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食品仓储区那令人心安的充盈景象还历历在目,但指挥中心内弥漫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成就感和振奋,而是掺杂了金融警报升级带来的凝重,以及对外部神秘势力活动加剧的警惕。生存的基石需要夯实,但扞卫生命、对抗疾病与创伤的防线,更需要争分夺秒地构筑。

陈默的决策果断而明确——“目标,药品库”。

与食物采购那种相对“粗放”的、可以隐藏在庞大国际贸易流中的模式不同,药品,尤其是处方药、管制类化学品和尖端医疗设备,其采购和转移的难度与风险,呈几何级数上升。这不仅关乎金钱和渠道,更直接触及各国严密的医疗监管体系和国家安全红线。

“金融方面的压力,我来顶住。”陈建国揉了揉眉心,眼中带着血丝,但语气斩钉截铁,“律师团队正在准备更详尽的‘商业计划书’和‘技术合作备案’,就算要牺牲掉阿尔法信托,也必须为我们争取到转移药品库的关键窗口期。小默,你放手去做,但要更加小心。”

陈雪面前的屏幕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不断滚动的全球药品采购清单和物流信息,另一半则是实时监控着FAtF可能的下一步动作,以及那个愈发活跃的“净世会”前哨信号。“哥,我已经重新梳理了所有药品采购渠道,启用了最高级别的加密通讯和资金隔离通道。目标仓库的安防屏蔽可以保证,但运输链路上的风险……依然存在。另外,‘净世会’的信号源似乎在尝试 triangulation(三角定位),虽然距离我们还很远,但他们显然在加大搜寻力度。”

“明白。”陈默点头,他看向弟弟,“浩子,仓储区那边,药品库的恒温恒湿、无菌分区和特殊货架都调试完毕了吗?”

“全部就绪!”陈浩拍着胸脯,“按照苏婉姐提供的最高标准,划分了抗生素区、麻醉剂区、心血管药物区、外科器械区、诊断设备区……连中药柜都给你准备好了,绝对专业!”

李秀娟和苏婉医生站在一起,两人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清单,那是她们根据末世常见疾病、创伤类型以及家人潜在健康风险,精心罗列出的核心药品和器械目录。苏婉的脸上带着医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些物资,在未来意味着无数条可以被挽救的生命。

“陈默,”苏婉开口道,“第一批优先转移的,是广谱抗生素、强效麻醉剂、急救药品和基础手术器械。这是建立最低限度医疗保障的底线。尤其是麻醉剂和抗生素,在末世是有价无市的战略资源,必须确保绝对安全和充足。”

“放心吧,苏婉姐。”陈默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精神力在深度休息后恢复了七成左右,虽未至巅峰,但足以支撑一次精心策划的、目标明确的药品转移行动。

行动代号——“生命线”。

第一次穿梭的目标,锁定在东南亚某国一个名义上隶属于某大型跨国医药公司,实则已被陈家通过复杂股权结构秘密控制的区域性配送中心。这里储存着海量的基础药物和医疗器械,流通量大,不易引起特别关注。

夜幕降临,在陈雪精准的远程操控下,配送中心的监控系统进入了预设的“维护循环”。陈默的身影出现在空旷而巨大的仓库中。与食品仓库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堆积不同,这里充满了化学品的特殊气味,冰冷、整洁,一排排高大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各种颜色的药盒、瓶装注射液以及密封的医疗器械箱。

他的手掌按在标注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纸箱上。意识沉入空间,成箱的抗生素瞬间消失。紧接着是旁边的“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他如同一个精准的收割者,在药物的海洋中快速穿行,将苏婉清单上标记为“紧急”和“高耗”的品类,成批次地纳入静止空间。

除了口服药和注射液,大量的静脉输液袋、注射器、针头、消毒酒精、碘伏、纱布、绷带、缝合线等基础耗材也被一扫而空。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在缺乏工业生产的末世,每一件都弥足珍贵。

第一次搬运,主要是夯实基础医疗的“地基”。

返回“方舟”药品库,陈默将物资“倾倒”在指定区域。早已等候在此的苏婉和李秀娟立刻上前,在陈浩的协助下,开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归位。苏婉熟练地检查着药品的包装、批号和有效期,李秀娟则按照指示,将不同的耗材放入对应的无菌柜中。整个过程安静、迅速、有条不紊。

短暂的休整后,陈默开始了第二次穿梭。这一次的目标,风险等级显着提高——欧洲某国一个专门处理管制类药品和特殊化学试剂的保密仓库。这里储存着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强效麻醉镇痛药,以及用于癌症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重症药物。这些药物的流通受到极其严格的国际公约管制。

陈雪的电子伪装在这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不仅屏蔽了监控,还伪造了来自“上级监管部门”的电子调令和海关特殊许可,为陈默的“搬运”行为披上了一层看似合法的外衣。但即便如此,陈默的行动也必须更加迅捷和隐蔽。

仓库内的安保明显森严许多,不仅有电子锁,还有物理锁和重量感应报警系统。但这些在陈默的空间感知面前形同虚设。他如同无形的幽灵,绕过所有障碍,直接出现在核心存储区。

冰冷的不锈钢柜子里,摆放着一个个带有明显警示标识的小盒子。陈默没有丝毫犹豫,将其连同旁边储存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等急救药品尽数收入空间。他甚至找到了一个专门存放疫苗的低温冷柜,里面有着各类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等,也毫不犹豫地一并带走。这些,都是未来应对意外和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

当这些足以在黑市上掀起腥风血雨的管制药品和急救药安全出现在“方舟”药品库时,苏婉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有了这些,意味着很多复杂手术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成为了可能。

第三次穿梭,陈默将目光投向了更尖端的领域——诊断和治疗设备。

目标位于北美一个高科技医疗设备公司的中转库。这里存放着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电动吸引器、以及整套的微创手术器械和腹腔镜设备。

这些东西体积庞大,结构精密,对存放环境要求高,搬运难度极大。陈默不得不更加精细地操控空间,将设备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多次进行转移。每一次收取和释放,他都小心翼翼,确保这些娇贵的仪器不会在空间转移过程中受到任何损伤。

当他将最后一台核心设备——一台小型的数字化x光机成功搬运回“方舟”,并看着陈浩和苏婉紧张地进行安装调试时,即便是以他的意志力,也感到了一阵深深的疲惫。精神力的消耗如同水银泻地,虽然单次不如跨洲搬运剧烈,但多次、高精度的连续操作,对心神的损耗同样巨大。

然而,成果是显着的。

此时的“方舟”药品库,已经初具规模,从一个空荡荡的地下空间,变成了一个设备先进、药品齐全、分类科学的地下综合医疗中心的雏形。

一侧是顶天立地的药品货架,密密麻麻的药盒按照药理作用分门别类,如同一个微缩的药剂学图书馆。

另一侧是各种闪烁着指示灯的尖端医疗设备,它们安静地矗立着,代表着末世中近乎奢侈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中间的区域,摆放着无菌手术台、无影灯和麻醉机,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型手术室已然成型。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气味和药品的独特芬芳,这是一种代表着“生”的希望的味道。

就在陈默准备进行最后一次,针对中草药和维生素补充剂的补充搬运时,陈雪急促的声音再次通过耳麦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峻:

“哥!立刻终止行动!返回指挥中心!”

“我们刚刚截获到一段模糊的、指向性极强的加密信号,来源无法完全确定,但信号特征与‘净世会’高度吻合!内容……似乎是关于‘空间异常波动’和‘能量追踪’!”

“他们……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陈默的心猛地一沉。

药品库的转移才刚刚完成核心部分,“生命线”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牢固程度。

而敌人,似乎已经将探测的触角,伸向了他们最为依赖,也最为隐秘的领域——空间能力本身!

风雨,已不再是欲来,而是真正地,拍打在了“方舟”那尚未完全关闭的舷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