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海,杜公馆深处,一间连窗户都被厚重丝绒窗帘严密遮挡的书房内,只亮着一盏绿罩台灯,光线昏黄,将杜月笙和司徒美堂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悠长而扭曲。

空气中弥漫着雪茄的醇香与龙井的清苦,两种气味交织,恰似此刻两人谈论的话题——既关乎现实的残酷,又着眼于未来的缥缈。

“司徒老哥,”杜月笙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目光穿透烟雾,落在墙上一幅巨大的、略显陈旧的东亚地图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紫砂壶温热的壁身,

“日本人,是喂不饱的狼。《塘沽协定》?不过是暂缓其撕咬速度的一块带肉骨头。华北,他们迟早要吞下去,下一步,就是华中、华南。全面开战,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司徒美堂冷哼一声,将手中茶杯重重顿在红木茶几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茶水溅出几滴。

“他娘的!小鬼子欺人太甚!老子在南洋、在美洲的弟兄们,早就憋着一肚子火了!捐钱捐物,就没怕过!可光靠我们这些江湖人,还有海外侨胞的支援,终究是杯水车薪。老蒋那边……”

他摇了摇头,粗犷的脸上满是愤懑与不屑,“还在做着‘剿共’的千秋大梦!我看他是被权力蒙了心,看不清真正的敌人是谁!”

杜月笙微微颔首,眼神深邃:

“蒋公……有他的难处,也有他的算计。‘攘外必先安内’,在他看来,是稳固权位的根本。只是,这‘内’,恐怕是越‘剿’越不安了。”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西北那边,听说不仅没被剿灭,反而在陕北扎下了根,搞什么‘统一战线’,喊出的口号,很得一些学生、工人的心。”

“延安?”司徒美堂挑眉,他虽远在香港,对这支被蒋视为心腹大患的力量也有所耳闻,“毛先生那边,倒是旗帜鲜明,抗日喊得比谁都响。只是……实力终究弱了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杜月笙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有时候,看似弱小的力量,因其立场坚定,反而能汇聚大势。不过,那是后话了。”他将话题拉回,

“眼下,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国内。美国人,英国人,态度暧昧,只顾着他们在远东的生意和租界。指望他们为了中国跟日本翻脸?难!”

“那依杜老弟之见?”司徒美堂身体前倾,他知道杜月笙必有后手。

杜月笙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地图上美洲的位置点了点:

“我们要看得更远。战争,打的不只是眼前的枪炮,还有后方的舆论、外交、乃至战后的格局。美国,迟早会被卷入这场大战,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在他们下定决心之前,提前落子。”

“如何落子?”

“两方面。”杜月笙伸出两根手指,

“其一,选派一批最可靠、最聪慧、根底干净的年轻人,最好是精通外语,熟悉西方事务的。通过你的渠道,秘密送往美国。”

“不要他们拿枪,要他们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更要学习如何与美国人打交道。他们要成为我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眼睛、耳朵,甚至是代言人。这笔投资,或许十年二十年才能见效,但必须做!”

司徒美堂目光灼灼:“培养我们自己的‘军师’?妙!这事包在我身上!南洋、美洲的洪门子弟中,不乏可造之材!老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他们供出来!”

“其二,”杜月笙继续道,声音低沉而严肃,

“我们需要一批特殊的‘眼睛’和‘手臂’。不仅要在战场上拼杀,更要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周旋。”

“挑选一批身世清白、胆大心细、容貌……过得去的女子,进行严格训练。不只要她们会开枪、发报,更要教会她们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周旋于日伪高官、各国使领馆人员之间,获取情报,必要时……执行特殊任务。”

司徒美堂倒吸一口凉气,神色凝重起来:

“女特工?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风险大,收益也大。”杜月笙语气斩钉截铁,“有些地方,男人进不去,有些话,男人问不出。婉容皇后身边的苏婉清,就是例子。”

“她凭借流利日语和机敏,已多次帮助我们甄别重要信息。我们要系统性地培养更多‘苏婉清’,让她们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温柔刀。”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雪茄无声燃烧。司徒美堂重重一拍膝盖:“干了!老子这就去物色人选!男人女人,只要是为了打鬼子,我洪帮义不容辞!”

……

南京,黄埔路官邸。

蒋介石对着巨大的军事地图,眉头紧锁。

地图上,代表红军的红色箭头虽被压缩在陕北一隅,却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而代表日军的蓝色标记,已在华北形成合围之势。

“娘希匹!”他低声骂了一句,烦躁地踱步,“共产党,疥癣之疾!日本人,肘腋之患!然则安内方能攘外!若不彻底剿灭共匪,何以集中全力应对日寇?”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陈布雷道:“给张学良发电,催促其加紧进剿陕北!告诉他,不要被共党的宣传迷惑,抗日?没有统一的政令军令,拿什么抗!”

……

陕北,延安,窑洞。

毛泽东披着旧棉衣,就着昏暗的油灯,正在撰写文章。

窗外传来战士们操练的口号声,和远处传来的《黄河大合唱》的雄壮旋律。

他停下笔,对坐在对面抽烟的周恩来笑道:

“恩来啊,你看,老蒋还在做着消灭我们的美梦。他却不知道,真正的危机来自东边。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华北局势危如累卵。”

周恩来吐出烟圈,神色从容而坚定:“主席说得对。我们必须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巩固根据地,发动群众,壮大力量。”

“同时,要更加积极地宣传我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要让全国人民都看清楚,谁才是真心实意要保卫这个国家的。”

“不仅要让全国人民看清楚,”毛泽东目光深邃,“还要让全世界都看清楚。我们要交朋友,广交朋友,哪怕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朋友。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他拿起刚刚写好的文稿,标题赫然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上海,杜公馆书房。

杜月笙与司徒美堂的密谈已近尾声。

“杜老弟,你这盘棋,下得够大,也够远。”司徒美堂感叹道,眼中充满敬佩。

杜月笙走到窗边,掀起厚重窗帘的一角,望着外面沉寂的、被各色势力割据的上海滩,缓缓道:“乱世求生,如同弈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日本人,蒋公,延安,乃至美国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而我们,”

他放下窗帘,转过身,昏黄灯光下,他的面容一半清晰,一半隐在阴影中,显得格外深沉,“要做的,是那个在棋局之外,试图看清所有走势,并提前落下闲子的人。哪怕这些棋子,要很多年后才能发挥作用。”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子孙后代,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哪怕背负骂名,哪怕……不为人知。”

司徒美堂重重抱拳:“我司徒美堂,愿与杜老弟,共执此子!”

两只手,一只有力粗糙,一只沉稳内敛,在昏黄的灯光下紧紧握在一起。

在这间密不透风的书房里,一个超越帮派、跨越大洋、着眼于未来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布局,悄然展开了它的第一页。

而窗外,中国,正被更浓重的战争阴云所笼罩,无数人的命运,即将被卷入历史的洪流,随着这些悄然落下的“闲子”,驶向未知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