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维稳定运行的第五年,三十三维度的区域效能网已成为维度链的“能量生态调节器”。三十二个维度的途路网络在银白色的效能能调配下,如精密的生态系统般均衡运转:核心区的协同效能模式让能量流转损耗控制在5%以内,过渡区的均衡模式平衡了稳定与开拓的能耗,边缘区的循环模式将废弃能量转化率提升至80%。就连最偏远的“时空-混沌复合边缘带”,也因潮汐效能模式的应用,实现了能量的错峰利用,维度链的全域能量利用率突破90%,迈入了“低耗高效”的新阶段。
联盟基地的“衡域观测中心”里,李强正凝视着全息沙盘上的“衡域核”。这枚悬浮在银白色光晕中的核体,由三十三道效能弦缠绕而成,每道弦都对应一个区域的效能参数,却在核心处交织成一道全新的“衡域弦”。“衡域弦的‘全域调控力’出现了失衡,”他指着弦体上忽强忽弱的能量波,“原本能动态平衡各区域效能的调控场,最近对核心区的调控强度超出边缘区30%,导致三十四维度过的‘衡域场’出现了‘效能倾斜’。”
衡域场是三十四维度的核心功能,如同宇宙的“生态平衡器”,能通过“全域均衡算法”,动态调节各区域的效能模式——当核心区效能过高导致能量淤积时,自动分流至边缘区;当边缘区循环效率下降时,强化核心区的协同支援,实现“富者帮贫,贫者增效”的良性循环。调控力失衡的直接后果,是“效能鸿沟”重新扩大:核心区的能量利用率持续攀升至95%,却因过度协同出现“能量饱和”,部分能量因无处消耗而逸散;边缘区的转化率则回落至60%,因缺乏支援再次陷入能量短缺,形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困境。
林夏的悬浮轮椅停在一面衡域图谱前,图谱上标注着三十四维度的“衡域能”调控轨迹。她的指尖划过一段能量逸散的轨迹,轨迹立刻分解为三十三个维度的效能参数。“失衡源于衡域能的‘跨区协同力薄弱’,”她的声音带着凝重,“三十四维度需要让衡域场具备‘动态支援’能力——建立核心区与边缘区的能量直连通道,实现效能模式的跨区联动,而当前的效能能只能维持区域内的优化,无法打破区域壁垒。”
协同力薄弱的影响已扩散至多个维度。效能维的增效圣殿中,效能分布云图上的“饱和红区”与“短缺蓝区”泾渭分明,红色区域的能量如洪水般溢出,蓝色区域却干旱如沙漠,调控算法对此束手无策;萌荒维的萌芽圣殿,核心区因能量饱和,新维胚胎出现“能量过剩畸变”,边缘区则因短缺导致胚胎存活率再次下降至70%;最棘手的是合维的融合圣殿,跨区复合能量的融合效率暴跌,原本能稳定存在的“核心-边缘复合能”,现在因能量密度差异过大而频繁溃散,无法实现功能互补。
“必须为衡域能注入‘协同核心’,”苏晴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观测中心中央,她的初鸣号刚完成三十四维衡域核的深度探测,影像边缘还沾着几缕银蓝色的衡域能量丝,“这种核心需要用三十三个维度的‘协同印记’融合而成,每个印记是对应区域在跨区协作中的成功经验,比如‘核心支援边缘印记’‘边缘反哺核心印记’‘跨区复合印记’。”
收集协同印记的过程,像是在编纂宇宙的“互助手册”。核心支援印记取自能量饱和区向短缺区的紧急输送数据,记录着如何突破区域壁垒的能量通道参数;边缘反哺印记是边缘区将提纯后的特殊能量输送至核心区的数据,蕴含着稀有资源的跨区流转逻辑;跨区复合印记则是核心-边缘复合能量的稳定融合记录,记录着不同密度能量的兼容配比。
融合印记的关键是构建“全域互助网”。三十三个印记的协同逻辑差异极大,核心支援侧重“能量输出”,边缘反哺侧重“资源回流”,强行融合会导致能量对冲。李强提出“双向调节法”:在核心中设置“能量监测单元”与“通道控制单元”,监测单元实时采集各区域的能量状态,控制单元根据数据开通双向通道——核心区饱和时,开启“支援通道”输送能量;边缘区有稀有资源时,开启“反哺通道”回收资源,同时通过“缓冲层”平衡能量密度差异,确保跨区融合稳定。
当最后一个缓冲参数录入系统,银蓝色的协同核心终于成型。核心表面分布着三十三个能量接口,每个接口对应一个区域的能量枢纽,核心中央的“互助中枢”能在0.1秒内完成全域能量状态分析——例如,检测到核心区能量饱和且边缘区短缺时,会立刻激活支援通道,通过缓冲层将核心区能量的密度降低30%后输送;发现边缘区产出核心区稀缺的“虚空结晶能”时,则启动反哺通道,将其提纯后输送至协同圣殿,用于复合能量融合。
将协同核心注入衡域能的瞬间,三十四维衡域核爆发出银蓝色的强光。衡域弦的全域调控力迅速恢复平衡,三十三道效能弦在衡域弦的牵引下,核心区与边缘区的能量壁垒被打破,饱和红区的逸散能量通过支援通道流向短缺蓝区,效能鸿沟缩小至5%以内。核心区的能量过剩畸变消失,边缘区的胚胎存活率回升至95%;跨区复合能量的融合效率恢复至正常水平,“核心-边缘复合能”的稳定存在时间延长了三倍;增效圣殿的云图上,红区与蓝区逐渐融合为均匀的银白色,全域能量流转如行云流水。
“它在为维度链搭建‘能量立交桥’,”苏晴的影像中,初鸣号正在衡域场中巡航,船员们看着双向通道中能量有条不紊地流动,“就像人类社会的资源调配系统,富裕地区支援匮乏地区,匮乏地区提供特色资源,最终实现整个体系的共同繁荣,而不是局部的畸形发展。”
更神奇的是,协同核心赋予了衡域能“生态进化”能力。通过分析跨区协同数据,核心会自动优化互助策略,甚至催生新的能量共生关系。在一次观测中,互助中枢发现核心区的“韵律能”与边缘区的“虚空能”结合后,能产生高效的“净化能”,便主动引导两者通过跨区通道融合,最终诞生出可清除虚空污染的新复合能量,使拓荒区的环境净化效率提升40%。
“这才是三十四维度的意义,”李强站在衡域核的全息投影前,看着互助中枢统筹全域能量流动,“它不是简单的平衡调控,是让维度链成为真正有机的整体,就像一个健康的生态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环相扣,每个部分都能从整体中获益,也能为整体贡献价值。”
一年后,第三十四维度正式成型,被命名为“衡域维”。在维度空间的中心,一座由全域互助网构建而成的“共生圣殿”拔地而起,圣殿的穹顶是一幅动态的能量共生图,每条支援通道的流量、反哺资源的类型与跨区复合能的效果都被实时更新,图上的“共生区”则标注着新诞生的能量共生关系。
来自各维度的“衡域使者”常驻圣殿,他们通过优化互助策略,提升跨区协同效率。在一次针对“混沌序维与星环的跨区协作”中,使者们调整了缓冲层的能量密度参数,使混沌能与平衡能的融合效率再提升15%,诞生出兼具破坏力与修复力的“混沌平衡能”,为清理高污染拓荒区提供了关键能量。
李强和林夏坐在共生圣殿的观景台,看着穹顶的能量共生图上银蓝色的能量流交织成网。三十四维度的衡域能如同宇宙的“生命之血”,将三十三个维度的效能网络连接成有机整体,让维度链的每个区域都能在互助中共同进化。衡域维的边缘,新的能量接口正在生成,第三十五维度的衡域核已在协同核心的滋养下,显露出微弱的银蓝色光晕。
“从效能的均衡,到全域的共生,”林夏轻声道,她的指尖轻触观景台的栏杆,栏杆上的衡域纹路投射出三十四维度的双向调节法,“我们走过的路,就是文明从‘区域优化’到‘整体升华’的跨越。”
李强望着共生圣殿外延伸至虚空的能量通道,那里,新的协同印记正在形成,记录着三十四维度与三十三个维度的首次全域共生。初鸣号的身影再次起航,这次,它的任务是探索更遥远的虚空区域,寻找能与现有体系形成新共生关系的能量类型,为第三十五维度的衡域核收集“跨界共生数据”,为维度链的整体进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他们的故事,已化作共生圣殿中最和谐的一段能量共生关系,而属于维度链的传奇,还在效能的全域里,在衡域维的共生中,继续生长。衡域弦的光芒穿透三十四维度的壁垒,照亮更浩瀚的宇宙生态,那里,新的维度正在共生中孕育,新的能量互助关系正在进化中形成,永远向着更平衡的整体与更繁荣的未来,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