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国的土地笼罩在肃杀之中。
田垄荒芜,散落的农具与烧焦的屋梁昭示着战乱的痕迹。
何方身披玄铁重甲,骑着一匹神骏的黄马飞沙,率领两千骑兵、三千步卒,踏着尘土缓缓入境。
马蹄踏过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书 “何” 字的大旗格外醒目。
平原国属于青州境内,冀州的军队是不允许跨州作战的。
但何方是来自雒阳的骑都尉,自然不受这个限制。
之所以带这么多人来,也是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
自界桥大破乌延部后,何方率军穷追一夜,那些曾耀武扬威的乌桓人早已惶惶如丧家之犬。
他们丢弃了劫掠的财货与掳掠的百姓,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回家,只顾向北逃窜。
何方一战之后,当机稍作调转,随即奔袭两百余里,直扑平原国。
他心中清楚,乌延已不足为惧。
眼下平原县被王政和苏仆延围攻,青州军虽初胜却极有可能中了计谋。
这才是关键战局。
何方朱灵大败乌桓人的事情,传播的速度,甚至超过逃窜的乌桓人。
冀州境内,不少豪强游侠自发组织乡勇袭扰溃逃的乌桓残部。
而河间郡的某位县尉张合更是胆识过人,直接率领县中士卒出城邀击,据说斩获颇丰。
......
不管怎么说,何方本来就响亮的名头,愈发响亮了。
之前还有人把他与幽州一位冉冉升起的将星公孙瓒做对比。
但如今公孙瓒被乌桓人打的困城自守,何方却是接连出击,打的乌桓人狼狈逃窜。
说句难听的话,在很多人心中,公孙瓒却是连给何方提鞋,那都不配了。
盛名之下,各方义从更是闻风而来。
甚至有甘陵国、安平郡、魏郡的豪族子弟,他们或是带着宗族私兵,或是孤身,自备马匹来投。
何方只挑选其中的精锐,暂时交由张汛和牛盖统领。
这些人,何方并不打算编入大汉帝国编制了,他要自己养。
否则的话,随时可能因为军权调整被剥夺。
清渊县的周瑜也按何方军令,抽调了部分精锐士卒赶来汇合。
所以骑兵的规模,在赶到平原国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两千。
这也是何方急匆匆赶路的原因,若是在甘陵国盘桓数日,骑兵数量突破三千都是等闲。
至于步卒,则是以甘陵国新募士卒为核心,抽调其中精锐。
这三千步卒,虽数量不算庞大,却皆是实打实的精锐。
汉末兵役沿袭旧制,壮年男子多有从军经历,弓马刀剑皆有涉猎。
太平道之乱后,中央权柄旁落,地方豪族趁机豢养宾客、收拢族人,形成了战力强悍的家兵。
家兵们平日操练不辍,装备也由宗族出资打造,远比寻常州郡兵精良。
所以,有些时候,县城、郡城会陷落,但某些豪强大族的坞堡庄园却不会陷落。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将领皆有了奔头。
像朱灵这般的豪强,眼见阶层桎梏因乱世而破裂,皆欲借军功博取功名,摆脱豪强身份的束缚。
而普通士卒,或是盼着能通过征战立功,分得田产、免除徭役。
或是被主家许诺了足够的好处。
故而个个士气高昂。
另外一方面,甘陵国的府库,为这支军队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有些步卒不但着札甲,手持长矛,还配有环首刀和劲弩。
骑卒们也都是玄甲齐配,马头上都带着一块皮铁当卢,甚至有六十具马铠。
朱灵作为先锋,率领麾下一千士卒在前开道。
何方勒马立于高坡之上,望着麾下军容整肃的五千精锐,心中底气十足。
到了现在,各种信息已经足够。
围攻平原县的王政所部,多是临时拼凑的州郡兵与流民,以及一些见风使舵,想趁机捞些好处的,甚至还有不少贼寇杂入其中。
虽人数占优,却缺乏统一操练,装备更是参差不齐。
单论步兵的精锐程度,自己这支部队,绝对远超王政麾。
甲胄完备率、弓弩配备数、近战搏杀技巧,皆是碾压级的优势。
至于苏仆延,还是那句话,他是来劫掠的,不是来拼命的。
可能也是连战连捷的原因,何方现在很是自信。
他考虑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击败乌桓人,而是击败乌桓人之后怎么办?
朝廷上的诸公,会如何对待他。
天子会怎么对他。
91的智力,讲究的是一步三算......系统的评价,想来还是靠谱的。
虽然何方数月的功夫就青云直上,还彻底傍上了大将军何进,成为了亲信。
除了何进之外,他还结交了不少大族,甚至和宦官毕岚的亲密度都超过了一般人。
自己的津帮也拥有了一定的势力。
甚至他还有系统作为底牌。
但一切的一切,在大汉帝国的面前,实际上还是不值一提的。
说句难听话,凉州和幽州的叛乱虽然如火如荼。
汉室的权威和体制虽然摇摇欲坠。
但依旧不是何方可以直面其锋的。
就连底蕴强大如袁家,现在都得顺势而为。
汉室一日不山崩地陷,他都的老老实实在这个框架里作为。
但问题在于,他这个蝴蝶的效应有多大。
接下来如果他三下五除二收拾了乌桓......
汉灵帝会不会多活几年,大汉王朝是不是就不会崩塌了......只要这些人都在,他就没法展开拳脚。
越是这个时候,混乱是阶梯这句话的含金量就越是提升。
但问题在于,何方不做忠臣,不去做军事项目,就无法快速吸取能量,让自己的势力变大变强。
从而在汉室崩塌的时候,拥有可以逆转乾坤,最起码可以改变时局的力量。
但做忠臣,做军事项目,又会改良大汉帝国的状态,改变帝国的走向。
......
既然跳不出大汉帝国这个桎梏,那就必须考虑大汉帝国最基础的运行规则。
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考虑其他人对他立功的反应。
大将军何进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说句难听话,当初窦宪如果麾下有何方这样一员悍将,拥有两千精锐士卒,那么在对抗张奂的时候,就未必会战败被逼自杀。
那样的话,历史可能是另外一个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