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青霜剑魂录 > 第361章 太湖迷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月的太湖烟波浩渺,芦花胜雪。

乌篷船驶入西山岛水域时,冷云霓注意到沿岸渔家皆门窗紧闭,连渔船都拖上了岸。桅杆上系着的白布条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某种警示。

“半月前开始,夜里有绿灯笼漂在水上。”船夫缩着脖子指向远处,“见过的人都得了癔症,满嘴胡话。”顺着他颤抖的手指,楚随云看见水雾中隐约有座废弃水寨,牌匾上“镇南将军府”的字迹被新漆覆盖,改成了“江南织造局”。

醉渔翁灌了口酒,眯眼打量那片建筑:“曹谨义把税银都花在修碉楼上了。”只见水寨四周新建了八座箭楼,楼顶架着弩机,巡逻的官兵佩刀款式统一,步伐整齐得不像寻常衙役。

冷云霓用青霜剑挑开船板夹层,取出个油布包。展开是圣女临死前画的地图,太湖某处标着沉船符号,旁边小字注着“子时三刻,水鬼抬轿”。她指尖划过符号,剑鞘忽然传来轻微震动——水底有东西与青霜剑产生了共鸣。

当夜子时,三人乘小舟潜入目标水域。月光被浓雾吞没,水面漂来阵阵腐臭。楚随云以秋水剑探路,剑尖触到某种绵软物体,挑起来竟是半张泡胀的人皮,脸颊部位刺着蜘蛛纹身。

“是唐门弃徒。”醉渔翁用酒洗剑,“看来惦记沉船的不止我们。”

雾中突然响起梆子声。十二盏绿灯笼从水底升起,围着小舟打转。灯笼里蹲着拳头大的蟾蜍,腮帮鼓动时发出类似人语的咕噜声。冷云霓将茶叶嚼碎撒入水中,蟾蜍纷纷沉底。但灯笼仍悬浮着,逐渐拼成个箭头形状,指向水寨方向。

“调虎离山。”她突然挥剑斩向左侧水面,剑气激起的浪花里闪过一道黑影——左撇子剑客的残影!

水寨库房重兵把守,却安静得反常。楚随云撬开侧窗,见院内堆着几百口贴封条的箱子,箱体渗出暗红液体,空气里弥漫着血腥混着草药的味道。醉渔翁认出箱角火漆印是军械监制式,而草药味是金疮药配方。

冷云霓摸到库房最深处的暗门。门锁已被利器破坏,室内躺着七具官兵尸体,致命伤皆在喉头,伤口边缘发黑——是唐门毒砂所致。暗室中央的铁箱敞开着,里面只剩些碎羊皮纸,残留的墨香与沈墨心札记同源。

“社稷图残片被截胡了。”醉渔翁从尸首指甲缝里抠出些金屑,“这是宫造金箔,曹谨义手下用不起。”

此时院外忽然喧哗。透过窗缝,只见曹谨义穿着蟒袍疾步而来,对着空铁箱浑身发抖:“废物!这可是王爷要的...”话未说完,他猛地抽刀劈碎木箱,碎屑中飘出张药方,标题写着“续命丹”。

撤退时,楚随在芦苇丛发现艘破船,舱底刻着镇南将军府家徽。他在舵轮夹层找到本潮损的航海日志,最后几页用朱砂写着:“腊月十八,沈姑娘赠图,嘱托沉船。曹公窥视,恐生变故。”

冷云霓盯着“曹公”二字,想起锁龙台上曹谨行临死前的异常。她掰断青霜剑鞘末端,露出中空部分,里面藏着卷薄如蝉翼的丝帛——竟是社稷图缺失的关键部分!丝帛边缘有烧灼痕迹,似是被人匆忙撕下。

“师父早知道有人窥伺,”她将丝帛浸入湖水,帛上显现出山脉纹理,“她把真图拆成了三份。”

雾散时分,湖心岛传来钟声。三人望去,见静仪师太站在望湖亭里,手中佛珠串着枚梅核。她朝这边合十一拜,身影消失在前来迎接的官轿中。

“连静仪都成了曹谨义的座上宾。”醉渔翁捏碎酒壶。

冷云霓望向水天相接处,那里有艘官船正扬帆北上。船头立着个戴斗笠的汉子,左手始终按在剑柄上。

太湖的迷雾散了,朝堂的迷雾才刚刚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