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 第610章 杨滔再次出兵灭嬴政,李世民联合铁木真拿下鲜卑 1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0章 杨滔再次出兵灭嬴政,李世民联合铁木真拿下鲜卑 11)

辽东秋高,风从鸭绿江头卷来,掠过高句丽皇城的雉堞,像一声漫长的号角。李世民披玄甲,龙旗在中军帐前猎猎作响,帐内烛火映着将星云集的面孔:李靖为大元帅,傅友德、李孝恭为副帅;帐外三十万唐军列阵,铁甲如潮,战马嘶鸣。

“令支城距此一百五十里,鲜卑与刘备联军据城而守。”李靖手指沙盘,声音沉稳,“城高池深,外有三道壕堑,韩子成善守,杨素多谋。我军远道而来,利在速决,却不可轻躁。”

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过帐下众将:“李元霸、秦叔宝、尉迟恭、罗士信、裴元庆、徐茂、鱼俱罗、罗仁、敖麟、殷灭、石诚、沙和尚、李老佛、李长生、尹墨、计蒙,皆我大唐猛将;徐茂公、李耳、敬翔、袁袭为军师,谋断无双;魏征坐镇后方,朝政稳固。此番出征,非为拓土,实为安边。令支不破,鲜卑难平,中原难安。”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传令下去,三军:“传令下去,三军拔营,向令支城进军!沿途严守军纪,秋毫无犯。至城下一百五十里处安营扎寨,再议攻城之策!”

军令如山,三十万大军即刻行动。步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铁甲碰撞声震耳欲聋;骑兵部队分左右两翼,马蹄踏碎了荒原的寂静;粮草辎重队绵延数十里,民夫们推着粮车、牵着骡马,紧随其后。李世民坐镇中军,黄龙大旗在队伍中央高高飘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与此同时,鲜卑王庭内,气氛同样凝重。刘备身着汉室宗亲服饰,端坐于主位,身旁是鲜卑首领。韩子成元帅手持地图,沉声说道:“李世民亲率三十万大军来犯,声势浩大。令支城是我军在辽东的重要据点,一旦失守,鲜卑六城将门户大开,青州、冀州、幽州也将岌岌可危。”

关顺逸副帅上前一步,抱拳道:“元帅放心,末将已率军加固城防,三道壕堑皆灌满了河水,城墙上布满了滚石、檑木和弓箭。赤尻马猴、鸠摩罗、石勒、石虎、卢俊义、关兴、关索、牵招、张合等诸位将军,皆已各就各位,随时准备迎敌。”

杨素军师抚须点头:“李世民麾下猛将如云,军师众多,不可小觑。我军虽只有二十万兵力,但占据地利,且军心可用。当以守为攻,消耗唐军锐气,再寻机反击。”

方孝孺补充道:“可派人联络中原其他诸侯,杨滔的龙夏国占据并州、西凉、关中、豫州、兖州、南阳、汉中、西川,势力雄厚;嬴政的秦国拥有淮南、徐州,兵强马壮;朱元璋的明国占据江东、荆南四郡、江夏、南郡、荆州、交州,粮草充足。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援,唐军必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沉吟片刻,道:“韩元帅,关副帅,你二人即刻率军前往令支城支援,务必坚守城池。杨军师、方军师,你们负责联络诸侯,争取外援。孤在此坐镇,静候佳音。”

“遵命!”众将齐声应道,随即率军出发,直奔令支城。

唐军行至令支城一百五十里处,按照既定计划安营扎寨。营寨连绵起伏,壁垒森严,壕沟深挖,鹿角密布。李世民召集众将和军师议事,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徐茂公率先开口:“令支城城防坚固,韩子成善用兵法,硬攻必然损失惨重。我军长途跋涉,士兵疲惫,粮草消耗也大,不宜久拖。”

李耳道:“可派一支奇兵,绕道城后,截断敌军粮草补给。令支城守军众多,粮草需求巨大,一旦断粮,军心必乱。”

敬翔摇头道:“韩子成必定早已料到这一点,城后必有重兵把守。奇兵虽能出奇制胜,但风险太大,一旦失利,反而会影响全军士气。”

袁袭目光闪烁:“不如采用‘围三缺一’之策。我军集中兵力围攻东、南、北三门,故意放开西门。敌军见西门无兵,必然以为我军有诈,不敢轻易突围。但时间一长,城内粮草断绝,他们终将被迫从西门突围,届时我军再设伏以待,可一举歼灭敌军主力。”

李靖点头赞同:“此计甚妙。但需派猛将守住西门外的要道,确保敌军突围时能将其拦截。同时,攻城部队要佯攻猛烈,让敌军误以为我军要全力攻城,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世民拍案而起:“好!就依袁军师之计。李元霸、裴元庆,你二人率五万骑兵,埋伏于西门外十里处的山谷中,待敌军突围,即刻杀出,截断其退路;秦叔宝、尉迟恭,你二人率十万步兵,围攻东门和南门,务必声势浩大,给敌军造成巨大压力;罗士信、鱼俱罗,你二人率五万步兵,围攻北门,同样要佯攻猛烈;徐茂、罗仁、敖麟、殷灭、石诚、沙和尚、李老佛、李长生、尹墨、计蒙,你们各率一军,分布于东、南、北三门之外,随时准备支援攻城部队;傅友德、李孝恭二位副帅,随我坐镇中军,统筹全局;徐茂公、李耳、敬翔、袁袭四位军师,留在中军帐内,随时为我出谋划策。”

众将齐声领命,各自离去部署兵力。

次日清晨,唐军攻城之战正式打响。东、南、北三门之外,鼓声震天,喊杀声四起。秦叔宝手持双锏,率先冲向东门,唐军士兵紧随其后,架起云梯,奋力攀登城墙。城墙上的守军早已严阵以待,滚石、檑木纷纷砸下,弓箭如雨点般射出,唐军士兵不断有人坠落,伤亡惨重。

秦叔宝怒喝一声,双锏舞动,将飞来的弓箭一一打落,纵身跃上云梯,与城墙上的守军展开激战。他的双锏威力无穷,守军纷纷倒地,唐军士兵趁机登上城墙,与守军展开肉搏战。东门的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无数,鲜血染红了城墙和地面。

南门方向,尉迟恭手持丈八蛇矛,同样奋勇当先。他的枪法精湛,矛尖所指,无人能挡,城墙上的守军被他杀得节节败退。但韩子成早有准备,不断派兵增援南门,尉迟恭虽勇,却也难以迅速攻破城门。

北门的战斗同样胶着。罗士信手持长枪,枪法迅猛,接连刺死数名守军将领。鱼俱罗则手持大刀,刀光霍霍,斩杀无数敌军。但守军凭借坚固的城防,顽强抵抗,唐军始终无法攻破城门。

西门外,李元霸和裴元庆率领五万骑兵,埋伏在山谷中。李元霸手持一对八百斤重的铁锤,胯下坐骑追风马,威风凛凛;裴元庆手持银锤,同样勇猛过人。两人耐心等待,密切关注着令支城的动静。

城内,韩子成看着东、南、北三门的激战,眉头紧锁。他知道唐军兵力雄厚,攻城猛烈,若长期坚守,城内粮草必然断绝。杨素军师走到他身边,道:“元帅,唐军围攻甚急,东门和南门已出现险情,若不及时增援,恐怕城门难保。”

韩子成沉吟道:“我军兵力有限,若分兵增援,其他城门必将出现漏洞。李世民诡计多端,说不定就是想让我们分兵,然后趁机攻破城门。”

关顺逸道:“元帅,不如我们从西门突围?西门外无唐军把守,或许是一条生路。”

杨素摇头道:“不可。李世民必定在西门外设有埋伏,故意放开西门,引诱我军突围。若贸然突围,必将陷入敌军重围。”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来:“元帅,不好了!北门城墙被唐军攻破一个缺口,敌军已经冲进城内了!”

韩子成脸色大变:“什么?快派兵增援北门!务必将敌军赶出去!”

然而,为时已晚。罗士信和鱼俱罗率领唐军士兵,从缺口处源源不断地冲进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城内顿时一片混乱,喊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

韩子成知道,令支城已难以坚守。他长叹一声,道:“事到如今,只能从西门突围了!关副帅,你率一军殿后,掩护主力突围;赤尻马猴、鸠摩罗、石勒、石虎、卢俊义、关兴、关索、牵招、张合,你们各率一军,跟随我从西门突围!”

“遵命!”众将应道,随即率军向西门撤退。

西门城门缓缓打开,韩子成率领主力部队冲出城门,向城外的荒原逃去。他们刚走出不远,就听到山谷中传来一声巨响,李元霸和裴元庆率领五万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

“韩子成,哪里逃!”李元霸怒喝一声,铁锤一挥,砸向韩子成。韩子成急忙举起长枪抵挡,只听“咔嚓”一声,长枪被铁锤砸断,韩子成虎口震裂,鲜血直流。

裴元庆也不甘示弱,银锤舞动,杀向敌军将领。赤尻马猴、鸠摩罗等人见状,纷纷上前迎战。双方骑兵展开激烈厮杀,马蹄飞扬,尘土漫天。

李元霸的铁锤威力无穷,每一次挥动都能砸死数名敌军士兵,敌军骑兵纷纷避让,不敢与之正面交锋。裴元庆的银锤也毫不逊色,接连斩杀敌军将领,敌军阵脚大乱。

关顺逸率领殿后部队,奋力抵抗唐军骑兵的追击。他手持大刀,与唐军士兵展开激战,但唐军骑兵人数众多,且勇猛善战,殿后部队伤亡惨重,很快就被唐军击溃。

韩子成率领主力部队,拼命向前逃窜,但李元霸和裴元庆率领的唐军骑兵紧追不舍。沿途不断有敌军士兵被斩杀,尸体遍布荒原。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韩子成抬头望去,只见一支大军从远方赶来,旗帜上写着“龙夏”二字。原来是杨滔的龙夏国援军到了!

韩子成大喜过望,高声喊道:“援军到了!大家奋力杀敌,随我突围!”

龙夏国的援军兵力雄厚,士兵个个勇猛善战。他们加入战斗后,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与唐军骑兵展开激战。李元霸和裴元庆见状,不敢大意,指挥唐军骑兵奋力抵抗。

双方激战了整整一个下午,夕阳西下,荒原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唐军骑兵虽然勇猛,但龙夏国援军人数众多,且占据了地利,唐军逐渐陷入劣势。

李元霸怒不可遏,手持铁锤,奋力冲向龙夏国援军的中军。他的铁锤砸向一名龙夏国将领,那将领躲闪不及,被铁锤砸中,当场身亡。龙夏国援军见状,纷纷向李元霸围攻过来。

李元霸身陷重围,却毫无惧色,铁锤舞动,如入无人之境,不断有龙夏国士兵倒在他的铁锤之下。但龙夏国士兵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李元霸渐渐体力不支。

裴元庆见状,急忙率军冲上前,接应李元霸。两人并肩作战,奋力突围,但敌军人数太多,始终无法冲出重围。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又传来一阵鼓声,李世民率领中军主力赶来了!唐军主力的加入,瞬间改变了战局。龙夏国援军见唐军主力到来,士气大跌,逐渐向后败退。

韩子成知道,突围无望,只好率领残部,退回令支城。但令支城已被唐军攻破,城内到处都是唐军士兵。韩子成率领残部,在城内与唐军展开最后的激战。

经过一夜的厮杀,韩子成的残部被唐军全部歼灭,韩子成本人也被秦叔宝斩杀。令支城之战,唐军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三十万大军伤亡过半。

李世民站在令支城的城楼上,望着脚下的城池和远处的荒原,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它不仅平定了鲜卑的叛乱,也震慑了中原其他诸侯。但他也明白,中原的统一之路,还很长很长。

就在这时,徐茂公走上前来,抱拳道:“陛下,令支城已破,鲜卑六城群龙无首,很快就能平定。但杨滔的龙夏国、嬴政的秦国、朱元璋的明国,都在暗中观察,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李世民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传令下去,三军休整三日,然后兵分三路,平定鲜卑六城。同时,派使者前往中原,联络各方诸侯,争取和平共处。若有诸侯敢违抗天命,兴兵作乱,我大唐必将率军讨伐,统一中原!”

“遵命!”徐茂公应道。

夕阳下,李世民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的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