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重生我的保垒无敌家族 > 第154章 内部规则细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生存日志》的建立,为长期的生存奠定了数据和认知的基础。但陈默深知,再完善的记录和分析,若没有与之匹配的、铁一般的内部纪律作为支撑,也终将是空中楼阁。堡垒的坚固,不仅在于外墙与武器,更在于其内部每一个成员近乎本能的规范操作。

在初步的《“守望者”堡垒生存守则》基础上,陈默召集家人,开始了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的内部管理条例制定。这一次,讨论的氛围更加务实,每个人都结合自身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体会,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条:绝对声音管制条例。

陈默首先强调了这一点,他调出了之前丧尸对声音反应的记录数据。“外部是‘听觉’的世界。任何非必要的声响,都可能成为吸引亡灵的丧钟。”他细化规定:

· 生活区: 禁止喧哗,交谈需控制音量。娱乐活动(如观看下载的影视剧、听音乐)必须使用耳机。所有设备运行需选择静音或低噪音模式。

· 工作及训练区: 武器操作(非实战)尽量在隔音效果更好的指定区域进行,如靶场。器械碰撞需垫隔音垫。小组战术演练时,通讯以手势和最低限度的耳麦通讯为主。

· 突发情况: 如不慎制造较大声响,当事人需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并提升周边区域警戒级别,观察外部反应。

陈锋补充道:“日常行走也要注意,尤其是穿着硬底鞋在金属通道上,需要考虑加装软质脚垫或更换软底鞋。”

第二条:严格灯光管制条例。

陈默调出堡垒结构图,标注出所有对外窗户、观察孔及通风口的位置。“光线,同样是暴露坐标的风险源。尤其是在这片近乎永恒的黑暗中,一点光芒都如同灯塔。”

· 对外遮蔽: 所有可能对外透光的窗户、观察孔,均已加装物理遮光板或单向反射膜,日常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夜间,非必要不开启任何可能泄光的对外通道。

· 内部照明: 采用分区、分级照明系统。通道、公共区域使用最低限度照明(冷光源,能耗低)。个人生活及工作区域照明需控制光线散射,避免直接照射向遮蔽薄弱点。

· 紧急照明: 除指挥中心和关键岗位,其余区域尽可能减少常明灯光,推广使用个人头灯或便携光源,做到人走灯灭。

李秀娟主动提出:“日常做饭、缝补这些活计,我可以在生活区角落,拉个厚帘子隔开光。”

第三条:有机废物及垃圾处理规程。

这一点,陈默尤为重视,他指着生存日志中关于丧尸嗅觉敏锐的记录。“我们产生的任何有机废弃物,尤其是厨余垃圾和个人排泄物,都是潜在的气味信标。”

· 分类处理: 严格实行垃圾干湿分类。无机垃圾(如包装、损坏工具)经消毒后暂存,寻找未来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可能。

· 有机废物: 厨余垃圾经高温消杀、脱水处理后,尝试用于特定作物(如蘑菇)的培养基实验,或经深度碳化处理。排泄物处理是重中之重,采用特制化学降解马桶,分解后的残渣需进行二次高温高压灭菌,并密封储存于特定防渗漏、防气味扩散的容器中,定期由陈默利用空间能力,转移至远离堡垒的预定深坑进行封存。

· 气味管理: 所有垃圾储存点需定期喷洒气味中和剂或掩盖剂。人员个人卫生也需注意,使用无香或淡香洗漱用品。

第四条:资源使用配额与监督制度。

尽管储备丰富,但陈默坚持将“节俭”刻入每个人的习惯。

· 用水配额: 虽然水循环系统能保证基本无限供应,但仍设定人均每日淡水(用于饮用、高级清洁)配额,鼓励一水多用。淋浴时间严格限制,采用节水型设备。陈浩负责监控水循环系统效率,确保无隐性浪费。

· 能源配额: 除保障堡垒基本运行和防御的能源外,个人及家庭娱乐用电设定上限。推广使用人力发电设备(如固定自行车充电)作为补充,既锻炼身体,又节约能源。

· 物资申领: 所有非配给物资的申领,需通过陈建国或李秀娟登记,说明用途。工具、设备实行“谁使用,谁负责保养,谁归还”的原则。

陈浩看着那条用水配额,挠了挠头:“哥,我这搞技术调试,有时候需要大量清洁用水……”

陈默回答:“特殊情况,特殊申请,说明必要性,由爸妈和我共同评估批准。原则是杜绝无意识的浪费,而非扼杀必要需求。”

这些细化的条例,初看有些繁琐,甚至不近人情。但家人都明白其背后的沉重意义。每一次轻声细语,每一次熄灭不必要的灯光,每一次对垃圾的严格处理,每一次拧紧水龙头,都是在为这座孤岛般的堡垒,增加一份不被外界“猎手”发现的筹码。

陈默将讨论确定的所有细则,逐一录入《生存守则》文档,形成了一套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可执行、可监督的内部管理条例。

“规则的意义,在于执行和监督。”陈默最后强调,“从明天起,我们将严格按照此条例生活。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任何人违反,无论缘由,需在家庭会议上做出说明。我们要把这些条例,变成和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

规则的细化为堡垒内部的运转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当这些外在的约束逐渐内化为每个人的本能后,一种属于“守望者”独有的、在末日中寻求秩序与希望的日常节奏,也将随之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