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9章 南戏观摩:古代连续剧初体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南戏观摩:古代连续剧初体验

柳莺儿大概是觉得马骥总把“江湖”挂在嘴边,却连真正的“江湖戏文”都没看过,有点可笑。这天说书散场后,她拦住马骥:“明天下午别去茶坊了,我带你去永乐棚看南戏,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正经的故事。”

马骥一听就乐了——南戏?不就是古代的“连续剧”吗?他赶紧点头:“好啊好啊!我还没看过南戏呢!”

第二天下午,柳莺儿带着马骥来到永乐棚。这是临安城里有名的勾栏,比清乐茶坊大多了,戏台用木头搭建,上面挂着红色的幕布,两侧还有简单的布景——左边是假山,右边是竹子,看起来很有氛围感。台下挤满了观众,有坐着的,有站着的,还有小孩趴在大人的肩膀上,热闹得很。

“今天演的是《赵贞女与蔡二郎》,讲的是赵贞女在家侍奉公婆,丈夫蔡二郎上京赶考后另娶,最后遭天谴的故事。”柳莺儿小声给马骥解释。

锣鼓声一响,戏就开始了。首先登场的是赵贞女,穿着浅蓝色的襦裙,头上插着简单的银饰,唱腔委婉动人:“夫君上京去求官,家中诸事我承担。公婆年迈需照料,只盼夫君早归还……”

马骥听得很认真,心里却在吐槽:“这蔡二郎也太渣了吧?老婆在家伺候公婆,他倒好,上京赶考就另娶,典型的‘凤凰男’啊!要是在现代,早就被网友骂上热搜了。”

接着,戏演到蔡二郎高中状元,被牛丞相看中,招为女婿。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还写信回家,说自己“已死”,让赵贞女改嫁。台下的观众顿时炸了锅,有人骂“蔡二郎忘恩负义”,还有个老太太激动地往台上扔了个烂菜叶,正好砸在扮演蔡二郎的演员身上。

“好!砸得好!”马骥也跟着起哄,被柳莺儿瞪了一眼,才乖乖闭嘴。

戏继续演,赵贞女接到信后,悲痛欲绝,却还是坚持照顾公婆。后来公婆去世,她没钱下葬,只能靠乞讨一路上京寻夫。这段戏演得格外感人,赵贞女的唱腔凄切,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台下的观众都红了眼,有的还掏出帕子擦眼泪。

马骥也觉得鼻子有点酸,但还是忍不住吐槽:“这剧情也太虐了吧?就不能给赵贞女开个金手指吗?比如路上遇到个王爷,认她做干女儿,给她钱,让她上京后直接打脸蔡二郎和牛小姐?”

柳莺儿白了他一眼:“戏文要的就是悲欢离合,要是都像你说的那样,还有什么意思?”

“那也不能这么虐啊!”马骥不服气,“而且节奏太慢了,赵贞女走了三年,台上就走了几个圆场,说了几句台词,这也太‘注水’了!要是拍电视剧,这能拍二十集,还能加些支线剧情,比如路上遇到强盗,被侠客所救,或者遇到其他赶考的书生,互相帮助。”

柳莺儿没再理他,专心看戏。马骥也只好继续看,可心里的“改编欲”又冒了出来——他可以把这个故事改成“赵贞女逆袭”:赵贞女上京后,没去找蔡二郎,而是用自己的刺绣手艺开了家绣坊,还利用现代的经营理念,比如搞“会员制”“定制款”,把绣坊越做越大,最后成了临安城里有名的“女老板”。蔡二郎后来被牛丞相抛弃,穷困潦倒,看到赵贞女的风光,后悔不已,最后孤独终老。

戏的结局是“马踏赵贞女,雷劈蔡二郎”——蔡二郎不认赵贞女,还派人用马踩她,结果天上打雷,把蔡二郎劈死了。台下的观众一片叫好,觉得“善恶有报”。

散场后,马骥还在琢磨:“这个结局太牵强了,靠天谴解决问题,不如让赵贞女用法律手段告蔡二郎,比如告他‘重婚’‘遗弃’,让官府判他有罪,这样更真实。”

“古代哪有什么‘重婚罪’?”柳莺儿无奈地说,“戏文就是要劝人为善,告诉大家不要忘恩负义,天会惩罚坏人的。”

马骥点点头,心里却明白了——南戏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教化工具”,用故事告诉百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过,他也觉得南戏的形式很有趣——有唱有念,有演有打,还有现场互动,比说书更立体,更有感染力。

“柳莺儿,”马骥突然说,“我们可以把我的话本改成南戏啊!比如《赘婿逆袭》,让苏文卿在台上唱自己的遭遇,再加上武打场面,肯定比话本更火!”

柳莺儿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南戏都是老本子,很少有人演新的。而且你的故事太离谱,观众不一定能接受。”

马骥没气馁,心里已经开始构思——他要写一个适合南戏的故事,既有传统的“善恶有报”,又有现代的“逆袭爽点”,让临安的百姓既看得过瘾,又能接受。

他摸了摸胸口的挂坠,挂坠在看戏时一直很温热,像是在吸收南戏里“音乐、表演、故事”融合的能量。这种能量比说书更醇厚,更立体,让挂坠的光芒都变得柔和了些。他知道,这次南戏之行,不仅让他见识了古代的“连续剧”,更让他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把现代故事和传统艺术结合,说不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