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 第102章 雄起的匈奴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了扶罗韩看似自责,其实抱怨的话,袁熙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

导致扶罗韩部众离散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而是塞内更美好的生活。

对扶罗韩的部众来说,这个塞内未必就是指居庸塞、飞狐塞以南的内地,而是包括了长城以南的所有地区,乌桓人的地盘也在其中。

眼下的形势,就是越向南,越接近中原,生活越好。就算鲜卑人不能进入真正的塞内,只要能到达乌桓人的部落,境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这是袁熙这一路亲眼所见,也是鹿离等人会抱怨,却不敢真翻脸的原因。

比起鲜卑人,他们过得很滋润了。

这就是袁熙想要的结果,当然不会对扶罗韩的怨言给予正面回应。

“听说匈奴人回到草原,也吸引了不少人去投靠?”

说到匈奴人,扶罗韩更加失落。“是的,匈奴人回到草原后,接连吞并了几个部落,无人能制。他们不仅人多势众,而且装备好,不少武器都是汉人的,比我们的更好……”

扶罗韩一边说,一边打量着继续前进的龙骑虎卫和玄甲营,掩饰不住眼馋。这些骑士的装备太好了,鲜卑人如果有这样的装备,还怕什么匈奴人。

听完扶罗韩的介绍,袁熙很意外。

他知道荀衍未能达到既定目标,让美稷的匈奴人跑了,后患无穷,但匈奴人只能游击,不敢正面和郭缊、张辽作战也是事实。怎么到了草原上,他们居然雄起了,见谁灭谁?

鲜卑人可不是弱鸡,他们也是称雄草原几十年的霸主。就算最近这些年衰落了,心气还在的。

是扶罗韩夸大其辞,还是他对匈奴人战力的判断不准,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连对手的真实战力都没搞清楚,这一战的风险就太大了。

袁熙一边安抚扶罗韩,表示一定会重创匈奴人,保他平安,一边承诺帮扶罗韩解决困难。不仅是粮食的问题,还有其他部落不把扶罗韩放在眼里的问题。

扶罗韩是他承认的鲜卑大帅,那些人不把扶罗韩放在眼里,就是对他的藐视。

虽然没拿到什么切实的好处,扶罗韩还是很欣慰。

他在草原上被人欺负,现在总算遇到一个实力很强,却不欺负他,还愿意帮他撑腰的人了。

——

到达弹汗山后,袁熙当仁不让,占据了水草最好的地盘。

虽然是冬天,于延水河谷里却还算暖和,还有一些可供牲畜啃食的野草,不用全靠草料活着。

袁熙远道而来,也没有那么多草料。

很快,上谷、代郡的乌桓各部都派来了骑兵,数量不等,有千骑的,有几百骑的,还有百余骑的。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作战,而是为袁熙提供辎重和战马。

袁熙抽走了他们的精锐,就不能再指望他们作为主力。

作战的任务,主要由大陈的边军负责。具体而言,就是袁熙带来的这三千骑。鲜卑人、乌桓人都是辅助,帮着牧马、打探消息,胜负已定后,他们也帮着追击敌人,顺便分一些战利品,包括牲畜和俘虏。

当然,如果袁熙打输了,那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凡事都有风险,袁熙选择承担风险,而不是将风险推给鲜卑人、乌桓人,让他们充当主力,自己躲在后面求安稳、图安逸。

后汉近百年的历史证明,将边疆的安全寄托在异族身上是靠不住的。一时的轻松,会用鲜血来偿还。

又过了两天,步度根也到了。

比起上次见面,步度根的情况有所好处。在扶罗韩、轲比能的照顾下,他的部众恢复到了五六千落。这里面有一些是从扶罗韩的部落分离出去的,有一些则是他吞并的其他小部落。

步度根带来了一个消息,轲比能正在荒干水、白渠水一带与匈奴人作战,双方有胜有负,但总的来说,轲比能不占优势,吃了点亏。

原因很简单,匈奴人更多,装备也更好。他们在塞内多年,与汉军一起作战,学会了不少汉军的战术,也得到了不少汉军才有的装备,无非鲜卑人可比。

说到这些的时候,步度根很沮丧。

上一次在大白登山被袁熙击败,他虽然有些难过,却也能说得通。毕竟那时候他还没认识到马镫的重要性,也没想到有了马镫的龙骑战斗力那么强,硬是战了半日也没能啃下来,败了也情有可原。现在连匈奴人都打不赢,那就有些丢脸了。

曾几何时,他们还说匈奴人就是汉人的狗,辱没了他们的祖先,不配称草原上的雄鹰。

结果没几天,他们就被脱离了汉军的匈奴人打得鼻青眼肿。

袁熙对鲜卑人的情绪不感兴趣,他详细询问了轲比能与匈奴人交战的经过,分析匈奴人的实力。

但步度根没有直接与匈奴人交战,对具体的细节也了解不多。

袁熙无奈之下,决定亲自去看看。

这一次,不仅辛毗反对,卢毓、赵云都异口同声的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倒不是担心袁熙的安全。有龙骑虎卫的保护,匈奴人伤不着袁熙。他们担心的是袁熙越境杀敌会授人以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荀衍是写信请求袁熙出兵协助,但他可没说请袁熙越境,进入并州境内。

就算他说了也没用,他只是并州刺史,无权做这样的决定。袁熙要进入并州作战,必须请旨,得到朝廷的允许才行。

“这是原则,而且是边将不可逾越的红线。”辛毗说道:“就算天子再信任大王,大王也不可因此生骄,擅自行事,反而应该更加谨慎。”

赵云、卢毓也附和辛毗的建议,就连阎行、马超都觉得这样不合适。

袁熙无奈,随即命卢毓草拟奏疏,请求朝廷指示。

很快,几名骑士冲出了大营,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向南急驰。

袁熙也没闲着,他随即命马超率玄甲营西进,打探情况,准备接应轲比能。

他再三嘱咐马超,除了前出的游骑,主力不得越过旋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