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日曜南明 > 第108章 反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北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正如朱慈烺所预料,清廷摄政王多尔衮无法容忍南明继续巩固江淮防线,严令多铎必须有所行动,挽回颜面。多铎在得到部分增援,并调整策略后,于弘光元年十二月,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这一次,多铎吸取了强攻徐州失利的教训,将主攻方向放在了相对孤立,且战略意义同样重大的庐州(合肥)!他亲率主力大军六万,对外依旧号称十万,以蒙古骑兵为先锋,汉军旗绿营兵为主力,携带大量攻城器械,自淮安、寿州方向,浩浩荡荡扑向庐州。同时,他命令驻守颍州、亳州方向的清军偏师,向南佯动,牵制安庆的秦良玉本部,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庐州。

庐州城下,战云密布。宁国公、太傅秦良玉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亲自坐镇城头。其子,安庆侯马祥麟顶盔贯甲,立于母亲身侧,神情肃穆。城内守军除了秦良玉带来的部分白杆兵精锐,更多的是近期整编的淮西团练和新募士兵,虽士气尚可,但实战经验有所欠缺。

“母亲,鞑子来势汹汹,看来是憋着一股劲要拿下庐州。”马祥麟望着城外漫山遍野的清军营寨,沉声道。

秦良玉目光如电,扫过清军的阵型,冷静分析:“多铎学乖了,没有直接蚁附攻城。你看,他们正在构筑炮位,挖掘壕沟,这是要长期围困,并用火炮削弱我们。”

果然,清军并未急于进攻,而是首先动用数百门大小火炮(包括缴获明军的旧式火炮和自造的红衣大炮),对庐州城墙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猛烈轰击。炮弹呼啸着砸在城墙上,砖石飞溅,城楼受损,守军伤亡开始出现。

“命令炮营,测算敌炮位置,用‘弘光四式’进行压制射击!专打他们的炮阵和人员密集处!”秦良玉果断下令。

庐州城头,数量不多但射程精度远超清军的“弘光四式”长重炮发出了怒吼。沉重的炮弹划破长空,精准地落在清军炮兵阵地上,顿时人仰炮翻,清军的炮火为之一窒。

多铎在远处观战,见状又惊又怒:“伪明的火炮,果然刁钻!命令步骑,准备攻城!用楯车,掩护弓箭手和填壕队上前!”

激烈的攻防战就此展开。清军以楯车为掩护,冒着城头不断落下的炮火和箭矢,拼命填平护城河,架设云梯。守军则在秦良玉和马祥麟的指挥下,依托加固后的城防工事,用火铳、弓箭、滚木礌石乃至煮沸的金汁,顽强地阻击着攀城的清军。城上城下,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战斗最激烈时,清军一度凭借人数优势,在数个地段同时登城,与守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马祥麟亲自率领亲兵队四处救火,哪里危急就冲向哪里,手中长枪如同毒龙出洞,接连挑杀数名清军悍卒,稳住了阵脚。

秦良玉则坐镇中枢,不断调派预备队,协调各方,她的镇定自若,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

然而,清军毕竟兵力占优,且多铎不顾伤亡,持续投入生力军。连番血战之下,守军伤亡逐渐增加,箭矢、火药用度巨大,局面开始变得艰难。

“国公爷!东门缺口,鞑子又上来了!弟兄们快顶不住了!”一名浑身浴血的校尉踉跄跑来报告。

秦良玉霍然起身,抓起靠在墙边的白杆长枪,对马祥麟道:“麟儿,你在此督战,为娘去东门!”

“母亲!”马祥麟急道。

“执行军令!”秦良玉语气不容置疑,白发在硝烟中飞扬,身影虽略显佝偻,却如山岳般坚定。她知道,庐州绝不能丢,这不仅关乎淮西防线的稳定,更关乎帝乡凤阳的安危,关乎整个南明政权的士气!

就在庐州激战正酣之时,一匹快马冲破重重关卡,将求援急报送到了南京兵部衙门。史可法接到军报,不敢怠慢,立刻进宫禀报。

朱慈烺看着军报上“庐州危急,乞援”的字样,眼神瞬间变得冰冷锐利。

“传旨!”他斩钉截铁地下令,“命扬州黄得功,即刻抽调精兵一万,火速西进,驰援庐州!告诉他,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解庐州之围!命徐州高杰、刘宗敏,加大出击力度,牵制当面清军,使其不能分兵南下!再命张煌言靖海营,寻机袭扰清军沿海补给线!”

一道道命令从南京发出,整个南明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庐州,这座刚刚光复不久的帝乡屏障,迎来了南渡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朱慈烺能否再次力挽狂澜?江北战局,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