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谭召集诸将议事,讨论荀谌提出的屯田方案。

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表示支持,那些带着部曲、私兵来的豫州大族最为积极,恨不得立刻开始划分区域,将九江、庐江沿江的土地瓜分殆尽。

作战不是他们的目的,分肥才是。

当然也有不满意的,比如九江、庐江本地的大族。袁谭固然不会分掉他们的土地,但是将大量空闲抛荒的土地分给豫州人,和夺走他们的土地没啥区别。在他们的心里,这些土地应该全部给他们才行。

但是豫州大族人多势众,九江、庐江的大族相形见拙,不敢当面反驳,只得忍气吞声,等待时机。

前将军张合也参加了会议,只是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与会听讲。

他没想过参加战斗,也没想到在九江、庐江定居,这里的土地再好,也和他没什么关系。

会议一结束,张合就走了,命人赶往鄄城,通报情况。与周瑜对峙数月,一箭未发,就想着先分九江、庐江的土地,这么好的机会,沮授、田丰一定不会放过。

看着匆匆离去的张合,袁谭自然知道其中厉害,随即安排人上疏,奏请在九江、庐江二郡屯田。

荀攸起身离席,准备回自己的帐篷,刚走了没几步,就被从后面追上来的刘晔叫住了。“公达,这是你的主意吗?”

荀攸停住脚步,看了刘晔一眼,却没说话,只是使了个眼色,示意刘晔跟着他。

刘晔会意,紧紧跟上。两人一前一后,来到荀攸的帐篷。

荀攸毕竟是荀氏子弟,在中军有自己独立的帐篷,不像刘晔,只能和其他人挤在一起。

刘晔是成德人,是九江本地大族,于建安四年随刘勋投曹,还没等到发挥才干的机会,曹操就战死在乌巢,刘晔就跟着刘勋又投降了袁绍,如今在袁谭麾下听命。

刘晔虽是大族子弟,还是正经的刘氏皇族,少年成名,却看不惯那些老名士。到袁谭麾下后,他一直不显山不显水,连荀攸都不清楚他的心思。

两人坐定,荀攸上了酒,笑了一声。“子扬,你还在啊,这么久没见,我还以为你去了江东。之前听你说过,好像和东城鲁子敬有旧?”

刘晔苦笑。“不瞒你说,真想过去江东。只是我当初曾劝刘子台不要上孙伯符的当,在场的人不少,难免会传到孙仲谋耳中。再者,去了江东,势必要与公达为敌,我没什么胜算,不如蛰伏求太平。现在倒好,太平没等到,土地却要被人分了。”

荀攸有些疑惑。“你家在江边也有土地?”

成德在合肥西北,芍陂东岸,并不在这次瓜分的范围以内。

“我家没有,但我家亲戚有啊。这是谁出的主意?不是逼着九江、庐江的人和江东合谋吗?”

荀攸想了想。“是我出的主意,但又不完全是。我一开始的想法只是建一座新城,开一条新渠,逼周公瑾放弃濡须口。后来他们却议成了瓜分长江北岸的土地,着实让我不解。”

刘晔当时就站了起来。“吴王真是糊涂,你这么好的建议不听,却听那些人的,想胜利谈何容易。我不想陪他们一起死,就此别过。”

荀攸伸手拽住了他。“你打算去哪儿?江东?”

刘晔一声长叹。“江东也不能去,我想还是隐居吧,坐等天下太平。”

“你甘心吗?”

“不甘心又能如何?”刘晔转头看着荀攸。“你可有什么好的去处推荐?”

荀攸示意刘晔落座。“有两个,你自己选。”

“说来听听。”

“汉廷到了辽东,你这个宗室子弟,不想去吗?”

刘晔摇摇头。“辽东那么小,能容下几个人?而且你也不是不知道,刘玄德一手遮天,我去了,也没有容身之地。”

“那幽燕都护府呢?”

“幽燕都护府?”刘晔愣了一下。“我只知道之前西域有个都护府,什么时候幽燕也有都护府了?”

荀攸笑着摇摇头。看得出来,刘晔这段时间深居简出,连幽燕都护府的消息都没听说。

他随即将幽燕都护府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最后又提了一句,郭嘉、辛毗都去了幽燕都护府,深受袁熙重用,眼下正跟着袁熙在塞外巡视。

刘晔听完,半天才回过神来。“燕王名声不显,没想到竟有这等魄力。”

“他与吴王、秦王都不太一样,为人沉重内敛,一心解决边患,正急需人才。你如果去了,一定能大展宏图,留名青史。”

刘晔瞥了荀攸一眼,笑道:“说得这么好,你怎么不去?”

荀攸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去了,你怎么知道他的事?与吴王相反,他麾下不缺猛将,却缺你这样的智谋之士。我留在这里,就是为他物色合适的人才,助他一臂之力。”

刘晔哈哈一笑,起身要走,身体挺起一半,又坐了回去,向前倾了倾身体。“公达,蒙你不弃,推荐我去幽州。那我就冒昧的问一句,如果能说,你就说。如果不能说,你就当我没问。”

荀攸咂了咂嘴。“就算我不说,你也会去问郭奉孝,对吧?”

刘晔笑而不语。

荀攸看了看外面,见附近无人,这才点头说道:“你说吧。”

“我听说,汉廷能被安置在辽东,是你和荀文若、贾文和三人用计,是真的吗?”

“是我们劝谏的结果,但谈不上用计。”荀攸淡淡地说道:“只不过是武王伐纣,箕子立国千年的故事罢了。今上得与武王比肩,汉朝可延续祭祀,两全齐美,何必阴谋。”

刘晔啧啧称奇。“与武王比肩,果然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你们对今上的心思把握得真准。那你再帮我解说解说,今上会选哪个皇子为嗣?吴王,还是燕王?又或者是那个还没成年的幼子?”

荀攸一声叹息。“子扬,你这么问,真是浪费了我一番心血。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承诺。如果吴王能够成为储君,我一定向他推荐你,弥补今日的失误。如何?”

刘晔哈哈大笑,拱手施礼。“一言为定。等见到燕王,我也一定会向他转达你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