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日曜南明 > 第117章 怒海将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慈烺“陆海并举,以攻代守”的战略构想,如同给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新的灵魂,各个部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然而,阳光越是炽烈,照出的阴影便越是深邃。

长江水师驻地,江阴要塞。新任长江水师副统领郑森,一身利落的箭袖武服,正在旗舰“靖安”号的甲板上,与靖海将军张煌言一同检阅集结待命的主力舰船。桅杆如林,帆影蔽日,新刷的桐油味与江水的腥气混合在一起,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张将军,各舰检修、补给已基本完成,炮手操练亦未松懈。末将以为,待开春东南风起,我水师便可择日北上,执行‘惊蛰’计划!”郑森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与渴望。他提出的北上破袭计划,已被朱慈烺命名为“惊蛰”,寓意着以雷霆之势,惊醒蛰伏的北虏。

张煌言抚须点头,眼中满是欣赏:“郑将军锐气可嘉,陛下将此重任交予你我,乃莫大信任。然北地海情复杂,清虏于津沽、登莱亦有设防,不可轻敌。还需进一步完善预案,尤其是登陆袭扰与快速撤离的衔接。”他虽是文官出身,但多年海事历练,已让他成为一位沉稳老练的海军统帅。郑森的锐气与他的持重,恰好形成了互补。

两人深入探讨着航线选择、火力配置、应对不同敌情的各种预案。郑森不仅带来了郑家水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提出了一套基于旗语、灯号的高效舰队通讯方法,令张煌言大为赞叹。这支即将北上的舰队,正在快速融合,磨砺着它的爪牙。

与此同时,一份关于“惊蛰”计划的概要及所需福建水师策应配合的旨意,也由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泉州南安伯府。

郑芝龙捏着这份措辞客气但要求明确的旨意,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儿子在南京愈发受重用,他面上有光,但朝廷对水师的整合意图也愈发明显。这次“惊蛰”行动,看似是联合作战,又何尝不是一次对郑家水师掌控力的试探?

“父亲,朝廷此意,是要我郑家舰队为前锋,与北虏硬碰硬啊!”一旁,郑芝龙的四弟郑鸿逵忧心道,“海上风险莫测,若损失过大……”

“是啊,大帅,”另一名心腹将领也道,“少帅在南京,咱们投鼠忌器。但这家底,可是咱们兄弟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总不能白白替朝廷消耗?”

郑芝龙沉默良久,叹了口气:“陛下的旨意,不能明着违抗。这样,鸿逵,你亲自带队,抽调福船、鸟船三十艘,精锐水手两千,前往长江口与张煌言部汇合,听候调遣。但记住,”他压低了声音,“保全实力为上,不必事事争先,看看风色再说。”

他这只老狐狸,依然在忠君与保全家业之间,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然而,他并未察觉,一股危险的暗流,正在他视为根基的水师内部涌动。

泉州港,一处偏僻的渔村小屋。施琅再次与那位神秘的“商人”会面。

“施将军,考虑得如何了?”“商人”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北边王爷可是等得心焦了。如今郑森那小子在南京风生水起,这郑家水师,将来还有将军您的位置吗?”

施琅眼中阴鸷之色更浓,他灌了一口酒,狠狠道:“郑芝龙优柔寡断,首鼠两端!郑森小儿,乳臭未干,也配骑在老子头上!你们王爷的承诺,可还作数?”

“作数!当然作数!”“商人”心中一喜,低声道,“这是王爷的亲笔信,盖有摄政王大印!只要将军能献上郑家水师布防详图,并在关键时刻……比如朝廷水师北上之时,在后方制造些‘麻烦’,事成之后,水师提督之位,闽国公之爵,皆是将军囊中之物!”

施琅接过那封密信,指尖微微颤抖。这已不是投机,而是赤裸裸的叛国!但权力的诱惑和对现状的极度不满,最终压倒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他咬牙道:“好!我干了!布防图三日后给你。至于‘麻烦’……我会见机行事!”

一场针对南明海上力量,乃至整个北伐战略的巨大阴谋,在黑暗中被敲定。施琅,这头被野心和嫉妒吞噬的恶狼,终于彻底扯下了伪装。

几乎在同一时间,南京皇宫内的朱慈烺,接到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密报。

一份来自韩赞周,详细禀报了吴江县沈氏对抗清田、派死士行凶以及被果断镇压的经过,并附上了初步审讯结果,指出沈家与松江府某些海商往来密切,资金流动异常。

另一份,则来自潜伏北方的东厂最高级别暗桩“玄甲”,只有简短的八个字:“闽海有变,施琅通虏。”

朱慈烺的目光在那八个字上停留了许久,眼神冰冷得如同腊月的寒风。他想起历史上施琅的反复无常,想起郑芝龙的摇摆,想起郑森那充满锐气的脸庞。

“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他低声自语,没有丝毫意外,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冷冽。

他提起朱笔,在韩赞周的奏报上批复:“沈案深挖,彻查其与沿海之关联,凡有通敌嫌疑者,立斩!”

随后,他又取过一张空白密旨,沉吟片刻,写下数行字,用火漆封好,交给侍立一旁的韩赞周:“八百里加急,密送张煌言与郑森。让他们依计行事, ‘惊蛰’之前,先给朕清理门户!”

韩赞周接过密旨,感受到那纸张背后蕴含的凛冽杀机,心中一颤,躬身道:“老奴遵旨!”

朱慈烺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天际。海上的风暴尚未掀起,但一场内部的清洗,已迫在眉睫。他的帝国,在焕发新生的同时,也必须忍受刮骨疗毒般的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