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斗罗:规则系玩家,在线摸鱼 > 第140章 暗影的触碰与银色的本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暗影的触碰与银色的本能

实验室沉浸在一种近乎禅定的静谧中。柔和的冷光从镶嵌在墙壁的月光石中流淌而出,将云闲伏案的侧影勾勒得格外清晰。笔尖在特制的纸张上流畅游走,发出稳定而规律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那个结构繁复、线条扭曲的能量符号,正在她的笔下逐渐显露出完整的形态,每一道弧线都蕴含着某种令人不安的规则之力。

表面上,她全身心沉浸在这个符号的解析与复现中,心无旁骛。

然而,在她那超越常理的感知层面,实验室却是另一番景象。高度激活的“数据之眼”如同一个无形的、覆盖全域的精密探测矩阵,将空间内每一粒尘埃的轨迹、每一丝能量的微弱涟漪,都转化为清晰的数据流。那个自阴影最深处悄然渗透进来的“异物”,从它如同墨滴入水般融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她的意识星图中被标记为一个不断闪烁的、代表未知威胁的猩红光点。

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更像是一团拥有基础意识的、高度浓缩的暗影能量聚合体,其核心波动频率与之前遭遇的灰袍人同源,但显得更为精炼、纯粹,同时也透出一股更加原始而直接的“贪婪”。它像是一个耐心的猎手,在黑暗的掩护下缓慢蠕动,观察着,评估着,寻找着猎物最松懈的、最适合发动致命一击的瞬间。

云闲维持着绝对的冷静,甚至刻意调控着自身的生命体征与魂力波动,模拟出一种研究者深度投入时特有的、对外界环境感知阈值下降的状态。她需要这次“接触”,需要获取关于这种阴影能量体的一手数据——它的行为逻辑、攻击偏好、能量转化效率,以及它与那种阴寒本源能量的确切关联。

最真实、最宝贵的实验数据,往往来自于面对面的、不受控制的交互。

时间在笔尖的移动中悄然流逝。当纸上那个诡异符号的最后一笔即将落下,整个能量结构趋于圆满,散发出一种引而不发的、扭曲的规则牵引力的刹那——

猎食者,动若雷霆!

那团潜伏的阴影不再掩饰,骤然收缩、凝聚,化作一道细若发丝、几乎与背景黑暗完全融为一体的致命射线,以一种违背物理常识的、介乎于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诡异姿态,无视了空间的阻隔,直刺云闲毫无防备的后颈要害!

它的意图并非造成物理层面的创伤,目标明确而阴毒——如同之前对待那名失踪魂宗一样,进行一次快速的“精神浸染”或“本源信息拓印”!

危机临体,间不容发。

然而,云闲依旧没有回头。

没有催动任何显性的魂力进行防御。

甚至没有让笔下那即将完成的符号产生一丝一毫的颤抖。

她所做的,仅仅是……遵循本能。

一种深植于她灵魂本源、与那座象征“绝对静”规则的银色王座同源的本能,以一种超越思维速度的、近乎规则层面的条件反射,做出了最精准也最经济的回应。

一层薄如蝉翼、近乎透明的银色光晕,无声无息地自她肌肤表面浮现。光晕的范围被控制得妙到毫巅,恰好只笼罩了她周身一寸之地,仿佛为她披上了一件无形的、由“寂静”本身织就的纱衣。

那凝聚了诡异与侵蚀力量的阴影射线,以决绝之势,一头撞入了这片银色的领域。

预想中的能量爆炸并未发生,也没有刺耳的撞击或湮灭之声。

那感觉,更像是奔腾的江河一头扎进了无底的归墟,又像是喧嚣的万籁被投入了绝对的真空。

阴影射线内部所有狂躁的能量运动、试图展现的规则侵蚀特性,都在触及那层银色光膜的亿万分之一秒内,被一种更高层级的概念强行“静默”!

突进的动能,消失了。

能量的活性,冻结了。

甚至连驱动这股能量的、那点微弱的操控意识,也如同被瞬间抽离了所有存在根基,信号戛然而止,归于死寂。

那道前一瞬还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阴影射线,就这般保持着极致前冲的姿态,被硬生生地、毫无道理地“定”在了距离云闲后颈肌肤仅毫厘之差的虚空中。从极动到极静,没有任何缓冲,形成了一种近乎诡异的、充满视觉悖论感的画面。

直到此时,云闲才不疾不徐地,将羽毛笔的笔尖从纸面上抬起。那个完整的、散发着阴寒与不祥波动的能量符号,赫然呈现于纸上。

她缓缓转过身,清冷的目光落在那缕被强行“凝固”在空中的阴影能量上。

数据采集流程,同步完成。

目标属性:高密度暗影能量聚合体,具备基础意识。

行为模式:潜伏、观察、高速精准打击,针对精神与生命本源。

应对方案:“绝对静”规则局部、瞬时显化。

处理结果:目标能量结构内部规则链断裂,进入不可逆崩解程序;意识连接已中断,信号丢失。

她伸出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指尖自然而然地萦绕起一层淡若烟霞的银色辉光,如同拈花般,轻柔而精准地捏住了那缕已失去所有活性的阴影。

触感冰冷而脆弱,如同捏住了一根被瞬间冻结的墨色琉璃。

指尖微一发力。

“咔嚓……”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冰晶碎裂的脆响。那缕阴影应声而碎,寸寸断裂,化作无数精纯的黑暗属性粒子。然而,这些粒子还未来得及逸散,便被那层淡淡的银光笼罩、拂过,如同被无形的橡皮擦轻轻抹去,彻底湮灭于无形,没有留下丝毫能量残留或物质痕迹,仿佛它从未存在过。

自始至终,云闲白皙精致的面容上,都没有泛起一丝一毫的波澜。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没有遭受袭击的愠怒,更没有轻松解决麻烦的得意。她的反应,平淡得如同只是随手掸去了落在实验记录上的一粒微尘。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恢复如常的指尖。

方才那电光石火间的应对,与其说是经过思考后采取的战术,不如说是一种深植于她存在核心的、源于规则本能的自主防御机制。是她的“寂静”本质,对外界“无序扰动”与“恶意侵入”的自然排斥与净化。

这种源于本能的防御……其强度与响应速度,似乎比她基于已有数据建立的模型所预估的,还要高出不少。而且,足够……便捷。

看来,在扮演“鱼饵”这个高风险角色时,她所拥有的自保能力底牌,比预想中更为可靠。这算是一个积极的数据反馈,意味着在后续的任务中,她可以将更多的运算资源与注意力,分配给“环境观测”、“数据记录”与“规则解析”等核心目标,而非过度担忧自身的基础安全。

她重新坐回实验台前的座椅,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刚刚绘制完成的、线条扭曲的诡异符号上。

阴影的第一次主动接触与试探,已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但这无疑也宣告了,前期温和的、试探性的阶段,已经结束。

下一次到来的,恐怕就不会是这种程度的、低智能的“侦察单元”了。

对方会采取何种升级的手段?

更加强大、更具智慧的阴影造物?

直接动用那种阴寒的根源能量,进行超视距的规则打击?

亦或是……派遣出真正的、拥有高度自主决策能力的成员,亲自下场,执行捕获或清除指令?

云闲那如同古井般平静的眼眸深处,极快地掠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类似于资深学者在面临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全新课题时,才会流露出的、纯粹而专注的微光。

她开始有点……期待接下来的数据交互了。

当然,这份期待,严格限定在对于未知规则信息的获取与解析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