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琴音破局:嫡女逆袭成王妃 > 第302章 朝堂对峙,初试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2章 朝堂对峙,初试锋芒

城楼上的烽燧火光还未熄灭,谢昭宁的手指仍贴在琴弦上。她能感觉到地下密室里那十几道微弱的呼吸,还有其中两股与皇帝血脉相连的情绪波动。风卷着灰烬扑向宫门方向,太极殿前的仪仗队已经列好,四皇子站在高台边缘,脸色发白。

萧景珩收剑入鞘,转身对亲卫下令:“备马,进宫。”

谢昭宁点头,将琴匣交到青霜手中。她的银铃耳坠在火光下轻轻晃动,发出细微声响。两人并肩走下城楼,身后暗卫列阵跟随。街道寂静,百姓紧闭门户,但窗帘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

宫门前,禁军横刀拦路。

“奉皇后令,今日朝会只准三品以上官员入内。”为首的将领大声道。

萧景珩没有停步,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开:“镇北王奉先帝密诏,掌京畿防务,遇非常之变可持节入宫。你拦我,就是抗旨。”

那人僵住,手微微发抖。

谢昭宁上前一步,声音平和:“我们不是来争权的。只是想问一句——陛下如今可在太极殿?能否亲自临朝?”

守军无人应答。

片刻后,宫门缓缓开启。

大殿之内烛火通明,百官已按品级站定。楚皇后端坐偏座,凤袍耀眼,手中如意紧握。她看见谢昭宁与萧景珩一同走入,眼神一闪,随即冷笑。

“好啊,本宫还在想你们躲去了何处。”她的声音响彻殿堂,“镇北王拥兵自重,私调边军,围困皇城,已是谋逆之罪。尔等竟还敢现身朝堂?”

大臣们低头不语,气氛凝滞。

萧景珩站在殿中,未跪,也未辩解。他只是将目光扫过那些曾与他共事的老臣,然后落在皇后身上。

谢昭宁却往前走了半步。

她行了一礼,动作标准而从容。“臣女谢昭宁,拜见皇后娘娘。”

全场目光集中于她。

“敢问娘娘,”她开口,声音清亮,“四皇子监国诏书,可有皇帝亲笔朱批?玉玺加盖之时,陛下是否神志清明、自愿授印?”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死寂。

皇后猛地站起:“尔一介女子,妄议朝政,该当何罪!”

“女子不可议政,”谢昭宁不退反进,“但社稷倾覆之际,忠义岂分男女?若诏出强迫,印非自愿,则此监国之命,不过窃权之伪令耳。”

她说完,袖中手指轻触琴弦。一段极细的音波悄然扩散,直指皇后心绪。

瞬间,她捕捉到了。

恐惧。剧烈的恐惧藏在愤怒之下,像暗流涌动。皇后的脉搏加快,呼吸节奏紊乱,连指尖都在微微颤抖。她看似强硬,实则毫无把握下一步该如何收场。

谢昭宁心中已有定论。

她语气更稳:“臣女虽居江湖之远,却知‘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宫门闭锁,百官胁迫,百姓闭户,烽燧燃而王旗未倒——天下之人,皆在等一个答案: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几位老臣缓缓抬头。

工部尚书低声道:“确……确实未曾见过陛下亲笔手诏。”

礼部侍郎也小声接话:“昨夜召集群臣,皆由太监传令,非正规渠道……”

皇后厉声打断:“大胆!谁允许你们私下议论!”

她的声音尖锐起来,手中的翡翠如意重重敲击扶手。

“谢昭宁!”她盯着殿中那抹素色身影,“你不过是个养在民间的孤女,靠几分才貌博得几分名声,竟敢在此胡言乱语!你以为自己是谁?”

谢昭宁静静看着她。

“我不是谁。”她说,“我只是想知道真相。尚书府当年为何被灭门?我的生父母亲死于何人之手?为何二十年来,所有查案之人皆遭贬黜甚至丧命?”

她每问一句,皇后的脸色就白一分。

“而如今,”谢昭宁继续说,“有人打着监国名义,强行废立,却不给任何凭证。百姓不开门,大臣不跪拜,将士沉默伫立——这不是人心背离,是什么?”

“够了!”皇后怒喝,“来人!将这妖言惑众之徒拿下!”

两名侍卫上前。

萧景珩一步横移,挡在谢昭宁身前。他没有拔剑,也没有说话,只是站着。但他身上的气势压得那两人再不敢靠近。

“你要抓她?”他终于开口,声音冷淡,“可以。先杀了我。”

殿内鸦雀无声。

皇后咬牙,眼中闪过狠意,却又犹豫。她知道此刻若动手,只会激起更大反弹。外面的城墙上,烽火未熄;城中的将领,大多仍听命于萧景珩;就连这些文官,也开始动摇。

她强行压下怒火,冷声道:“今日朝会,暂议至此。改日再议。”

“改日?”谢昭宁轻轻一笑,“若陛下一日不得自由,朝纲一日不得清明,那明日与今日,又有何区别?”

皇后猛地摔下如意,转身拂袖而去。

几名支持她的大臣低头跟着退出,脚步匆忙。剩下的人留在原地,面面相觑。

谢昭宁站在玉阶之下,指尖仍隐按琴弦。她能感觉到,皇后离开时的心跳越来越快,慌乱如鼓点。

萧景珩走到她身边,低声问:“接下来怎么办?”

“等。”她说,“她已经乱了阵脚。只要我们不退,她就没法真正掌控局面。”

他点头,目光扫视群臣。

几位老臣慢慢走近。

“谢姑娘方才所言,句句在理。”工部尚书低声道,“只是……我们手中无凭无据,如何对抗凤印与诏书?”

“证据会有的。”谢昭宁说,“只要有人愿意等,愿意信。”

她抬头看向空置的龙椅。

那里本该坐着真正的帝王,却被权力与谎言遮蔽太久。

殿外天色微亮,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映在她的青玉簪上,泛出淡淡光泽。

萧景珩站在她身侧,手按剑柄。他们的影子投在石砖上,连成一线。

朝堂之上,烛火仍在燃烧。

谢昭宁抬起手,指尖轻轻拨动琴弦。

一声极轻的颤音响起,转瞬即逝。

殿内一位原本低头的大臣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