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年代:穿书八零,军官老公动心了 > 第213章 答辩会上的自取其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答辩会上的自取其辱

论文答辩会如期举行。

地点在学校的大礼堂,对全校师生开放。

因为前几天肖芷涵论文被偷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今天来旁听的人特别多。

大家都想看看,这件事究竟会如何收场。

礼堂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答辩席上,坐着五位中文系最权威的教授,其中也包括脸色有些不自然的王老师。

调查组的人,则穿着便装,悄悄地坐在了礼堂的最后一排。

按照抽签顺序,孙菲菲排在肖芷涵的前面。

她穿着一身崭新的白色连衣裙,化着精致的妆,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走上了讲台。

她先是向各位教授鞠了一躬,然后开始了自己的陈述。

不得不说,在王老师的指点下,她的演讲稿准备得非常充分。

她引经据典,将肖芷涵的论文观点,阐述得头头是道。

不明真相的同学,都被她精彩的演讲吸引了,不时发出赞叹声。

孙菲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甚至挑衅地看了一眼台下的肖芷涵,眼神里充满了炫耀和轻蔑。

肖芷涵面无表情地看着她,眼神平静。

唐悦坐在她身边,气得直捏拳头。

“太不要脸了!偷了你的东西,还敢这么嚣张!”

“别急,看她能笑到什么时候。”肖芷涵说。

孙菲菲的陈述结束了,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

这才是真正考验实力的时候。

坐在中间的系主任,李教授,扶了扶眼镜,率先发问。

“孙菲菲同学,你的这篇论文,选题和立意都很有新意。我想请问一下,你在做前期资料搜集的时候,是如何处理原始史料和后人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的?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谈谈你的取舍标准吗?”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也很有深度。

如果是真正的作者,肯定能对答如流。

但对于孙菲菲这个窃贼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她根本没有做过什么资料搜集,哪里知道什么取舍标准。

孙菲菲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我……我认为原始史料和后人研究都……都很重要要……要辩证地看。”

她的回答,空洞而乏力,连她自己都觉得心虚。

李教授的眉头,皱了起来。

台下的议论声,也渐渐响了起来。

“怎么回事?她刚才不是讲得挺好的吗?怎么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

“是啊,这个问题虽然难,但也不至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吧?”

王老师见情况不妙,连忙想开口解围。

但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位以严谨着称的老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孙同学,你在论文的第三章,引用了民国时期一位小众作家张先生的观点。据我所知,这位张先生的文集,目前国内只有孤本,存放在国家图书馆的特藏室里,需要非常繁琐的手续才能借阅。请问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看到这份资料的?”

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剑,精准地刺向了孙菲菲的要害。

孙菲菲的脸,“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她哪里知道什么张先生的孤本!

那段引用,是肖芷涵论文里本来就有的!

她当时看着觉得很高深,就直接抄了过来,根本没想过出处的问题。

“我……我是托一个亲戚帮忙借阅的。”孙菲菲的声音,已经开始发抖。

老教授说:“是吗?那可真巧了。这位张先生,正是在下的授业恩师。他所有的手稿和文集,都是由我亲自整理,并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的。”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份孤本,自从入库以来,就再也没有被外借过。”

老教授的话,掷地有声。

全场哗然!

谎言,被当场戳穿!

孙菲菲的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她的身体晃了晃,差点瘫倒在讲台上。

“不……不是的……我……”她语无伦次,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就在这时,肖芷涵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她举起手,对台上的教授们说:“各位老师,或许,我可以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肖芷涵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从孙菲菲身边走过,甚至没有多看她一眼。

她站在讲台中央,气定神闲。

“关于张先生的那份孤本,我确实没有借阅到。但是,我在整理导师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份张先生当年写给我导师的亲笔信。信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在那个问题上的观点。”

“而这份书信,就是我论文中那段引用的原始出处。”

说着,肖芷涵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份已经泛黄的信件影印本,通过投影仪,展示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证据,确凿无疑!

真相,大白于天下!

孙菲菲看着投影幕布上那熟悉的字迹,如遭雷击。

她终于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不!不是这样的!是她!是她偷了我的论文!”孙菲菲像疯了一样,指着肖芷涵,尖叫起来。

“我的论文也丢了!是她偷了我的,然后反过来诬陷我!”

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做着垂死的挣扎。

肖芷涵冷冷地看着她,就像在看一个小丑。

“是吗?孙菲菲同学,既然你说这篇论文是你写的,那我再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请问,你论文的开篇,为什么要引用庄子逍遥游里的那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句话和你的论文主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这个问题,是肖芷涵在动笔前,思考了最久的一个问题,也是整篇论文的文眼所在。

孙菲菲彻底傻了。

她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有气势,就保留了下来,哪里想过什么内在联系。

她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而肖芷涵,则转过身,面向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开始了她的陈述。

她没有拿任何讲稿,但论文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论据,都早已烂熟于心。

她从“鲲”的意象,谈到她论文的主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她的声音,清晰而充满力量,回荡在整个礼堂。

所有人都被她的才华和学识,深深地折服了。

这是一场真正的学术上的碾压。

在肖芷涵的光芒面前,孙菲菲显得那么的渺小、可笑和可悲。

答辩会的最后,调查组的人走上了讲台,当众宣布了调查结果。

孙菲菲窃取同学学术成果,伙同老师王某进行学术舞弊,私生活不检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予以开除学籍处理!

王老师利用职务之便,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参与学术造假,严重违背师德,予以开除公职处理!

处理结果一公布,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对正义的最好褒奖。

孙菲菲听到宣判,两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

她的学术生涯,她的人生,在这一天,以一种最不光彩的方式,彻底结束了。

而肖芷涵,则在这场风波之后,声望达到了顶峰。

她不仅扞卫了自己的荣誉,更扞卫了学术的尊严。

所有人都知道,中文系,乃至整个学校,最闪亮的那颗星,只能是她,也只可能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