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 第244章 历史的另外一种走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历史的另外一种走向

平原国的土地笼罩在肃杀之中。

田垄荒芜,散落的农具与烧焦的屋梁昭示着战乱的痕迹。

何方身披玄铁重甲,骑着一匹神骏的黄马飞沙,率领两千骑兵、三千步卒,踏着尘土缓缓入境。

马蹄踏过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书 “何” 字的大旗格外醒目。

平原国属于青州境内,冀州的军队是不允许跨州作战的。

但何方是来自雒阳的骑都尉,自然不受这个限制。

之所以带这么多人来,也是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

自界桥大破乌延部后,何方率军穷追一夜,那些曾耀武扬威的乌桓人早已惶惶如丧家之犬。

他们丢弃了劫掠的财货与掳掠的百姓,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回家,只顾向北逃窜。

何方一战之后,当机稍作调转,随即奔袭两百余里,直扑平原国。

他心中清楚,乌延已不足为惧。

眼下平原县被王政和苏仆延围攻,青州军虽初胜却极有可能中了计谋。

这才是关键战局。

何方朱灵大败乌桓人的事情,传播的速度,甚至超过逃窜的乌桓人。

冀州境内,不少豪强游侠自发组织乡勇袭扰溃逃的乌桓残部。

而河间郡的某位县尉张合更是胆识过人,直接率领县中士卒出城邀击,据说斩获颇丰。

......

不管怎么说,何方本来就响亮的名头,愈发响亮了。

之前还有人把他与幽州一位冉冉升起的将星公孙瓒做对比。

但如今公孙瓒被乌桓人打的困城自守,何方却是接连出击,打的乌桓人狼狈逃窜。

说句难听的话,在很多人心中,公孙瓒却是连给何方提鞋,那都不配了。

盛名之下,各方义从更是闻风而来。

甚至有甘陵国、安平郡、魏郡的豪族子弟,他们或是带着宗族私兵,或是孤身,自备马匹来投。

何方只挑选其中的精锐,暂时交由张汛和牛盖统领。

这些人,何方并不打算编入大汉帝国编制了,他要自己养。

否则的话,随时可能因为军权调整被剥夺。

清渊县的周瑜也按何方军令,抽调了部分精锐士卒赶来汇合。

所以骑兵的规模,在赶到平原国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两千。

这也是何方急匆匆赶路的原因,若是在甘陵国盘桓数日,骑兵数量突破三千都是等闲。

至于步卒,则是以甘陵国新募士卒为核心,抽调其中精锐。

这三千步卒,虽数量不算庞大,却皆是实打实的精锐。

汉末兵役沿袭旧制,壮年男子多有从军经历,弓马刀剑皆有涉猎。

太平道之乱后,中央权柄旁落,地方豪族趁机豢养宾客、收拢族人,形成了战力强悍的家兵。

家兵们平日操练不辍,装备也由宗族出资打造,远比寻常州郡兵精良。

所以,有些时候,县城、郡城会陷落,但某些豪强大族的坞堡庄园却不会陷落。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将领皆有了奔头。

像朱灵这般的豪强,眼见阶层桎梏因乱世而破裂,皆欲借军功博取功名,摆脱豪强身份的束缚。

而普通士卒,或是盼着能通过征战立功,分得田产、免除徭役。

或是被主家许诺了足够的好处。

故而个个士气高昂。

另外一方面,甘陵国的府库,为这支军队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有些步卒不但着札甲,手持长矛,还配有环首刀和劲弩。

骑卒们也都是玄甲齐配,马头上都带着一块皮铁当卢,甚至有六十具马铠。

朱灵作为先锋,率领麾下一千士卒在前开道。

何方勒马立于高坡之上,望着麾下军容整肃的五千精锐,心中底气十足。

到了现在,各种信息已经足够。

围攻平原县的王政所部,多是临时拼凑的州郡兵与流民,以及一些见风使舵,想趁机捞些好处的,甚至还有不少贼寇杂入其中。

虽人数占优,却缺乏统一操练,装备更是参差不齐。

单论步兵的精锐程度,自己这支部队,绝对远超王政麾。

甲胄完备率、弓弩配备数、近战搏杀技巧,皆是碾压级的优势。

至于苏仆延,还是那句话,他是来劫掠的,不是来拼命的。

可能也是连战连捷的原因,何方现在很是自信。

他考虑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击败乌桓人,而是击败乌桓人之后怎么办?

朝廷上的诸公,会如何对待他。

天子会怎么对他。

91的智力,讲究的是一步三算......系统的评价,想来还是靠谱的。

虽然何方数月的功夫就青云直上,还彻底傍上了大将军何进,成为了亲信。

除了何进之外,他还结交了不少大族,甚至和宦官毕岚的亲密度都超过了一般人。

自己的津帮也拥有了一定的势力。

甚至他还有系统作为底牌。

但一切的一切,在大汉帝国的面前,实际上还是不值一提的。

说句难听话,凉州和幽州的叛乱虽然如火如荼。

汉室的权威和体制虽然摇摇欲坠。

但依旧不是何方可以直面其锋的。

就连底蕴强大如袁家,现在都得顺势而为。

汉室一日不山崩地陷,他都的老老实实在这个框架里作为。

但问题在于,他这个蝴蝶的效应有多大。

接下来如果他三下五除二收拾了乌桓......

汉灵帝会不会多活几年,大汉王朝是不是就不会崩塌了......只要这些人都在,他就没法展开拳脚。

越是这个时候,混乱是阶梯这句话的含金量就越是提升。

但问题在于,何方不做忠臣,不去做军事项目,就无法快速吸取能量,让自己的势力变大变强。

从而在汉室崩塌的时候,拥有可以逆转乾坤,最起码可以改变时局的力量。

但做忠臣,做军事项目,又会改良大汉帝国的状态,改变帝国的走向。

......

既然跳不出大汉帝国这个桎梏,那就必须考虑大汉帝国最基础的运行规则。

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考虑其他人对他立功的反应。

大将军何进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说句难听话,当初窦宪如果麾下有何方这样一员悍将,拥有两千精锐士卒,那么在对抗张奂的时候,就未必会战败被逼自杀。

那样的话,历史可能是另外一个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