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门小神童 > 第221章 好一招一石二鸟,借刀杀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好一招一石二鸟,借刀杀人!

---

工坊内,三百格物士早已欢呼雀跃,将孙连城、葛常、呼延硕三人高高抛起。

苏明德也红着眼眶,一把抱住苏明理:“明理!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苏明理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大哥,这只是开始。”他轻声说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但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今日,我们好好庆贺!”苏明德豪迈地说道,“所有酒肉,全都上!犒劳所有工匠!”

工坊内,一片欢腾。

但苏明理的心中,却异常清醒。

他知道,蒸汽机的成功,只是工业革命的萌芽。

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蒸汽机的推广,到煤炭开采,再到钢铁冶炼,再到交通运输,再到纺织农业的全面革新。

以及,伴随这些变革而来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博弈。

他站在工坊的中央,看着那台刚刚沉寂下来的钢铁巨兽。

它刚刚发出第一声“心跳”。

而这个心跳,将唤醒整个沉睡的世界。

---

翌日,京城内外,关于西山观礼的传闻,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开来。

“苏神童,不,苏大学士,八岁入阁拜相,前所未有!”

“那西山的钢铁巨兽,当真能将水化为动力,驱动万斤磨盘!”

“圣上亲口所言,格物之道,重于经义!”

各种消息,真假参半,却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大明朝,要变天了。

严嵩府邸。

当严嵩听完严世蕃带回的详细报告后,他那原本就苍老的脸庞,此刻如同枯萎的树皮,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他没有发怒,也没有咆哮。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手中的佛珠,停止了转动。

他的眼睛,深邃而空洞,仿佛看到了严党,乃至整个儒家士林的末日。

“格物之道,重于经义……”他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带着一丝绝望。

他知道,嘉靖帝这番话,不仅仅是对苏明理的褒奖,更是对旧有秩序的彻底颠覆。

他与徐阶斗了这么多年,都未曾动摇过儒家道统的根基。

而苏明理,却只用了一台轰鸣作响的“钢铁巨兽”,便让嘉靖帝亲口宣布,格物之道,凌驾于经义之上。

这是对他一辈子所坚守的“道”,最彻底的嘲讽和否定。

“父亲……”严世蕃声音嘶哑,“我等……当如何是好?”

严嵩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和不甘。

“变天了……”他轻叹一声,“这大明的天……要彻底变了……”

他知道,属于严党的时代,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而苏明理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

徐府,书房。

徐阶将自己关在书房内,彻夜未眠。

他手中的奏疏,早已被他握得皱巴巴的。

他看着窗外渐渐泛白的天际,眼中充满了忧虑。

苏明理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大明强盛的希望。

但同时,嘉靖帝的激进,以及“皇家营造行”的成立,也让他看到了大明未来的隐患。

权力的高度集中,对旧有秩序的粗暴打破,都可能带来剧烈的反噬。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仅仅做一个“旁观者”了。

他必须行动起来,去引导这场变革,去平衡各方势力,去保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苏明理啊苏明理……”他轻声叹息,“你这般天纵奇才,到底是拯救大明的天神,还是……引来滔天洪水的魔王?”

他无法给出答案。

他只知道,未来的大明,将不再平静。

而他,徐阶,将在这场洪流中,竭尽全力,去寻找一条,能够让大明安稳度过的航道。

---

李本府邸。

李本同样彻夜未眠。

他坐在蒲团上,面前的香炉中,檀香袅袅。

他没有去思考政治,没有去思考权谋。

他只是在反复思考着苏明理在西山所言的那番话。

“天地有其道,人伦有其道。两者并行不悖,皆为大道。”

他试图从儒家经典中寻找答案,但却发现,所有经典的解释,都无法完全涵盖苏明理所展现的“天地之道”。

那轰鸣的蒸汽机,那飞速旋转的磨盘,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他的心头。

“难道……老夫毕生所学,皆是偏离大道?”他喃喃自语。

他的道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塑。

他开始意识到,或许“道”的真谛,并非仅仅存在于浩瀚的典籍之中,也存在于这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之中。

他要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道”。

他要走出书斋,亲眼去看看这天地万物,去感受这“格物之道”的真谛。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京城。

苏明理八岁入阁拜相,兼吏部右侍郎,赐“格物”金牌,可随时入宫面圣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京城。

一时间,苏明理的名字,成为了所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不再仅仅是清河县的神童,他成为了大明王朝最耀眼,也最具争议的人物。

而西山,也彻底成为了一个传奇之地。

“皇家营造行”的成立,更是让无数工匠和有识之士,看到了希望。

他们不再是卑微的匠人,他们将拥有前所未有的地位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大明的风向,彻底改变了。

一场由苏明理亲手点燃的,名为“工业”的火焰,正在这个古老的帝国,悄然蔓延。

而这场火焰,将彻底燃烧掉旧有的腐朽,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苏明理的名字与“入阁拜相”、“格物之道重于经义”这些颠覆性的词语一同传遍京城时,西山格物总局的门前,也第一次变得车水马龙。

不再是之前的冷眼旁观和暗中窥探,这一次,前来拜访的皆是京中各部各寺有头有脸的官员。他们手持名帖,带着厚礼,脸上挂着谦卑而热切的笑容,只求能见上苏大学士一面。

然而,他们都被苏明德客气却又坚定地挡在了门外。

“诸位大人,实在抱歉。家弟连日劳累,早已歇下。营造行初建,百废待兴,实在无暇会客。”苏明德一身干净的布衣,对着眼前一众身着华丽官袍的大员们拱手行礼,言语间不卑不亢。

官员们不敢造次,只得悻悻然留下礼物离去。他们心中清楚,如今的苏明理,已非吴下阿蒙。他身后站着的是圣上的绝对宠信,是司礼监的全力支持,更是那台能让天地变色的钢铁巨兽。

工坊之内,与外面的喧嚣截然不同。

一场简单的庆功宴后,苏明理并未休息。他将自己关在书房内,面前铺着一张巨大的图纸。那上面用炭笔勾勒出的,不再是单一的蒸汽机,而是一个庞杂无比的工业体系雏形。

煤炭的勘探与开采、铁矿的冶炼与提纯、标准化零件的生产、新式机床的设计、铁路的规划与铺设……每一个节点,都意味着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和巨大的资源投入。

他很清楚,蒸汽机只是一个起点。若没有后续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它最终也只会沦为一个昂贵的皇家玩具,无法真正转化为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力量。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进来。”

苏明德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走了进来,看到苏明理又在伏案工作,不由得眉头一皱。

“明理,你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先把这碗参汤喝了。”

苏明理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接过参汤,几口便喝得精光。一股暖流涌入腹中,驱散了些许疲惫。

“大哥,时不我待啊。”他指着图纸,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圣上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权力,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将格物之道的基础彻底打牢。否则,一旦圣心转移,或是朝局有变,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

苏明德看着图纸上那些他完全看不懂的线条和符号,沉默了片刻,才沉声问道:“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苏明理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工坊内依旧灯火通明、干劲十足的景象。

“三件事。”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扩招。皇家营造行要立刻张贴告示,面向整个大明,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前来应招。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营造行的人数扩充到三千人以上。”

“第二,办学。在西山建立一所格物学堂,将孙师傅、葛师傅、呼延师傅等人的技艺,以及我所掌握的格物之理,系统化地传授下去。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埋头干活的工匠,而是懂得思考、懂得创新的新一代‘格物士’。”

“第三,赚钱。”苏明理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要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计划,光靠内帑的拨款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尽快拿出能够盈利的产品,为营造行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水泥,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他转过身,看着苏明德,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大哥,前两件事,需要你和几位师傅一同操办。而第三件事,我要亲自去办。水泥的量产,离不开蒸汽机的力量。我需要立刻对蒸汽机进行改造,让它成为我们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母机。”

苏-明德听得心潮澎湃,他重重地点头:“好!明理你放心去做!招人和办学的事,我一定给你办得妥妥帖帖!”

兄弟二人正商议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天牢三人组中的冷一走了进来,他依旧是一副冷峻的表情,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凝重。

“督办大人,宫里来人了。”

“谁?”

“东厂提督,冯保,冯公公。”

苏明理和苏明德对视一眼,都感到有些意外。黄锦是司礼监掌印,代表的是嘉靖帝的意志。而冯保,这位东厂提督,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司礼监自身那更为隐秘和直接的利益。

“请他进来。”苏明理平静地说道。

片刻之后,冯保一身便服,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走进了书房。他没有带任何随从,显得极为低调。

“咱家见过苏大学士。”冯保拱了拱手,目光却在书房内那张巨大的图纸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冯公公客气了,请坐。”苏明理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冯保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苏大学士,咱家今日前来,是奉了黄公公之命,也是为了咱家自己的一点私心。”

“公公请讲。”

“皇家营造行之事,圣上已全权交由司礼监督办,苏大学士总领。这可是泼天的富贵,也是泼天的权柄啊。”冯保笑呵呵地说道,“但这京城内外,眼红的人可不少。严党虽然暂时失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些个自诩清流的言官,也定会想方设法地给您下绊子。”

苏明理点了点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节,明理省得。”

“苏大学士是明白人。”冯保满意地点了点头,“所以,黄公公的意思是,营造行初建,当务之急,是立威。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动营造行,就是动司礼监,就是动圣上的内帑。谁敢伸手,就让他粉身碎骨!”

“如何立威?”苏明德在一旁忍不住问道。

冯保的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他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东厂刚刚拿到的一份东西。”他缓缓说道,“工部虞衡司郎中,宋谦。此人乃是严世蕃的门生,主管天下矿冶、军器制造。前几日,他私下联络了京郊几家最大的煤石场和铁料场,让他们……”

冯保顿了顿,声音变得有些阴冷:“让他们从即日起,所有出产的煤石与铁料,价格翻三倍。而且,不得卖给西山一分一毫。”

“什么?!”苏明德勃然大怒,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这帮混账!这是要釜底抽薪!”

苏明理却异常平静,他伸手拿过那本册子,翻看了几页。上面详细记录了宋谦与各家商号往来的时间、地点,甚至还有谈话的简要内容。东厂的手段,果然名不虚传。

“冯公公的意思是,拿这个宋谦开刀?”苏明理放下册子,问道。

“不止。”冯保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宋谦只是个开始。苏大学士,您想让营造行这头猛虎真正跑起来,就需要足够的草料。这京畿之地的煤与铁,便是最好的草料。与其让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把持,何不……将它们全部收归营造行所有?”

苏明理的瞳孔微微一缩。

他瞬间明白了冯保的意图。

这不仅仅是立威,这是要借着打击严党的名义,将京畿地区最重要的工业资源,彻底掌控在皇家营造行,也就是司礼监和皇帝的手中。

好一招一石二鸟,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