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皇宫

皇上结束了早朝,如往常一样回到御书房批阅奏章。

他看着手中的折子,上面尽是些翻来覆去的问候之语,不禁感到有些厌烦。皇上随手将折子扔到桌子上,无奈地说道:

“整日里就只有这些问候的话,天天如此,竟然还能做到不重样,咱们朝上的这些大臣啊,可真是文采斐然啊!”

站在一旁的太监总管李德喜,自然明白皇上这是在讽刺那些大臣们。

他深知皇上近日心情不佳,北地蛮子屡屡入侵,导致某些地区粮食减产,朝中大小事务接连不断,而大臣们却相互推诿责任,这所有的压力都一股脑地压在了皇上身上。

作为陪伴皇上一路走来的老人,李总管深知皇上的艰辛与不易。

这一路走来,皇上历经无数风雨,好不容易才让国家逐渐平稳下来,可这些大臣们却不知所谓。

大部分的奏折上没有正事,全是些秀文采的话,要不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这让皇上如何不心生怨气呢?

然而,有些话皇上可以说出口,李总管却不能轻易开口。

李总管只能委婉地劝解道:“皇上,您别生气了,大臣们这么做也是出于对您的关心啊。

您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政务,实在是太辛苦了,还是要多保重龙体啊。”

皇上显然并不领情,他没好气地说道:“行了,你就知道给他们说好话。”

李总管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皇上的话。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走了进来,跪地禀报:“皇上,清水县有一封加急奏章。”

皇上闻言,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清水县?就是朕之前封了女官的那个清水县?”

李总管赶忙附和道:“正是,皇上。说不定这次又给您带来了好消息呢?”

皇上听李总管这么一说,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他迫不及待地说道:“呈上来。”

小太监不敢怠慢,赶忙将奏章递上。

李总管双手捧着奏章,毕恭毕敬地呈给皇上,然后退到一旁,垂手而立。

当他瞥见奏章的封面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因为这封奏章竟然是那位女官亲自上禀的,他不禁暗想:“难道又是些感谢之类的话语?”

皇上见到奏章,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迅速接过,仿佛生怕这奏章会突然飞走一般。然后,他迫不及待地展开奏章,逐行阅读起来。

随着皇上的目光在奏章上移动,他的表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起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奏章的内容有些疑惑。然而,当他读到关于双季稻种植成功的部分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大,满脸的惊讶逐渐被惊喜所取代。

“双季稻?而且产量可观!”皇上忍不住失声叫道,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

站在一旁的李总管见状,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他壮着胆子轻声问道:“皇上,这可是好事?”

皇上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他感慨道:“此乃造福万民之举啊!这女官果然没让朕失望。”

说罢,皇上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急切,仿佛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这双季稻若能推广开来,粮食产量必将大增。如此一来,不仅百姓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北地战事的粮草问题也能得到缓解。这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皇上越说越激动,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李德喜也在一旁随声附和道:“皇上,此乃天大之喜事啊!这全赖皇上您慧眼如炬,识得这徐女官之贤能,而徐女官也确实不负皇上您的器重与厚望啊!”

皇上闻听此言,龙颜大悦,当即传下旨意:“速传朕之旨意,命丞相、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诸大臣,即刻进宫,共商此等要事。”

言罢,皇上稍稍靠在椅背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久违的笑容。

那笑容之中,仿佛蕴含着对大越朝未来的美好期许——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此时,上完早朝后刚刚回到家中的各位大臣们,甚至还来不及换下朝服,便被突如其来的传旨太监告知要立刻进宫议事。

然而,当他们询问传旨太监具体所议何事时,却得不到任何确切的答复。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得一头雾水的匆匆赶往皇宫。

待他们行至宫门口时,竟发现其他同僚们也都同样一脸茫然,显然对此次紧急召见的原因一无所知。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虽充满疑惑,但也只能怀揣着满腹狐疑,一同踏进了御书房。

进入御书房后,大臣们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皇上行了叩拜之礼。待皇上示意他们平身后,众人便静静地站立在原地,等待着皇上发话。

皇上见状,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吩咐李总管将清水县的奏章呈递给诸位大臣传阅。

几位大臣接过奏章,仔细阅读起来。不一会儿,他们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震惊之色。

丞相眼光敏锐,立刻就看到了奏折上写的事情的重要性。

他率先回过神来,面带微笑,拱手向皇上施礼道:“皇上圣明,双季稻若能得以推广,实乃我大越朝之幸事啊!然而,推广之事并非一蹴而就,尚需从长计议。”

皇上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丞相所言。他沉凝片刻,缓缓说道:“据徐州判所描述的区域来看,适合种植双季稻的似乎偏向于南方这一片。

而且每个区域的具体种植事项,也还需经过实际尝试之后方能确定。”

兵部尚书闻听此言,心中一动,赶忙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目前,清水县既然能够成功种植双季稻,那么其周边的府城想必也都能够种植。

如此一来,一年的粮食产量必定会大幅增长。倘若粮食产量大增,北地战事的粮草供应便有了坚实的保障,此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户部尚书在一旁沉默不语,他眉头微皱,似乎正在思索着推广双季稻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