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4章 玻璃罐里的咸菜香与老医书里的传承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章 玻璃罐里的咸菜香与老医书里的传承线

林辰回到宿舍时,门把手上挂着个布袋子。

他解下来一看,里面装着两个玻璃罐 一个装着油亮亮的萝卜干,罐口贴着张纸条,是李奶奶的字,歪歪扭扭的:“小伙子,你说喜欢吃我腌的萝卜干,给你装了罐,配粥吃正好。” 另一个罐里是蜜饯山楂,纸条上写着 “乐乐妈妈送的,说谢谢你帮乐乐治咳嗽”。

布袋子最底下,还压着双米白色的针织袜,针脚比苏晓冉上次织的手套整齐些,应该是张奶奶织的 —— 上次她说过,要给林辰织双袜子,冬天穿暖和。

“哟!收获不少啊!” 胖子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个烤红薯,一进门就看见桌上的玻璃罐,“这萝卜干看着就好吃,李奶奶的手艺,比超市买的强多了。”

他伸手就要拿,被林辰拍开:“先别吃,一会儿苏晓冉过来,咱们一起分着吃。对了,张教授让我下午去他办公室一趟,说有东西要给我。”

“张教授?” 胖子咬了口红薯,含糊地说,“是不是要给你啥宝贝啊?比如祖传的医书,或者祝由术的咒语秘籍?”

林辰笑着摇摇头:“不知道,张教授就说让我过去一趟。你下午没事的话,跟我一起去?”

“去!当然去!” 胖子赶紧点头,“说不定能蹭本老医书看看,以后我也能跟你一样,帮人治个小毛病。”

下午两点,林辰和胖子往教学楼走。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碎光斑。胖子手里攥着半袋山楂,一边走一边吃:“这山楂真甜,乐乐妈妈真会买。辰儿,你说张教授要给你啥啊?不会是祝由术的完整版咒语吧?”

“别瞎猜,” 林辰从兜里掏出个橘子,递给胖子,“张教授之前说过,祝由术要结合中医基础学,急不来。”

张教授的办公室在教学楼三楼,门上挂着 “《神农本草经》教研室” 的牌子。林辰敲了敲门,里面传来熟悉的应答声:“进来。”

办公室不大,靠墙放着个书架,摆满了老医书,有的书皮都泛黄了。张教授坐在书桌后,手里拿着本线装书,见他们进来,笑着招手:“来,坐。我给你们泡了菊花茶,刚从老家带来的,清热明目。”

胖子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茶杯喝了口:“好茶!比我们宿舍泡的茶叶末好喝多了。张教授,您找辰儿来,是有啥好东西啊?”

张教授没直接回答,从抽屉里拿出本蓝色封皮的线装书,递给林辰:“这是我年轻时候,跟着你老家那位林老中医学医时,他送给我的。里面记了些祝由术的常用咒语,还有他自己总结的穴位按摩方子,你拿着,或许能用得上。”

林辰接过书,封皮上写着 “祝由浅释” 四个字,是手写的,笔锋很稳。他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张老照片 —— 照片上是个白胡子老人,穿件灰布衫,手里拄着根木头拐杖,跟林辰意识里的白胡子老头一模一样。

“这是……” 林辰的手有点抖。

“这就是你老家的林老中医,” 张教授叹了口气,“他当年说,自己的传承要等一个‘带太极玉佩的年轻人’,现在看来,就是你了。这本书里的内容,是他一辈子的经验,你要好好保管,别辜负了他的心意。”

林辰把书紧紧抱在怀里,心里又暖又酸 —— 原来意识里的白胡子老头,真的是自己的祖辈,这传承,是祖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

“谢谢张教授,” 林辰抬起头,眼睛有点红,“我一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和林老中医的期望。”

张教授点点头,又从书架上拿了本《本草纲目》,递给胖子:“你要是感兴趣,也可以看看这本,里面记了很多常见药材的用法,平时帮人治个小毛病,够用了。”

胖子赶紧接过,笑得眼睛都眯了:“谢谢张教授!我一定好好看,以后争取能帮辰儿打打下手。”

从张教授办公室出来,林辰把线装书揣在怀里,像揣着个宝贝。胖子跟在他身边,手里拿着《本草纲目》,也不敢随便翻,怕弄坏了。

“辰儿,” 胖子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说,“以后你教我认药材,教我按摩穴位呗?我也想跟你一样,帮社区的老人们做点事。”

林辰看着他,笑着点头:“好啊,下次去社区,我教你按内关穴,先从简单的学起。”

“太好了!” 胖子高兴得拍了拍林辰的肩膀,“以后咱们就是‘治病二人组’,你负责祝由术和中医,我负责帮忙拎东西、哄小孩,苏同学负责记录和照顾老人,完美!”

林辰忍不住笑:“行,就按你说的来。咱们现在去社区一趟吧,看看李奶奶和张奶奶,顺便给王爷爷复查下膝盖。”

两人往公交站走,路上遇到了苏晓冉。她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些毛线:“我刚去毛线店,给张奶奶买了点毛线,她上次说毛线快用完了。你们这是要去哪?”

“去社区,” 林辰说,“张教授给了我本老医书,还想给王爷爷复查下膝盖。你要不要一起去?”

“去!当然去!” 苏晓冉赶紧点头,把毛线袋往肩上提了提,“我还想问问李奶奶,萝卜干是怎么腌的,以后我也想试试。”

三人往公交站走,苏晓冉好奇地问起老医书的事,林辰把书拿出来给她看。苏晓冉翻了两页,眼睛亮了:“这字写得真好看!里面的咒语和方子,都记的很详细,你以后学起来就方便多了。”

“嗯,” 林辰点头,“张教授说,这是我祖辈留下的,让我好好保管。”

公交上,苏晓冉小心翼翼地翻着老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林辰。胖子在旁边吃着山楂,偶尔凑过来看看,虽然大多看不懂,却看得很认真。

到了社区,林辰先去了李奶奶家。李奶奶正在院子里晒被子,看见他们来,赶紧放下手里的竹竿:“你们怎么来了?快进屋,外面风大。”

屋里的煤炉上,正煮着粥,香味飘满了屋子。李奶奶给他们盛了碗粥,又拿出萝卜干:“快尝尝,配着粥吃,香得很。”

林辰喝了口粥,就着萝卜干,咸香可口,比食堂的粥好吃多了。苏晓冉一边吃,一边问李奶奶萝卜干的腌法:“奶奶,是不是要先把萝卜晒蔫,再用盐腌啊?”

“对,” 李奶奶笑着说,“还要放些花椒和八角,腌上半个月,吃起来才香。你要是想学,下次我腌的时候叫你,咱们一起弄。”

“太好了!谢谢奶奶!” 苏晓冉赶紧点头,把腌法记在小本子上。

从李奶奶家出来,三人去了王爷爷家。王爷爷正在院子里浇花,看见林辰,赶紧放下水壶:“小伙子,你来了!我这膝盖,自从你帮我治了,就没再疼过,昨天还跟邻居下了盘棋,走了不少路呢。”

林辰蹲下来,轻轻摸了摸王爷爷的膝盖:“恢复得挺好,以后冬天注意保暖,别受凉就行。”

“知道知道,” 王爷爷笑着说,“我把你给的艾叶煮水,装在热水袋里,晚上捂膝盖,暖和得很。”

胖子在旁边凑过来,学着林辰的样子,摸了摸王爷爷的膝盖:“爷爷,我也学了点按摩手法,要不我给您按按?”

王爷爷笑着点头:“好啊,让我看看你的手艺。”

胖子笨手笨脚地按了起来,虽然手法不熟练,但很认真。王爷爷笑着说:“不错不错,比我家那不争气的孙子强多了,他连给我倒杯水都嫌麻烦。”

从王爷爷家出来,夕阳已经西斜。张奶奶正在门口织毛衣,看见他们来,赶紧招手:“快过来,我给你们织的袜子,刚织好,你们试试合不合脚。”

苏晓冉接过袜子,递给林辰一双,自己留了一双:“奶奶,您的手艺真好,比我织的强多了。”

“你第一次织就不错了,” 张奶奶笑着说,“多练几次,就熟练了。对了,乐乐刚还来问,帮他治咳嗽的哥哥姐姐啥时候来,他说要给你们看他新画的画。”

正说着,乐乐从远处跑过来,手里拿着张画:“哥哥姐姐!你们看,我画的你们和奶奶们,还有小花和小鸟。”

画上有五个小人,林辰、苏晓冉、胖子,还有李奶奶和张奶奶,旁边画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天上飞着两只小鸟,画得比上次更熟练了。

“真好看!” 苏晓冉接过画,小心地折好,放进包里,“我要好好保存,以后想乐乐了,就拿出来看看。”

乐乐笑得眼睛都眯了,从兜里掏出颗糖,递给林辰:“哥哥,这是我妈妈给我的,甜的,你吃。”

林辰接过糖,摸了摸乐乐的头:“谢谢乐乐,哥哥很喜欢。”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三人该回学校了。老人们都站在门口挥手,乐乐追着跑了几步,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才停下来。

公交上,林辰把老医书放在腿上,苏晓冉靠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小声说:“今天真开心,奶奶们的咸菜和袜子,乐乐的画,都好温暖。”

“是啊,” 胖子打了个哈欠,“以后咱们要常来,帮老人们做点事,也能吃点好吃的。”

林辰笑了,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玉佩比平时暖一点,像是在回应他的心意。

回到宿舍,林辰把老医书放在书桌上,翻开第一页,看着里面的照片和笔记,心里突然很踏实。他知道,这份传承,不只是咒语和方子,更是祖辈们的心意,是社区老人们的温暖,是苏晓冉和胖子的陪伴。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和身边的人一起,把温暖和善意传下去。”

写完,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玉佩的温度刚好,像奶奶的手,轻轻落在他的肩上,给了他无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