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19章 防虫固基 离线通山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防虫固基 离线通山乡

林辰刚把溪头村的防潮方案整理归档,手机就响了,是山南村的刘书记打来的,声音里带着急:“林医生,俺们按你说的挖了排水沟,草药长得是旺了,可嫩叶上爬满了小虫子,啃得全是洞;还有赵工的 AI 系统,俺们村信号差,进山采草药时根本连不上网,想查用量都查不了!”

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像是在感应基层的难题。林辰握着手机应道:“您别慌,我这就联系李教授和赵工,今天下午就过去。小虫子用草木灰就能治,AI 系统的问题,让赵工想想离线的法子。”

挂了电话,林辰立刻分头联系。李教授一听是虫害,笑着说:“基层防虫不用农药,草木灰加辣椒水最管用,我这就准备材料,顺便带点老农户传的防虫经验。”

赵天宇那边也很快回应:“我早料到山区信号差,已经在做离线模式了,今天带测试版过去,把常用的方言、草药方案都预存进去,没网也能查。”

苏晓冉抱着刚打印的 “儿童情绪问题反馈表” 走进来:“张主任说,几个村都反映有小孩不爱说话、爱哭闹,基层医生不知道怎么处理,想借这次机会,让你一起指导下。”

林辰把反馈表放进包里:“正好,山南村的小孩多,咱们结合之前的经验,整个‘儿童版方案’—— 不用复杂的草药,就用枇杷叶、薄荷这些温和的,再加点游戏疗愈,小孩容易接受。”

下午赶到山南村时,村口的草药地里已经围了不少村民。绿油油的艾草、薄荷上,爬着细小的青虫,叶片上布满不规则的小洞。刘书记蹲在地里,手里捏着片被咬坏的薄荷叶,满脸心疼:“这可是俺们村老人孩子的‘安神茶’原料,再被啃下去,今年就没的用了。”

李教授没等歇脚,就从包里掏出两个布包,一个装草木灰,一个装晒干的干辣椒:“这是老法子,草木灰能呛走虫子,辣椒水有刺激性,虫子不敢靠近,还不污染草药。”

他让村民烧了锅开水,把干辣椒剪碎放进去,煮十分钟后过滤,再按 1:5 的比例兑凉水,最后拌入草木灰,调成糊状:“用刷子把糊糊刷在叶子正反面,尤其是虫洞多的地方,三天刷一次,两次就能除干净。”

村民们赶紧找来刷子,跟着李教授学。小石头从青山村带来了自己做的 “防虫日志”,上面画着不同虫子的样子:“俺们村以前也有这虫,刷完草木灰辣椒水,虫子就跑了!俺教你们认 —— 这种青虫专吃嫩叶,早上刷效果最好,它们那会儿最活跃。”

山南村的小孩们围过来,看着小石头的日志,叽叽喳喳地说:“小石头哥,这虫子怕辣椒水,是不是跟俺们怕辣一样呀?”

“是呀!” 小石头拿起刷子,帮着刷薄荷叶,“你们以后看见叶子上有小洞,就喊大人来刷,咱们一起保护草药,这样冬天就能喝到暖乎乎的茶了。”

另一边,赵天宇在村委会院子里调试 AI 系统的离线模式。他把平板电脑递给刘书记:“我把六个村的方言、常用草药方案都预存进去了,进山时打开‘离线模式’,想查‘青虫防虫’‘儿童睡不好’,直接搜关键词,不用联网也能看。”

刘书记拿着平板走进草药地,试着搜 “青虫”,屏幕立刻弹出草木灰辣椒水的做法,还有小石头的讲解视频:“你看,连怎么煮辣椒水、刷叶子都有,俺们不认字的老人,看着视频也能学。”

赵天宇蹲在旁边,又补充了个功能:“我还加了‘防虫提醒’,根据山南村的气候,每七天会弹出一次‘该检查草药防虫了’,不用记日子,系统会提醒。”

正忙着,村卫生室的王医生跑过来,手里抱着个作业本,上面是小孩的涂鸦:“林医生,俺们村有个娃,最近总躲在屋里,不爱说话,还总哭,给他煮了薄荷茶也不管用,你看看咋回事?”

林辰跟着王医生来到村头,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墙角,手里攥着根树枝,在地上画圈圈。林辰慢慢走过去,从包里掏出片枇杷叶:“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枇杷叶,煮水喝能安神,还能用来做小船,放在溪里能漂好远。”

小男孩抬头看了看,眼里有了点光。林辰接着说:“俺们青山村的小孩,要是不开心了,就去草药地摘叶子、编花环,或者跟小石头一起晒草药,晒着太阳,聊着天,就不难过了。”

他转头对王医生说:“儿童情绪问题,比老人的更要‘润物细无声’。用枇杷叶煮茶,加一勺蜂蜜,甜丝丝的小孩爱喝;再让他跟着小石头学认草药、编草绳,游戏里就把情绪疏解开了,不用刻意说教。”

张主任正好在旁边,看着林辰和小男孩互动,点点头:“这就是你方案的精髓 —— 不是硬套理论,是跟着对象调整。老人适合田间劳作,小孩适合游戏互动,基层的‘个性化’,才是最实用的创新。”

小男孩跟着小石头去了草药地,学着摘薄荷叶,还试着编草环。没一会儿,就跟其他小孩追着跑起来,脸上露出了笑。王医生看着,赶紧记在本子上:“枇杷叶茶 + 草药游戏,儿童情绪问题 —— 记好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娃,就按这个法子来。”

夕阳西下时,山南村的草药地已经刷完了防虫糊糊,叶片上的青虫少了大半;赵天宇的 AI 离线模式测试成功,村民们拿着平板,进山也能查方案;小男孩的笑声回荡在村头,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刘书记端来刚煮的薄荷茶,里面加了点蜂蜜,递到每个人手里:“这茶喝着甜丝丝的,俺们村的娃爱喝,老人们也说润嗓子。林医生,真得谢谢你,不光给俺们送方案,还帮着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李教授喝着茶,看向长势渐渐恢复的草药地:“以前评审时,我总担心中西医结合方案‘落地难’,现在才明白,难的不是方法,是有没有耐心跟着基层的需求一点点调整。你这方案,从青山村的一个案例,到现在多个村的适配优化,每一步都踩在‘实用’上,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赵天宇摸着手里的平板电脑,语气诚恳:“我以前总觉得技术越先进越好,现在才懂,基层需要的不是复杂的功能,是‘信号差也能用’‘不认字也能看’的实在东西。这次的离线模式,是我做得最有意义的优化。”

林辰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里。他看着眼前的场景:村民们在地里查看草药,小孩们围着小石头学编草环,王医生在本子上记录方案,评委们脸上带着认可的笑 —— 忽然明白,所谓的 “巅峰对决”,从来不是一次性的胜利,是方案推广中一次次的优化,是遇到问题时众人合力的解决,是把 “医者仁心” 变成一件件基层能用到的小事。

返程时,车子驶离山南村,远远能看见草药地里的村民还在忙碌,平板屏幕的光在暮色里闪着,像星星落在田间。苏晓冉翻着手机里的照片,笑着说:“张主任刚发朋友圈,说‘这才是中西医结合该有的样子 —— 扎根泥土,贴着人心’,好多医生都点赞,说想来基层学习。”

林辰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山影,胸口的玉佩依旧带着温意。他知道,山南村的防虫只是一个小节点,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只要守住 “实用创新” 的初心,跟着基层的需求走,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发力,那些带着温度的法子,就会像山南村的草药一样,在更多山乡扎根、结果。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石头发来的微信,配着一张照片:山南村的小孩们举着编好的草环,站在草药地里,笑得格外灿烂。文字写着:“林医生,俺教他们认了薄荷和艾草,还编了草环,那个不爱说话的娃,说以后要帮着防虫!”

林辰笑着回复:“做得好,你是最好的‘健康助手’,也是最好的传承者。”

放下手机,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忽然懂得,神农医道的传承,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独行,是像李教授这样的专家传经验,像赵天宇这样的技术人员做适配,像小石头这样的基层守护者做落地,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好法子传下去,把温暖递出去。这,才是医学竞赛金奖背后最珍贵的价值,才是传承最踏实、最长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