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7章 开窑瞬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魔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章 开窑瞬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魔法

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烧制和随后一天的冷却,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开窑。这一天,整个窑场都沸腾了,不仅窑工们早早地来到了窑场,连镇上的居民、附近的商人都闻讯赶来,想亲眼见证这场“泥土变珍宝”的奇迹。

窑场的气氛凝重中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窑工们,包括那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师傅,都聚集在窑门前,脸上混合着期盼、紧张,甚至是一丝虔诚。他们穿着干净的衣服,有的手里拿着香烛,有的手里拿着祭品,准备在开窑前祭拜窑神。马骥也早早挤到了最前面,伸长脖子,心跳得跟打鼓一样,比窑主还激动。

“开窑前要祭拜窑神,祈求窑神保佑,一窑瓷器都能完好无损。”旁边的老窑工说,“这是老规矩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马骥点点头,看着窑主点燃香烛,带领大家跪拜在窑神的牌位前,嘴里念念有词:“窑神爷爷,今日开窑,祈求您保佑釉色均匀,瓷器完好,弟子们定当奉上厚礼!”说完,窑主还把一杯酒洒在窑门前,酒液在泥地上渗开,形成一个小小的圆圈。

祭拜完毕,窑工们开始拆窑门。拆窑门是个细致活,不能用蛮力,只能用小锤子一点点敲掉封窑的砖和泥浆。窑工们轮流上阵,每敲掉一块砖,都会小心翼翼地放在旁边,生怕碰坏了里面的瓷器。随着砖一块块被拆下,窑门渐渐露出了一个缝隙,一股热浪夹杂着烟火和瓷器的特殊气味涌出,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快了!快了!”有人兴奋地喊道。当最后一块砖被拆下,窑门完全打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窑室内一片通红,虽然已经冷却了一天,但温度依旧很高,能清晰地看到热气从窑内升腾起来,像一层薄薄的雾。窑工们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窑内,开始搬运匣钵。

首先被搬出来的是一摞匣钵,放在窑前的空地上。窑主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第一个匣钵——匣钵盖被轻轻揭开,里面是几个雪白的碗!碗的釉面光滑如玉,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碗口圆润,碗壁轻薄,对着光看,能看到淡淡的影子。“成了!是上好的白瓷!”有人欢呼起来,周围的人也跟着鼓掌,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接着,更多的瓷器被取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魔法开始显现——有的瓷器呈现出理想的影青色,如同湖水般清澈,白中泛青,青中透白,像玉一样温润;有的则因窑位或细微的配方差异,呈现出米白、浅灰、浅黄等不同色调;偶尔有一两件,釉色流淌变化,形成了意想不到的美丽纹理,比如有的碗口边缘呈现出一圈淡淡的青色,碗底则是白色,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引起一阵惊叹。

马骥看得眼花缭乱,大呼小叫,比窑主还激动:“哇!这个碗!透亮得像玻璃!”“快看那个瓶子!这青色!绝了!比我在汴京见过的任何瓷器都好看!”“哎呦!这个盘子釉色不太匀,左边深右边浅,可惜了……不过这种渐变效果也挺有艺术感的嘛!像日落时分的天空!”

他看到一件特别完美的影青刻花碗,釉色均匀,刻花清晰——碗身上刻着缠枝莲纹,线条流畅自然,花瓣的层次分明,仿佛能闻到莲花的清香。马骥爱不释手,下意识就想抱起来亲一口,旁边眼疾手快的窑工一把拦住他:“小心!烫!而且易碎!这碗薄得很,一摔就碎!”

马骥这才反应过来,讪讪地缩回手,但目光依旧死死盯着那件瓷器,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他注意到,那件碗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印记,像是一个“王”字,便好奇地问窑工:“这是什么?是窑主的标记吗?”窑工点点头:“是啊!每个窑场都有自己的标记,方便客人辨认。这个‘王’字,就是我们窑场的标记。”

当然,开窑并非总是喜悦。也有不少次品和废品被搬出来——有的瓷器变形塌陷,像被踩过的面团;有的釉面开裂(“惊釉”),像蜘蛛网一样布满了细小的裂纹;有的粘在了匣钵上,取下来时不小心碎成了两半;有的颜色灰暗或被烟熏火燎,失去了瓷器应有的光泽……每当看到这些,马骥就忍不住捶胸顿足,替工匠们感到惋惜。

他捡起一块开裂的瓷片,对着阳光仔细看——瓷片的釉面很光滑,颜色也很均匀,就是中间有一道长长的裂纹,从碗口延伸到碗底。马骥又开始他的“马后炮”分析:“我看啊,这个可能是升温太快,坯体收缩不均导致的开裂。这个釉面起泡的,估计是釉料里杂质多了点,或者烧成温度没控制好,里面的气体没排出来……”他依旧试图用他那套“科学理论”来解释失败原因,虽然没人听得懂,也没人在意他事后的“诸葛亮”。

但无论如何,当看到那些成功的、美丽的瓷器一件件从窑火中诞生时,那种从平凡泥土到温润玉器的蜕变,那种凝聚了无数汗水与智慧后的成就感,深深震撼了马骥的心灵。他想起了拉坯师傅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想起了利坯师傅专注的眼神,想起了画坯师傅细腻的笔触,想起了装窑师傅精准的手法,想起了烧火师傅熬夜守窑的身影——每一件瓷器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都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胸口的挂坠在开窑的瞬间,仿佛与那迸发而出的光华和灵气产生了强烈共鸣!它剧烈地震颤着,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明亮光芒,疯狂地吸收着这泥土经过烈火淬炼后,转化为艺术品的巨大成就能量,以及那偶然诞生的、独一无二的完美器韵。挂坠变得滚烫,仿佛也刚刚经历了一场窑火的洗礼,光芒中带着一丝温润的釉色,像那件完美的影青刻花碗一样,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