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33章 "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萧干强作镇定地呵斥,实则心头打鼓。方才杨再兴一枪挑落萧万夫的场景历历在目,那凌厉杀气隔着千军万马仍令人胆寒。纵有万骑护卫,这位奚王仍觉脊背发凉。

周军之强举世皆知,其麾下猛将更如云涌。柴皓武功盖世自不必说,高宠、岳飞、史文恭等大将皆万夫莫敌;林冲、武松等次一等的战将亦非奚人将领所能抗衡。而眼前这杨再兴,此前籍籍无名,初阵便斩落奚族第一勇将,其真实实力深不可测。

萧干越想越惧——连无名小卒尚且如此,那些威震天下的周军名将又当如何?更令他心惊的是,以柴皓用兵如神的作风,绝不可能让先锋将领孤身犯险。思及此处,奚王已萌生退意。

萧干深知,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绝非等闲之辈!

电光火石间,杨再兴的怒吼已震彻战场:我大周军中猛将如云,似我杨再兴这般武艺的,简直多如牛毛!

我不过是军中最年轻、最不成器的那个!

这番豪言让萧干瞳孔骤缩,握着缰绳的手掌渗出冷汗。一个能瞬间斩杀奚国第一勇士的少年将领,在大周军中竟只是寻常之辈?虽然心知此言必有夸大,但大周军猛将如云确是不争的事实。

就在萧干恍惚之际,杨再兴已如闪电般突入奚人亲卫阵中。那杆红缨长枪在他手中化作夺命蛟龙,径直洞穿首当其冲的奚将胸膛。更骇人的是,杨再兴竟运掌猛击枪尾,使长枪带着 连续贯穿十余名奚兵,活生生串起一道血肉长廊。

刀光闪过,杨再兴策马冲阵,腰间横刀所向披靡。那些奋死抵抗的奚人将士,在他面前就像麦秆般纷纷倒下。悬殊的实力差距下,再悍勇的战士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杨再兴手持长枪,如利刃般撕开奚人密集的军阵,杀出一条血路。他挥舞横刀,将缺口不断扩大,直冲那串被长枪贯穿的敌兵。

战马疾驰间,他猛然抓住枪上红缨,奋力一甩,十几个奚人将士应声坠落。铿然一声,横刀归鞘,他双手紧握染血的长枪,继续向前冲锋。

面对奚人精锐骑兵组成的铜墙铁壁,杨再兴毫无惧色。长枪在他手中化作旋风,刺击劈砍间所向披靡,竟有万夫不当之势。

惨叫声此起彼伏,奚人将士接连倒下。一名部族首领骇然失色:这南蛮小将怎会如此勇猛?短短时间就斩杀我族上百勇士,竟无人能阻其锋芒!

杨再兴的冲锋势不可挡,照此速度,数千奚人精锐恐怕难以抵挡半个时辰。更令那首领心惊的是,此刻被屠戮的正是他的族人子弟。

奚人部族众多,仅次于昔日契丹。在契丹与女真人衰落后,奚人崛起为草原新霸主。内部等级森严,以奚王萧干的王帐部族最为强大,拥有十万帐之众。

萧干从中精选八千勇士组成王帐亲军,此刻正护卫在他周围。另有二千精锐来自其他部族,负责外围防卫。

此刻,杨再兴冲锋的目标,正是那两千名来自奚人外围部族的精锐,而非萧干的嫡系部队。

由此可见,即便同属精锐,在萧干麾下也分三六九等。

他将非嫡系的奚人部队部署在外围,而最信任的八千本部精锐则留在身边护卫。

然而,这样的安排埋下了巨大隐患。

若战事顺利,这些外围部族即便遭受损失,也能通过胜利和战利品得到补偿。

但眼下局势如何?

大周军队压境,仅派出一名十几岁的小将,便让奚人数十万大军损兵折将,如临大敌。

而这小将单枪匹马,却展现出惊人的战力。

奚王萧干非但未亲自出马剿灭敌将,反而龟缩在嫡系部队的保护中,任由外围部族的勇士充当炮灰。

萧干对自己的族人尚且如此偏心,何况其他部族?

于是,从那位心疼部下伤亡的奚人族长开始,军心逐渐动摇。

“挡不住了!挡不住了!”

“奚王不公!他的嫡系躲在后面,却让我们送死,何必再为他卖命!”

终于,有人愤然怒吼。

随着这声呐喊,剩余不足两千的外围奚人精锐瞬间溃散……

“败了败了,周军小将太强,我们顶不住!”

“打什么打!他萧干自己怎么不上!”

“就因为我们不是他的嫡系,活该当替死鬼吗!”

“奚王保存实力,却拿我们当肉盾,简直 !”

“萧干不仁,我们何必效忠!散了散了!”

“周将爷爷饶命!我们愿归顺大周,做牛做马!”

这些不足两千的奚人外围精锐,虽与萧干同族,命运却截然不同。

醒悟之后,他们率先溃逃。而杨再兴岂会错失良机?他长枪一振,趁势突入敌军破绽。

“想活命的,调头杀回去!”

杨再兴并非莽夫,尤其在岳飞麾下历练后,他既有盖世武勇,亦深谙谋略。

大周军威鼎盛,兵锋所向披靡,只需以雷霆之势出击,便能横扫千军。

此刻,杨再兴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心知即便自己勇冠三军,也难以凭一己之力杀尽萧干麾下的上万奚族精锐。

若他真摆出赶尽杀绝之势,那些奚人亲卫必会拼死抵抗,以求自保。

然而杨再兴的目标并非屠戮,而是生擒萧干,将其押至大周天子柴皓帐前,立下此战首功!

至于其余奚人,他并未打算尽数歼灭——大周正需苦力修筑工事,这些俘虏自有其用。

况且,纵使杨再兴骁勇无敌,也不可能独自歼灭万骑之众。

屠戮万头牲畜尚且耗时费力,何况是面对一万名会反抗、会闪避的活人?

因此,当他察觉外围奚族守军畏缩不前时,当即一声怒喝,逼得溃兵调转矛头,反冲萧干本阵。

一些奚族首领本就对萧干的偏袒心怀不满,此刻见联军大势已去,索性趁机倒戈,向大周表忠。

如此,即便日后沦为苦役,或许也能谋得稍轻的劳役。

一名奚族族长率先振臂高呼:随我杀!助杨将军擒拿萧干,向大周天子请罪!

杀!活捉奚奴萧干,立下大功!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杨再兴愕然发现——眼前的敌军竟纷纷让路,转眼成了他的开路先锋!

原本横亘于前的战阵,此刻竟为他裂开一条坦途。

这戏剧性的逆转,当真令人瞠目结舌。

自古以来,唯有众人追逐一人之景,亦常见多数胁迫少数屈从之事。

以寡击众之战例,史册亦不乏记载。

兵少而精,或施奇谋,终能破众敌于阵前,此类事迹屡见不鲜。

然独一人持戈冲阵,仅凭厮杀呐喊便令敌军惊惧哗变者,千古唯杨再兴一人耳。

虽此事背后有大周三十万雄师为恃,然杨再兴之骁勇,实乃关键所在。

此刻被八千奚族亲兵环护的萧干,面色已然惨白如纸,眼中尽是惊惶之色。

他万万不曾料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万骑亲卫,竟奈何不得区区一名周军将领。

反被其逼得部众倒戈,余者仓促应战,折损惨重。

更可惧者,那近两千降卒身后,尚有杨再兴这般杀神压阵。

降卒们忽如得神助,昔日为萧干效力时畏葸不前,今随杨再兴冲杀,竟勇不可当。

由此可见,战之胜负,首重气势。同一支兵马,在萧干麾下便知必败而怯战,归顺大周后却似脱胎换骨。

因其深知,唯有追随大周旌旗,方得生路。

杨再兴率不足两千奚族降兵,竟势如破竹,直捣萧干王旗所在。

眼见奚王近在咫尺,杨再兴振枪长啸: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这声断喝传来时,萧干只觉心头剧颤,死亡阴影已然笼罩。

纵有八千精锐拱卫,他却觉这些亲兵难挡杨再兴率领的叛军锋芒。

护驾!全军迎敌!

萧干再顾不得颜面,惶然望向后方二十九万联军大阵。

萧干为试探大周皇帝柴皓的意图,仅率一万轻骑精锐列阵于前,将主力大军部署在后方数百步处。他原以为凭借这支奚族精兵,即便周军突袭也能护他退回主力军中。

不料周军仅派杨再兴一人出战,便将上万奚族精锐搅得阵脚大乱。此刻纵有万军环护,萧干仍觉如芒在背。他急令主力全军压上——这位奚王甚至不敢独自穿越数百步的距离撤回本阵。

那杆在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长枪,已让萧干胆寒。若在撤回途中遭遇杨再兴追击,这位名义上的奚国皇帝必将沦为千古笑柄。思及此处,萧干只觉自己如同丧家之犬。

护驾!速迎陛下回营!

阵中响起急促的呼喊。虽然联军各部心怀异志,但萧干的心腹将领仍在竭力接应。统率数万奚族主力的正是国舅耶律阿达——这个辽国远支宗室在辽亡后因血脉疏远得以幸免,后投奔萧干,献上胞姐为妃,借此获封大将军之职。

耶律阿达深知,自己的荣华富贵皆系于萧干一身。此刻他正声嘶力竭地指挥部众:全军前进!务必接回陛下!铁骑扬起的烟尘遮蔽了半边天空。

马蹄声震天动地,奚国国舅耶律阿达率领五万奚族铁骑倾巢而出,直奔数百步外的萧干驰援而去。

这些精锐皆是萧干嫡系,岂能坐视主帅被周军小将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