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重生我的保垒无敌家族 > 第176章 加固外围防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默的判断像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水面,在堡垒核心成员间激起了层层涟漪。晚餐时分,家庭餐桌上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简单的三菜一汤(得益于种植层的新鲜产出和李秀娟的巧手)冒着热气,但众人的食欲似乎都受到了影响。

陈默没有浪费时间,他言简意赅地向全家通报了下午监控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判断:“……情况就是这样。城市正在崩溃,幸存者外流是必然趋势。枫林度假村作为前沿据点,很快就会吸引更多目光。我们必须假设,最快几天,最迟一两周,就会有人类幸存者团体,带着敌意或仅仅是绝望,摸到我们的家门口。”

他目光扫过家人:“丧尸的威胁是恒定的,但人类的威胁是变量,且更具破坏性。我们之前的防御体系,主要针对丧尸和中小型野兽,对于有组织、有智慧、可能携带武器的人类团体,还不够。”

陈建国放下筷子,眉头紧锁,作为前期的质疑者到现在的内务总管,他思考问题更趋务实:“默娃说得对。堡垒主体固若金汤,但外围不能轻易让人摸进来。真到了被围困那一步,就算打不进来,我们也成了笼中鸟,太被动了。”

陈锋眼神锐利,接口道:“军事上讲,纵深防御是关键。我们需要扩大预警范围,建立多道防线,延缓、消耗、并最终瓦解任何入侵企图。现有的摄像头和电网是明的,还需要更多暗哨和陷阱。”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正用筷子无意识戳着米饭的陈浩。他是家族的技术核心,堡垒的很多自动化防御都出自他的手笔。

陈浩感受到目光,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一个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特有的光芒:“哥,爸,大哥,我明白了。现有的监控网络覆盖了堡垒周边一公里,主要是光学和热成像。针对人类威胁,我们需要更隐蔽、更多样化的感知层。”

他饭也不吃了,直接跑到旁边拿起他的电子绘图板,一边快速勾勒一边解释:

“第一,扩大震动传感器网络。我之前在电网外围埋设了一些,但密度和范围都不够。人类脚步、车辆震动频率和丧尸的拖沓行走差异很大,我们可以通过算法优化进行区分。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向外延伸五百米,重点布设在所有可能通行的路径、山谷入口、以及度假村朝向我们的山坡上。采用太阳能供电和低功耗无线传输,埋设深度和伪装需要精心设计。”

他快速画出了一张传感器布点示意图。

“第二,增加被动式红外和声音监测桩。这些东西不主动发射信号,极难被探测到,只能通过特定频段被动接收热源和异常声波。可以伪装成枯木、石块,布设在震动传感器网络的间隙,形成交叉验证。”

“第三,”陈浩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无人机巢穴网络,部署一批超低功耗的‘仿生监控探头’。”

他在绘图板上画出了一个类似小鸟或大号昆虫的草图。

“外壳用3d打印,模仿本地常见的鸟类或大型昆虫形态,内部集成微型摄像头和信号发射器。它们可以停留在树枝、岩石上,进行定点监视,或者由无人机进行短距离投送,实现机动布控。电量有限,但作为特定区域的补充监视手段,隐蔽性极高。”

陈默认真听着,不时点头。陈浩的思路清晰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不仅考虑了技术实现,更兼顾了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需要什么资源?”陈默直接问道。

“材料库里大部分都有,震动传感器和红外监测桩的核心元件我们囤积了很多。仿生探头的外壳打印材料和微型摄像头需要消耗一些库存,但完全可以承受。主要是人手和时间。”陈浩回答。

“人手不是问题。”陈建国立刻表态,“非核心的搬运、挖坑、伪装工作,我可以组织前哨站信得过的居民参与,严格按照划定的区域和规程操作,不会泄露堡垒核心位置。”

陈锋也点头:“我和老周可以带护卫队负责警戒和掩护,确保施工安全。”

“好。”陈默一锤定音,“浩子,你立刻完善设计方案和布防图,列出所需物料清单。爸,你负责协调前哨站人力,组织可靠的施工队。哥,安全就交给你。小雪,你需要提供最新的高精度地图支持,并确保所有新布设的传感器能无缝接入我们的监控网络,建立独立的预警分级和触发机制。”

“明白!”

“没问题!”

“交给我!”

家庭会议迅速转化为战时动员。刚刚因陈金花事件带来的些许阴霾,被紧迫的危机感和一致对外的决心所取代。

接下来的两天,堡垒及其外围前哨站如同精密的机器般高效运转起来。

陈浩几乎住在了他的技术工坊和指挥中心,双眼熬得通红,最终拿出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外围预警防御系统升级方案》,包含了数百个传感器节点的精确坐标、埋设深度、伪装要求以及复杂的信号融合判断逻辑。

陈建国展现出出色的组织能力,他从前哨站居民中挑选了十名背景清白、老实肯干、且家人都在社区内的男性,组成临时工程队。在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并被告知泄密后果后,这支队伍在陈锋带领的护卫小队掩护下,趁着夜色和黎明前的昏暗,秘密出动。

他们像一群沉默的工蚁,按照陈浩提供的图纸,在指定的山林、小路、坡地,小心翼翼地挖掘浅坑,埋设一个个香烟盒大小的震动传感器和伪装成岩石、树桩的监测桩。所有线路都被巧妙掩埋,太阳能板被调整角度,伪装成裸露的岩片或枯叶覆盖。

陈浩本人也多次穿着光学迷彩服,亲自前往关键节点进行技术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信号传输稳定。

陈雪则忙于构建新的监控子界面,将新增的数百个传感器节点纳入管理系统。她编写了新的算法,用于区分人类、车辆、丧尸甚至大型动物的震动和红外特征,设定了黄色(异常活动)、橙色(确认人类\/车辆接近)、红色(多节点确认,威胁临近)三级警报,并关联了不同的应对预案。

与此同时,陈浩的“仿生监控探头”也试制成功。几只栩栩如生的“山雀”和“大甲虫”被无人机悄无声息地投送到了枫林度假村边缘的几棵大树上,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枝头,将清晰的实时画面和声音传回了堡垒。

第三天傍晚,升级工作基本完成。

指挥中心内,全新的“外围预警层”监控界面正式上线。巨大的屏幕上,以堡垒为中心,一个半径约一点五公里的淡绿色半透明圆圈被点亮。圆圈内,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个细小的光点,大部分显示为待机的绿色。一旦被触发,它们将根据威胁等级亮起黄、橙、红三色光,并在电子地图上精确标注位置。

“所有震动传感器、红外\/声音监测桩均已上线,自检通过,信号接收稳定。”

“仿生探头一号至五号部署完毕,传输画面清晰,隐蔽性良好。”

“预警算法加载完毕,三级警报机制已激活。”

陈雪流畅地汇报着最终结果。

陈默站在屏幕前,注视着那个被无形电子屏障保护起来的区域。这道新的防线,如同给堡垒披上了一层感知的皮肤,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监控。

“测试一下。”陈默下令。

“明白。”陈雪操控一台无人机,在距离堡垒约一公里外的一处预设测试点低空飞过,并投下了一个小沙袋。

几乎在沙袋落地的瞬间,屏幕上对应区域的几个光点立刻由绿转黄,并发出低沉的蜂鸣警报。监控日志清晰地记录下事件:“区域b-07,检测到中等强度震动,特征分析:非自然坠落物,威胁等级:黄。”

警报迅速又自动解除,因为后续监测未发现持续活动。

测试成功。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些许疲惫但满足的神情。这道扩大的、更加隐蔽和智能的预警网,为他们赢得了更宝贵的反应时间。

然而,就在陈默准备让众人回去休息时,陈雪盯着主屏幕上另一个监控窗口,突然皱起了眉头。

“哥,你看这个……”她将枫林度假村边缘,一个仿生探头传回的画面放大。

画面中,夕阳的余晖下,几只游荡的丧尸行为显得有些……异常。它们不再是无目的地徘徊,而是头部微微转动,面朝同一个方向——城市的方向。然后,它们开始迈动僵硬的步伐,朝着那个方向,缓慢但坚定地移动起来。一开始只是几只,但很快,监控范围内更多的丧尸加入了这股无声的洪流。

“它们……好像在朝着城市移动?”陈浩也注意到了,疑惑地说,“之前不都是散乱游荡,或者被活物吸引吗?”

陈默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他紧紧盯着屏幕上那逐渐汇聚的、蹒跚前行的尸群。

加固了针对人类的防御,但丧尸,这个末世永恒的背景音,似乎也开始奏响新的、不祥的乐章了。

外围的防御刚刚升级,新的异动已然出现。山雨欲来,风已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