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昭璃天下 > 第108章 寒门曙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明细雨沾湿了贡院前的青石板,寒门举子赵怀素攥着破旧的考篮,望着朱红大门上新贴的告示发怔——今科策论题竟是《论漕运与海运之利弊》。

“这...这从未读过啊!”身旁锦衣公子顿足哀叹,其父乃是当朝三品大员。

赵怀素却想起在码头帮工时见过的海船,还有在茶肆听水手们议论的顺风航道。他深吸口气,走进号舍时瞥见巡查官手中拿着的新式罗盘——与市舶司船队所用的一般无二。

此刻的紫宸殿内,苏璃正翻阅着今科举子的名册。程砚清指着赵怀素的履历:“此人父为河工,母为织户,曾在洛阳码头做账房...”

“就他吧。”苏璃合上册子,“着吏部调任河道监理。”

“娘娘三思!”有世家官员急忙出列,“赵怀素虽策论出众,然未经观政,岂能骤授要职?”

珠帘后传来算盘轻响。苏璃的声音带着笑意:“王大人可知,他策论里关于漕船吃水的计算,比工部去年的奏报还精确三分?”

暮春放榜日,贡院前炸开了锅。不仅因赵怀素这个无名小卒高中探花,更因前十名里竟有六个是寒门子弟。更令人震惊的是,探花郎授官不是循例的翰林院修撰,而是正六品河道监理!

赵怀素赴任那日,黄河正值桃花汛。老河工们见来个文弱书生,纷纷暗自摇头。谁知这年轻人竟脱了官靴,踩着淤泥走到险工段,指着堤基某处:

“此处三丈下必有流沙层。”

匠人们将信将疑地开挖,果然在二丈九尺处见着翻涌的流沙。众人哗然下拜时,赵怀素从袖中取出本手抄笔记——扉页赫然是苏璃亲绘的《黄河水文图》。

消息传回京城,云承睿在朝会上朗声大笑:“好个赵怀素!竟比朕的钦天监还会看风水!”

苏璃却命人抬出十口木箱。箱开时满殿寂静——里面分装着各地寒门学子呈上的发明:改良的纺车、新式曲辕犁、甚至还有计算田亩的“丈量步车”。

“这些,”她抚过步车上的刻度,“才是真正的经世之才。”

世家官员面色铁青地看着某架纺车——那上面分明刻着“苏氏机”三字。他猛然想起月前皇后命将作监公布的《机杼图》,当时只当是妇人之举...

端午前夕,赵怀素呈上首份奏折。文中不仅提出“束水攻沙”之法,更附了张古怪的图纸——用竹笼装石沉入河底,称作“埽工”。

工部老臣纷纷斥为儿戏,苏璃却亲自批红准奏。当夜她召见赵怀素,指着图纸某处:“此处若用水泥浇铸,可保百年。”

年轻人激动得语无伦次:“娘娘...臣在河工笔记里见过类似构想...”

“那是先帝的手笔。”苏璃望向北邙山方向,“他若见今日,定欣慰后继有人。”

埽工推行半月后,黄河险情大减。更令人惊喜的是,赵怀素带着河工用水泥研制出“混凝土埽”,造价反比传统埽工低了三成。

消息传到云琮耳中时,少年太子正在岭南视察漕渠。他望着渠中往来如织的粮船,忽然对随行官员说:“该开条连通长江珠江的运河了。”

满座愕然中,十三岁的孩子取出苏璃所授的等高线图:“孤测算过,循湘江上游开凿百里即可。”

秋闱再开时,贡院悄然出现变化:考生除经义策论外,还需试算学、格物。有世家子对着新式浑天仪一筹莫展时,寒门举子中却有人能快速测算出日影长度。

赵怀素如今已升任水部郎中。这日他巡视河工回来,见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正在衙门外观望。问询方知是来送堰闸图纸的农家子,那图上竟标着精密的流量计算公式。

“娘娘说过,”赵怀素将少年引进衙门,“英雄不问出处。”

霜降那日,云承睿在新建的贡院明伦堂亲题匾额:

**“学以致用”**

苏璃站在他身侧,望着堂下济济学子。他们中有能改良织机的工匠之子,有精通农事的田舍郎,还有擅治水的河工后裔。

当夜她在给赵怀素的批文中写道:

**“但得英才,无论寒暑。”**

------------

【本章彩蛋】

1. 埽工为北宋河工的重要发明

2. 连接长江珠江的灵渠在秦代已有,但文中指更完善的运河系统

3. 浑天仪作为考题体现对实用科技的重视

4. 流量计算在明清时期才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