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重生我的保垒无敌家族 > 第104章 武器之路·国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静默”状态下的“方舟”,如同潜入深海的巨鲸,收敛了一切可能外泄的光与声。对外通讯降至最低限度,只保留最基础的被动信号接收;陈默的空间穿梭能力被严格限制,非生死攸关,绝不再动用。堡垒内部,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宁静,每个人的心头都仿佛压着一块巨石,既有对“净世会”未知威胁的忌惮,也有对物资储备尚未完全就绪的焦虑。

然而,生存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最后一道防线的构筑,绝不能因外部的威胁而彻底停滞。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任何道理和秩序都是脆弱的。陈默深知,在即将到来的、弱肉强食的末世里,能够守护这满仓物资和家人的,除了坚固的堡垒,更要有足以让任何觊觎者胆寒的武力。

“外部压力越大,内部的拳头越要硬。”陈默在家庭会议上,目光扫过每一位家人,“药品库已初步成型,接下来,是时候打开‘武器之路’了。在我们还能相对‘合法’地获取时,必须完成基础武备的积累。”

陈建国沉稳点头:“没错。末世之中,怀璧其罪。我们没有林凡那样的‘战斗系统’,也没有‘净世会’可能掌握的黑科技,我们能依靠的,就是提前准备、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

武器的获取,比食物和药品更加敏感和危险,尤其是在国内。大规模的、制式化的热武器想都不要想,那无异于自寻死路。陈默制定的“武器之路”,分为清晰的国内与国际两步。而国内部分,核心在于“合法”、“隐蔽”与“实用”。

负责这一块的,是拥有军方背景和渠道的陈锋。他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坚毅,眼神中透露出军人的严谨。“国内部分,主要目标是获取高质量冷兵器、防护装备、部分受管制程度较低的远程武器及其配件,以及尽可能多的训练消耗品。”

行动在高度保密和分散化的情况下展开。陈锋动用了前世记忆中以及今生通过父亲老战友张叔建立起来的所有可靠渠道,这些渠道彼此独立,互不知情,将风险降至最低。

第一批送达秘密中转点的,是冷兵器的精华。

并非市面上那些华而不实的工艺品,而是真正出自名家之手或正规军工企业生产的杀人利器。

数十把采用高碳钢、精心锻造热处理的开山刀,刀身厚重,刃口锋利,兼具劈砍的威力和一定的耐用性。它们被油纸包裹,装在不起眼的木箱里,由陈默通过极短距离、几乎不产生空间波动的闪烁,分批运回。

同样数量的战术匕首,尺寸更小,更适合近身格斗和日常 utility 使用,钢材和工艺同样顶尖。

还有多功能工兵铲,既是工具,在必要时也是可怕的武器。

以及,陈默特别要求的,二十张军用级别的复合弩和与之配套的上千支猎杀弩箭。弩,在末世初期,是比枪支更具优势的武器——无声、无光、弹药相对容易补充(初期可以回收),并且在国内的法律灰色地带,获取难度远低于制式枪支。这些弩来自某个为特殊部门供货的厂家,精度和威力都远超民用产品。

当这些冰冷的钢铁造物被整齐地陈列在新建的“武器库”特定区域时,即便隔着透明的防尘罩,也能感受到那股森然的杀气。陈浩兴奋地抚摸着冰冷的弩身,而李秀娟则下意识地避开了目光,她还需要时间适应这些代表着暴力与杀戮的工具。

紧接着,是个人防护装备。

通过不同的体育用品公司和安保公司订单,大量的高质量防刺服、战术背心、作战靴、护膝护肘、防割手套被采购进来。这些装备虽然无法抵挡步枪子弹,但对于丧尸的抓咬、以及人类冲突中的冷兵器劈刺和流弹,有着至关重要的防护作用。陈默要求每人至少配备两套,并根据体型调整。

此外,还有数十顶符合军用标准的防暴头盔和与之配套的防爆盾牌。这些在防守堡垒入口或狭窄通道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后,是训练与消耗。

陈锋深知,再好的武器,不会使用也是烧火棍。他通过特殊渠道,搞到了大量的训练用模拟弹(用于枪支练习)、空包弹、以及海量的冷兵器训练用未开刃刀剑和护具。同时,还有数量惊人的弓箭、弩箭的靶子和替换零件。

最让人惊喜的是,他居然设法弄到了几套激光模拟交战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尽可能接近实战的情况下,进行对抗训练,极大地提升军人的战术素养和实战心理承受能力,而又不会产生弹药消耗和安全隐患。

武器的入库过程,同样充满了紧张。每一次陈默进行短距搬运,陈雪都紧盯着内部传感器,生怕那神秘的“空间异常探测”再次出现。幸运的是,或许是距离足够近,波动足够微弱,整个国内武器储备阶段,并未触发任何警报。

陈锋的角色,也从单纯的采购者,迅速转变为教官和武器管理员。他在武器库旁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武器维护区,里面摆放着全套的武器保养工具、研磨设备、校准仪器。他亲自示范,教导家人如何拆卸、清洁、保养手中的每一件武器,从简单的匕首到复杂的复合弩。

“记住,在末世,你的武器就是你最可靠的伙伴。你必须了解它、信任它、照顾好它,它才会在关键时刻救你的命。”陈锋的声音严肃,手把手地教着弟弟妹妹如何给弩机上油,如何检查弓弦的磨损。

李秀娟在陈默和陈锋的鼓励下,也第一次拿起了一把小巧但锋利的战术匕首,在陈锋的指导下,学习最基础的握持和刺击动作。她的手在微微颤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为了守护这个家,她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

当最后一批用于制造简易爆炸物的化工原材料(以“工业实验”名义极其谨慎地购入)被陈浩密封存放进特殊防爆柜后,“武器之路”的国内部分,宣告圆满完成。

此时的武器库,虽然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杀器”,但已然具备了相当的威慑力和实战能力。精良的冷兵器、齐全的防护装备、无声的弩箭、以及充足的训练资源,足以让陈家在末世初期应对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冲突,无论是面对丧尸还是不怀好意的人类。

陈默抚摸着冰冷的开山刀刀背,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和质感。这不仅仅是金属,这是秩序崩坏后,守护秩序的最终凭依。

“国内部分,解决了‘有’的问题。”陈默放下刀,目光投向西方,仿佛穿透了层层岩壁,看到了大洋彼岸的某些地方,“但要想真正‘无敌’,要想在面对林凡那样的势力或者‘净世会’的武装时拥有底气,我们还需要更强大的火力。”

“国际部分,准备的怎么样了?”他看向陈雪。

陈雪立刻调出几个加密的通讯界面,上面显示着一些用暗语交流的信息流。“几条线都在同步进行,过程比国内曲折得多,风险也更大。但第一批‘硬货’,预计在四十八小时内,会抵达公海预定交接点。”

陈默点了点头。

国内的“盾”与“矛”已经铸就,接下来,是时候去获取能够打破僵局的“剑”了。而那条通往“剑”的国际之路,注定充满了更多的未知与血腥。金融的警报尚未解除,“净世会”的窥视如芒在背,新的冒险,又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