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我在综武修仙那些年 > 第169章 故友重逢,雏凤清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9章 故友重逢,雏凤清声

洛阳城的喧嚣仿佛永无止息,凌霄一连数日皆居于城中那处临窗的茶馆二楼,于纷扰中取静,如同一块投入激流却兀自岿然的青石,冷眼旁观着这座古都日益绷紧的弦。

他的神识每日都会扫过全城,并非刻意搜寻,却总能轻易捕捉到那两道日益茁壮、如黑夜中朗星般醒目的气息——寇仲与徐子陵。这两个小子显然已彻底融入了洛阳的江湖洪流,四处闯荡,气息中少了昔日的惶然,多了几分自信与打磨后的锐利,看来这数月间经历颇丰,并未虚度。

这日午后,秋阳暖融,凌霄正自斟自饮,忽闻楼下长街传来一阵不小的骚动,夹杂着几声惊呼与喝彩,更有少年人清朗又不失豪气的笑骂声。

他目光微垂,向下望去。

只见人群自发围出一个圈子,圈中两名少年正与五六名彪形大汉对峙。那两名少年,一个身形较高,肩宽背厚,眉宇间飞扬跳脱,顾盼生辉,虽穿着普通劲装,却难掩一股勃勃英气;另一个稍显清瘦,面容俊秀,眼神沉静温润,气质更为内敛,却自有一份不容忽视的从容。

不是寇仲、徐子陵又是谁?

数月不见,两人确如脱胎换骨。不仅内力修为大进,周身气机圆融,隐隐与天地交感,更难得的是经历风霜后沉淀下来的一份沉稳气度,虽仍带着少年人的锐气,却已非吴下阿蒙。此刻,他们显然又惹上了什么麻烦,被一伙看似地头蛇的帮派人物围住。

“娘的!两个外乡来的小崽子,也敢在洛阳撒野?坏了爷们的好事,今天非得卸你们几条腿!”为首一名疤脸汉子狞笑着,挥了挥手,几名手下立刻抽出棍棒刀剑,逼了上来。周围路人纷纷后退,生怕被殃及。

寇仲哈哈一笑,毫无惧色,反而踏前一步,朗声道:“路见不平,踩了狗屎,自然要清理干净!难不成还留着熏人吗?”他话音未落,身形已如游鱼般滑出,巧妙避过劈来的刀锋,反手一掌拍出,掌风隐含雷音,竟是堂堂正正,却又刁钻至极,直取对手空门。

徐子陵则更为飘逸,身形微晃,如同柳絮随风,看似缓慢,却总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攻击,指掌翻飞间,带着一股阴柔缠劲,往往对手招式甫出,便觉劲力一滞,被他引得东倒西歪。

两人并未下杀手,甚至未用兵刃,只以拳脚应对,却配合得天衣无缝。寇仲刚猛进取,如长枪大戟;徐子陵柔韧缜密,如绵里藏针。长生诀真气流转不息,让他们身法快如鬼魅,力道凝而不散,虽是以少打多,却反而将那群大汉戏耍得团团转,不时有人被莫名绊倒或是兵器脱手,引得围观众人哄笑不已。

不过十来个回合,那几名大汉已是鼻青脸肿,狼狈不堪,倒了一地,只剩下那疤脸头目又惊又怒,持刀的手微微发抖,不敢再上前。

“就这点本事,也学人收保护费?”寇仲拍了拍手,笑嘻嘻道,“还不快滚?等着小爷请你们吃晚饭吗?”

那疤脸头目脸色一阵青白,撂下几句狠话,扶起手下,灰溜溜地钻入人群跑了。

围观众人发出一阵喝彩声。寇仲和徐子陵相视一笑,颇有些扬眉吐气之感。这数月来他们武功大进,在江湖上已闯出“双龙”名号,对付这等角色自是手到擒来。

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一道平和的声音自上方传来:

“功夫略有长进,惹事的本事却更胜往昔。”

这声音并不响亮,却清晰地传入两人耳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寇仲和徐子陵浑身猛地一震,这声音……太熟悉了!他们霍然抬头,循声望去。

只见旁边茶馆二楼窗口,一位青袍道人正凭窗而坐,手持茶杯,目光淡然地望着他们,不是那位曾于扬州城外救命、点拨,又赠符指路的清玄道长更是谁?!

“道……道长?!”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出来,脸上瞬间布满难以置信的狂喜,哪还有方才半分从容高手的样子,简直如同走失了的孩子突然见到家长,差点当场跳起来!

他们也顾不得周围人群诧异的目光,身形一展,如同两只轻捷的雨燕,嗖地便窜上了茶馆二楼,引得楼下又是一阵惊呼。

“道长!真的是您!”寇仲激动得脸都红了,搓着手,想上前又有些不敢,语无伦次,“您怎么在这里?太好了!我们……我们……”

徐子陵虽稍显克制,但微微颤抖的手和发亮的眼睛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他恭敬地深深一揖:“晚辈徐子陵(寇仲),拜见道长!多谢道长昔日救命、点拨之恩!若非道长,绝无我二人今日!”言辞恳切,发自肺腑。

凌霄看着眼前这两个气息已然大变的少年,微微颔首,露出一丝 genuine 的笑意:“看来,那《长生诀》你们已初窥门径,并未练岔,甚好。”

他指了指对面的空位:“坐下说话吧。”

两人这才如梦初醒,连忙坐下,却依旧有些手足无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寇仲抢着倒茶,一边嘴不停歇地说道:“道长您不知道,自从听了您的指点,我们练功就再没走过岔路!后来……后来发生了好多事,我们还去了飞马牧场……哦对了,您给的符箓可太神了!有一次我们被宇文化骨那老贼的手下围住,就是靠那神行符跑掉的……”

徐子陵在一旁补充着经历,虽简洁,却也将分别后的主要际遇说了一遍。他们在这位深不可测又于他们有恩的道长面前,毫无保留,仿佛又变回了当初那两个在扬州街头挣扎求存的少年。

凌霄静静听着,偶尔问上一两句。他能看出,这两人气运的确浓厚,际遇非凡,不仅武功大进,更难得的是心性经历了磨练,虽仍跳脱,却已有了担当和决断。

“看来你们这‘双龙’之名,倒非虚传。”凌霄淡然一笑。

寇仲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江湖朋友瞎起的绰号,在道长面前算什么。”他忽然压低声音,眼睛发亮,“道长,您来洛阳,是不是也是为了那……和氏璧?”

徐子陵也紧张地看向凌霄。

凌霄不置可否,只是品了口茶:“此物乃是非之源,觊觎者众,凶险异常。你二人来此,是为凑热闹,还是另有所图?”

寇仲和徐子陵对视一眼,寇仲收起嬉笑,正色道:“不瞒道长,我们听说这和氏璧能择明主,得之可得天下。这天下乱糟糟的,百姓太苦了……我们就想来看看,这宝贝到底什么样,是不是真能找个好皇帝出来。”

徐子陵点头补充:“但也知此地必然危机四伏,方才那些只是小喽啰,真正的厉害人物恐怕都还没露面。我等必会小心行事,不敢鲁莽。”

言语间,已透出几分忧国忧民的心思,不再是只顾自身温饱的市井少年。

凌霄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乱世磨砺,雏凤清声,这两个小子,确实成长了。

“既然如此,便多看,多听,多想。”凌霄放下茶杯,语气平和,“宝物虽好,不及人心之重。莫要被贪念蒙蔽了双眼,忘了初衷。”

他的话语如同清泉,让因身处风暴中心而有些浮躁的双龙心神为之一清,连忙恭声应道:“是,谨遵道长教诲!”

窗外,夕阳将落,给洛阳城涂上一层血色的余晖。茶馆内,故人重逢,短暂的宁静之下,是即将到来的、更猛烈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