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我在综武修仙那些年 > 第237章 江湖传言 道尊之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少室山的风波,如同投入江湖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广阔、都要持久。尽管当事者们或远遁、或皈依、或沉寂,但那一日发生的种种,却通过成千上万双眼睛、无数张嘴巴,以惊人的速度向着江湖的每一个角落扩散开去。

最初的传言还带着几分战战兢兢的核实意味:“听说了吗?少林大会上,那契丹萧峰的父亲萧远山没死!慕容博那个老贼也活着!”

“何止!玄慈方丈竟然亲自承认是当年的带头大哥,还……还自尽谢罪了!”

“我的天!那岂不是乱成一锅粥了?打起来没有?”

然而,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细节开始被添油加醋,焦点也逐渐从那些江湖巨擘身上,转移到了一个更加神秘、更加不可思议的身影上。

“嗨!打?怎么打?你们是没听说啊!关键不是他们,是有一位神仙般的人物出手了!”

“对对对!一位青衣道人!据说姓清,道号玄什么的!哎,记不清了,反正厉害得紧!”

“怎么个厉害法?”

“嘿!那可了不得!说是那慕容博和萧远山都要拼命了,那位道长只是说了几句话,对,就几句话!那两个杀神就愣是打不下去了!”

“几句话?吹牛吧?那两位可是……”

“骗你是孙子!在场几千双眼睛都看着呢!不光说话,后来扫地僧都出来了,你们知道少林寺那位扫地神僧吧?连神僧都对那道长客客气气的!两人还联手,佛光道气唰唰的,愣是把慕容博和萧远山从鬼门关拉回来了!然后那俩老对头就一起剃度出家了!”

消息传到市井酒肆,细节变得更加光怪陆离:

“王哥,最新消息!那位清玄道长,根本就不是凡人!我看呐,是太上老君座下的童子下凡!”

“咋说?”

“你想啊!慕容博的斗转星移厉害吧?人家道长站着让他打,毫发无伤!萧远山的掌力能开碑裂石吧?碰到道长的衣角都自动滑开!这叫什么?这叫金刚不坏,万法不侵!”

“还有更神的呢!说道长能呼风唤雨,手指一点,就能定住武林高手!嘴巴一动,就能让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少林寺的扫地神僧都得管他叫师兄!”

这些传言越传越广,越传越神。凌霄那日平和点化、顺势而为的举动,在口耳相传中,渐渐变成了弹指间镇压群魔、言出法随的神迹。他那“清玄”的道号,也被冠上了“道尊”的尊称。

“清玄道尊”,这四个字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分量,沉甸甸地压在整个武林的心头。

寻常百姓或许只是当个神仙故事听,啧啧称奇。但各大门派、世家、帮会的首脑人物,在多方核实了少室山的基本事实后,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忌惮。

能够轻描淡写化解慕容博与萧远山死斗,能与少林扫地神僧平辈论交甚至联手施为,这等人物,其修为境界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对“武功”的认知范畴。这已不是“大宗师”或“陆地神仙”能够形容的了,那是一种近乎传说、近乎神话的层次。

许多门派暗中下令,严令弟子门人,日后若在江湖上遇到一位身着青衫、气质出尘、道号“清玄”的年轻道人,务必敬而远之,绝不可有任何冒犯之举,甚至要设法交好。一时间,“莫惹青衫客”成了许多老成持重者叮嘱晚辈的箴言。

而一些心思活络、或是曾受过凌霄间接恩惠的人,则开始千方百计地打听这位“清玄道尊”的踪迹。有的想拜师学艺,有的想求助解难,有的则单纯想一睹真容。然而,凌霄的行踪向来飘忽不定,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任他们如何打探,也只是捕风捉影,难得其门而入。

唯有七侠镇同福客栈的众人,听到这愈演愈烈的传言时,心情最为复杂。白展堂咂着嘴,回想当初那道长住店时的情景,后背一阵发凉:“额滴神呀!早知道当初就该多给他磕几个头……”佟湘玉则一边拨拉着算盘,一边念叨:“要是道长能再回来住店就好咧,咱这客栈可就真成了风水宝地咧!”郭芙蓉挥舞着扫帚,一脸神往:“这才是真正的大侠!不,是神仙!”

而对于身处漩涡中心、却早已远离的凌霄而言,这些喧嚣的传言,不过是拂过耳畔的微风。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漫步于山水之间,感悟着天地自然。

偶尔在某个路边茶摊歇脚,听到邻桌江湖客唾沫横飞地讲述“清玄道尊一指断江、一言降魔”的“事迹”时,他也只是淡淡一笑,置若罔闻。虚名于他,不过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世人如何传说,并不影响他脚下的路,更不影响他追求大道的本心。

只是,连他自己或许都未曾察觉,“清玄道尊”这个名号,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化解恩怨”“神通广大”的象征意义,已然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植入了这片综武世界的江湖规则之中。在某些未来的关键时刻,这个名号本身,或许就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但那是后话了。

此刻,月色下,青衫依旧,道人独行。身后的江湖传言,如火如荼;前方的万里路途,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