君之言,太平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文和担心什么?”

“使君刚才提及镇北将军降服乌桓、鲜卑,颇有羡慕之意,却不知镇北将军之所能够降服乌桓、鲜卑,是有冀州相助。没有冀州提供的钱粮,没有冀州收购乌桓人、鲜卑人的牲畜、皮货,降服也就无从谈起。凉州情况与幽州类似,一向仰仗关中,可是如今关中疲弊,怕是无力支援凉州。”

荀衍神色有些凝重,沉默片刻,又道:“那并州呢?”

“并州的情况有些特殊,匈奴人附汉日久,其实已经臣服。于扶罗有难时,首先是去洛阳诣阙求援。只是时机不巧,孝灵帝驾崩,洛阳大乱,这才落草为寇。如今使君驾临,略施恩惠,自然俯首。”

“这么简单?”荀衍将信将疑,又有些尴尬。

他到河东这么久,一直没去并州,也没和驻扎在平阳的匈奴人联络,双方保持着一种奇怪的观望姿态。

他是担心匈奴人不肯就范,这才不急着出手。如果真如贾诩所说,匈奴人就等着他去招抚,那他的应对就显得有些可笑了。万一匈奴人失去了耐心,引发叛乱,对他来说更是污点。

贾诩点点头。“镇北将军与去卑有过接触。去卑温顺如羊,求抚之心甚切。”

听说袁熙已经和匈奴人谈过,荀衍压力更大。

两人又聊了一些袁熙在河东时的事迹,贾诩一一道来。当他说到袁熙将并州步骑中的精锐交给张辽、徐晃时,荀衍打断了他。

“并州人对此没意见吗?”

“高使君出兵时,并州世族出兵的不多,所部皆是各郡郡兵。且久战无功,面对镇北将军时,说话自然没什么底气。”

“高使君在并州多年,为何并州世族不附?”

贾诩沉默不语。

荀衍想了想,也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唐突。

高干毕竟是袁氏姻亲,又出自陈留高氏这样的关东大族。贾诩作为降臣,到高干麾下时间不长,和高干关系疏远,就算知道高干的问题也不会妄加谈论,免得生事。

这件事,只能由他自己去了解,去补救。

要想掌握并州,就不能不和并州当地的世族合作,比如太原的王氏、郭氏。

高干和并州世族相处不愉快,可能就是因为他自恃门户,看不起并州世族,不愿屈尊。

——

荀衍很快就派人去平阳,召去卑来见。

去卑等了两个多月,终于接到了新任并州刺史的邀请,非常高兴,带着丰厚的礼物赶到安邑,拜见荀衍。可是见面之后,他却大失所望。

与袁熙不同,荀衍态度傲慢,根本不和他商量,直接要求他通报单于呼厨泉,要求将他们所属的匈奴人改为编户,并挑选精锐骑兵,听候调遣。

去卑强压怒火,表示自己只是右贤王,不是单于,不能代单于做决定。他会将荀衍的要求转告单于,至于单于怎么决定,他无法保证。

其次,自中平以来,匈奴人内乱多年,求朝廷调解也无济于事。这些年,匈奴人伤亡惨重,损失极大,已经没什么精锐了。使君的要求,我们恐怕无法满足。

荀衍信心满满的要效仿袁熙,降服匈奴,改为编户,没想到却碰了个软钉子,很是恼火。连食宿都没安排,就让去卑赶紧回去汇报,要呼厨泉限日答复,否则严惩不怠。

去卑勃然大怒,带着亲卫骑扬长而去。

临走前,他扬言道,以镇北将军之尊,尚且要用重金精甲赎人,以示不负。荀使君目中无人,今后并州怕是难以太平了。

荀衍收到消息时,去卑已经走了。荀衍本想派人去追,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匈奴人全是骑兵,速度极快,他初到并州,身边可没有龙骑、玄甲营之类的精锐骑兵,就算派人去追也无济于事,说不定反遭挫败,自取其辱。

反正匈奴人又跑不掉,以后再收拾他们就是了。

荀衍留下徐晃镇蒲坂,带着张辽等人返回并州。河东太守还没有到任,荀衍让跟着他的宾客代理事务,尤其是铁官和盐池。这两项是河东的财赋来源,务必要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进入太原后,荀衍第一时间赶到祁县,以太牢之礼祭拜王允父子。

王允遇害时,其子王盖、王晨、王定及宗族十余人被杀,可谓是损失惨重,近乎阖门灭绝。直到天子都许,派人重新安葬王允,又寻找其后人,封王允之际王黑为安乐亭侯,祁县王氏才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如今荀衍临并州,第一件事就是祭拜王允,更是为祁氏王氏注入了一股生气。其姻亲故旧、门生故吏闻风而动,拜谒荀衍,一时间热闹非凡。

数日后,荀衍宣布,以王允从子王晨为从事,上书举荐王凌为河东太守。

紧接着,荀衍又赶到晋阳,与太原王氏的王泽,太原郭氏的郭全等人见面,辟其子弟为吏。一时间,刺史府人才济济,众贤云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荀衍提出的改匈奴人为编户的方案却遭到了众口一词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