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 第105章 草原无老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辽摸了摸腰间的长剑,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感慨命运无常。

那是袁熙赠给他的剑,奖赏他与马超交战时的英勇。

那一战,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材,难分胜负。

这一次,两人成了同僚,将并肩作战,痛击匈奴人。

想想就热血沸腾。

张辽几乎没有犹豫,随即叫过兄长张泛,让他带着几个亲卫去见马超,商定合击之术。

张泛不解。这种事,安排几个传令兵就行,何必他去?就算要表示尊重,派个高级军吏也行了,没必要让他亲自走一趟。

他可是张辽的副将。

张辽叹了口气,摘下腰间的长剑,塞给张泛。“兄长,荀刺史眼里只有太原高门,没有你我兄弟。我想转投燕王,这一战就是见面礼。只有重创匈奴人,让燕王看到你我兄弟的手段,他才愿意冒这样的险。马孟起也是刚到燕王麾下,想必立功心切,你去见他,才能同心戮力,不用怀疑彼此的诚意。就算他想耍手段,看到这柄剑,也要掂量掂量。”

张泛这才会意,接过剑,带着十来名亲卫,飞驰而去。

张辽随即召集各级将领,直到都伯、队率近百人,召开了一次誓师大会。

听说张辽有意继续追击,重创匈奴人,将领们都有些担心。他们追了这么久,收获有限,辎重却快要消耗完了。如果不能取胜,不用匈奴人打,他们就会陷入断粮的困境。

就算追上了,匈奴人有几万人,能战的青壮至少有万骑,他们也未必有取胜的机会。

张辽早有准备,对他们说,燕王的大军就在闻诸泽等着匈奴人,离此不过三百里。这一战,就是这些匈奴人的最后一战,简直是天降功劳。

而且你们也与燕王打过交道,知道燕王不仅慷慨,而且不像那些高门子弟一样难以亲近。能与他并肩作战,他能亏待你们?

说完,张辽又透露了一个消息。据他所知,朝廷有意将并州、幽州的塞外合为一体,建都护府,而且由燕王领都护。也就是说,你我很可能会成为燕王的部下,再也不用看荀刺史和太原大族的白眼了。

这么好的机会,你们不努力,以后要后悔的。

听了这个消息,诸将终于兴奋起来,卷袖子撸胳膊,准备搏一回。

他们都是张辽的旧部,有一部分还是跟着吕布离开并州的,东征西讨,在中原征战十年,最后一无所有。除了在曹操麾下时过了几天好日子,其他时候不是被人鄙视,就是遭人排挤,憋屈之极。

见过这么多人,唯有燕王袁熙与曹操类似,不以门户区别相待。不管是幽州人,还是冀州人,甚至是曹公降将,都能得到他的重用。

如果能在他的麾下,岂不是好日子就要来了?

趁着这股热情,张辽随即安排了作战计划。

简单一句话,破釜沉舟,扔掉所有不必要的辎重,全力追击匈奴人,血战到底。

——

匈奴人本以为出塞数百里,又即将离开并州,张辽肯定不会再追了,于是放慢了脚步,与轲比能保持距离和默契,缓缓而行,一路向东。

他们的目标不是轲比能,而是轻行的燕王袁熙。

这些匈奴人没见过袁熙,与袁熙既无新仇,也无旧怨。但是他们回到草原,想在草原上立足,就必须击败袁熙,甚至杀死袁熙。

之前没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们以为袁熙很强,不仅制服了乌桓人,连鲜卑人都俯首称臣。出塞之后,与几个附近的鲜卑部落交战才发现,原来鲜卑人现在如此虚弱,不堪一击。

匈奴人的野心随之膨胀,觉得他们重现冒顿荣光,一统草原的机会又来了。

毕竟三四十年前,草原还是匈奴人的,就连檀石槐的父亲投鹿侯也是匈奴人的附庸。

如果能击败袁熙,重新称霸草原,那大陈王朝就要和之前的大汉王朝一样请和。比起大汉王朝的高皇帝刘邦,大陈王朝的天子袁绍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根本不懂战争,除了和亲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连乌桓人都得到了袁氏的公主,更何况强大的匈奴人。

一路缓行,是为了保存体力,避免引起袁熙的警觉,提前逃回塞内,或者增派援兵。

袁熙只带了三千骑出塞,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在匈奴人看来,这简直是上苍保佑,给他们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

但他们没想到,本该撤退的张辽忽然追了上来,而且像发了疯似的全力进攻,不留余力。落在后面的几个新附的部落防备不足,迅速被张辽击溃,部众、牛羊都成了张辽的战利品。

更可怕的是,张辽并没有因此满足。他饱餐一顿后,更换了战马,再次穷追猛打。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两天后,张辽就会追上匈奴人的主力。

匈奴老王们大怒,召集各部落首领会议,决定停止前进,与张辽决战。除了报之前的仇,更要解除后顾之忧。张辽凶猛善战,所领将士也都是精锐,他们与袁熙作战时,可不希望背后有这么一头猛虎盯着。

为了防止轲比能趁火打劫,他们分出一半人马监视轲比能。

虽然他们和轲比能达成了协议,但草原上的习惯是谁都不能全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即使是盟友也不例外。更何况轲比能能从一个小种鲜卑成为一方豪强,自然不是什么老实人。之前被匈奴人征服的几个鲜卑部落提起轲比能时,都是又爱又恨。

爱他实力强悍,恨他手段高明。实力强悍,才能保一方平安。手段高明,才能在混乱中不断壮大,而代价就是那些不肯依附他的小部落。可以说,轲比能的每一次成长,都是站在其他部落的尸骨上。

这就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则。鲜卑人懂,匈奴人也懂,而且懂得更早。

他们想利用轲比能,却不想被轲比能利用,成了轲比能又一次壮大实力的血肉,被轲比能吞食。

两天后,在盐泽以北,荒干水的发源地卧虎山下,张辽追上了匈奴人。

双方都没什么废话,号角吹响,一场血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