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 第177章 铁腕肃奸雷霆手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平的秋意,在肃杀的军令中陡然变得刺骨。

顺承王府内,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已化为惊涛。

张学良背对着书房门,望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华北地图,眼神冰冷如霜,再无前几日的犹疑与挣扎。

张宗兴密电中那句“当断则断,免受其乱”,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他心中对南京最后一丝幻想,也点燃了他骨子里属于军阀之子的铁血与决绝。

“孝侯,”他没有回头,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在寂静的书房里异常清晰,“人都到齐了?”

于学忠上前一步,低声道:

“副总司令,按您的吩咐,第三十七师师长刘震东、骑兵第二旅旅长崔新五,还有参谋本部的李处长,都已‘请’到偏厅等候,说是商讨加强城防事宜。外围已经全部换成我们的人。”

“很好。”张学良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眼睛,锐利得如同出鞘的军刀,“证据都核实了?”

王树翰将一份卷宗双手呈上:

“核实无误。刘震东、崔新五暗中与南京方面派来的特使接触频繁,接受了大量金钱和承诺,密谋在日军压境时,煽动部下制造混乱,逼迫副总司令您下野,或直接投靠南京,将部队拉走。李处长则利用职务之便,向南京和……可能还有日方,泄露我军布防和调动情报。人证物证俱在。”

张学良接过卷宗,只是扫了一眼,便随手丢在书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那声音不大,却让于学忠和王树翰心头都是一凛。

“走吧,去会会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张学良整理了一下军装的领口,迈步向外走去,步伐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压。

偏厅内,刘震东、崔新五和李处长三人正有些不安地坐着。

他们接到紧急军务会议的通知,心中本就有些打鼓,尤其是看到外面守卫全部换成了张学良的贴身卫队,更觉不妙。但箭在弦上,也只能强作镇定。

见张学良进来,三人连忙起身敬礼。

张学良走到主位坐下,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人,没有说话,只是端起卫兵奉上的茶,轻轻吹了吹。

这沉默比任何质问都更令人窒息。刘震东额头开始冒汗,崔新五眼神闪烁,李处长则下意识地擦了擦眼镜。

“副总司令,”刘震东忍不住开口,试图打破这压抑的气氛,“不知紧急召见,有何重要军务?”

张学良放下茶杯,发出一声清脆的磕碰声。

他抬起眼,看向刘震东:

“刘师长,听说你最近手头很宽裕,在天津英租界新置办了一处宅子?是用南京方面给你的那十万大洋买的,还是用日本人给的活动经费?”

刘震东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崔新五猛地站起:“副总司令!这是污蔑!是谁在背后嚼舌根……”

“崔旅长!”张学良打断他,声音陡然转厉,如同惊雷炸响,“你的骑兵旅,上个月的军饷,是你亲手发下去的吗?还是有一大半,被你扣下,拿去孝敬你在南京的新主子了?!”

崔新五被这突如其来的厉喝震得后退一步,脸上血色尽褪。

李处长见状,心知大事不妙,转身就想往外跑,却被门口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用冰冷的枪口抵住了胸膛。

“李处长,”张学良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比刚才更加令人胆寒,“你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叛徒’两个字,怎么写吧?”

他不再看面如死灰的三人,对于学忠挥了挥手:“拿下!按军法,通敌叛国,泄露军机,煽动叛乱者,就地枪决!立即执行!”

“是!”于学忠毫不犹豫,一挥手,如狼似虎的卫兵立刻上前,将瘫软在地的刘震东、崔新五和面无人色的李处长拖了出去。

“副总司令!饶命啊!”

“张学良!你不能杀我!南京不会放过你的!”

“我是被逼的!是被逼的啊——!”

求饶声、咒骂声、哭喊声很快消失在门外。片刻后,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枪响,在寂静的王府上空回荡,惊起了栖息在古柏上的寒鸦。

偏厅内重归死寂,只剩下浓重的血腥味和未散的恐惧。

张学良面无表情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处决叛将,他心中并无快意,只有一片冰冷的荒芜。这就是乱世,这就是权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传令下去,”他没有回头,声音清晰地传入于学忠和王树翰耳中,

“刘震东、崔新五、李处正三人,勾结外敌,阴谋叛乱,已按军法处决!其部下,凡参与密谋者,一律严惩不贷!其余官兵,不予追究,但需重新整编,由孝侯你亲自挑选可靠将领接管!”

“是!”于学忠沉声应道,心中对少帅这番雷霆手段既感震撼,又觉必要。

“另外,”张学良转过身,目光深邃,

“将此三人罪证,抄送南京一份。同时,以我的名义,通电全国,揭露此等败类通敌叛国之罪行,并重申我东北军将士守土抗战、绝不屈服之决心!”

他要借这三颗人头,震慑内部所有心怀异志者,也向南京、向日本人,表明他张学良的态度!

王树翰心中一震,知道这份通电发出,就等于彻底与南京的“安抚”政策决裂了。但他没有劝阻,只是郑重应道:“是,副总司令!”

铁腕之下,顺承王府内外,乃至整个华北的东北军系统,经历了一场无声却剧烈的地震。潜藏的叛徒被清除,动摇的人心被震慑,涣散的军纪为之一肃。

张学良用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暂时稳固了内部的阵脚。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外部的压力并未因此减轻分毫。日本关东军的刺刀依旧寒光闪闪,南京方面的怒火必将接踵而至。他站在了风暴的最中心,再无退路。

肃杀之气,弥漫在北平的秋空中。

少帅的抉择,已然用叛将的鲜血,写下了第一笔。

接下来的路,注定更加凶险,也更加艰难。但他必须走下去,为了身后那三十万背井离乡的弟兄,也为了这片风雨飘摇的华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