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曙光农场破土而出的新绿,如同一剂强效的活力素,注入了“守望者”的躯体。它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食物前景,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振了所有人的士气,证明了在末世之中,重建与发展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堡垒指挥中心内,陈默站在巨大的全息沙盘前,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代表势力范围的绿色区域,也没有过多关注代表威胁的红色标记,而是在几个关键节点——堡垒核心、溪谷新村、曙光农场,以及连接它们的信息与物资网络上——缓缓流转。

喜悦与希望是短暂的燃料,而一个势力能否长久存续,取决于其内在的架构能否支撑起不断增长的重量。林凡的野心、资源的瓶颈、外部未知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提醒着陈默,“守望者”不能再仅仅依赖于他个人的重生记忆和空间能力,也不能永远依靠家庭成员事必躬亲。必须建立起一套更高效、更具韧性的管理体系,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正在一旁调试新升级的堡垒内部通讯系统的陈浩,以及伏案分析着最新破译的“鹰巢”外围通讯记录的陈雪身上。

弟弟和妹妹,早已不是末世初临时那个需要他羽翼庇护的学生了。陈浩在技术上的天赋与狂热,陈雪在情报工作中的敏锐与冷静,都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了证明。是时候,给他们压上更重的担子了。

当晚,一次核心家庭会议在堡垒的生活区内召开,氛围比往常更加正式。

“曙光农场的成功开垦,证明了我们向外发展的可行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半径的扩大,事务的复杂程度呈几何级数增加。”陈默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家人,“我们不能,也无法永远将所有权力和责任都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里。我们需要建立更成熟的管理梯队,需要更多能独立思考、果断决策的骨干。”

他看向陈浩:“小浩,技术研发部门需要从依附状态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能够自我驱动、规划、并承担责任的实体。从现在起,你正式担任技术研发部部长,不仅负责堡垒和所有外围据点的技术维护、装备研发,还要着手制定长远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管理和培养手下的技术人才,并独立负责相关预算和资源申请。”

陈浩愣了一下,眼中瞬间迸发出兴奋的光芒,但随即又闪过一丝紧张。独立负责一个部门,这意味着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埋头于自己喜欢的项目,而是要面对繁琐的管理、人事协调和资源分配。

“大哥,我……”他有些犹豫。

“你可以的。”陈默语气肯定,“你对技术的理解无人能及,缺乏的只是管理的经验。遇到问题,可以请教父亲,也可以来找我。但最终的决定,需要你来做。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顶尖的技术员,更需要一个能引领‘守望者’科技方向的首席技术官。”

陈浩深吸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眼神逐渐变得坚定:“我明白了,大哥!我会做好的!”

陈默的目光又转向陈雪:“小雪,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林凡的经济封锁、‘鹰巢’的威胁、外部势力的动向,乃至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都需要精准的情报支撑。情报部也将正式独立,由你全权负责。你需要进一步扩展我们的情报网络,不仅要渗透敌人,也要与可能的盟友建立联系。情报的分析、甄别、分级上报,以及针对性的情报行动,都由你统筹。”

陈雪的反应比陈浩平静得多,她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一个习惯性动作),冷静地分析:“独立运作意味着更大的权限,也意味着更高的保密要求和决策风险。我需要建立更严密的内控机制和情报验证流程,同时,需要更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分析人员。”

“人员和资源,优先满足你。”陈默给予全力支持,“你要做的,是成为‘守望者’在暗处的眼睛和耳朵,确保我们不会在任何一场博弈中因为信息滞后或误判而陷入被动。”

“我会建立起一张覆盖我们所及范围,并能触探到更远区域的情报网。”陈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李秀娟看着儿女们被委以重任,眼中既有骄傲,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陈建国则拍了拍她的手臂,低声道:“孩子们长大了,该放手让他们飞了。”

陈默的这番安排,并非临时起意。他将技术性和情报性这两大核心且相对专业的管理工作剥离出来,交给最具潜力的弟妹,既是对他们能力的信任和磨砺,也是为整个“守望者”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从“家族式”管理向更制度化、专业化管理的初步转变。

接下来的日子,变化悄然发生。

陈浩不再是那个泡在工坊里不修边幅的技术宅。他开始召集手下的技术人员开会,讨论技术路线,分配研发任务,甚至学着如何撰写项目报告和预算申请。他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如何平衡不同项目的资源需求,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分歧,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学习和适应,身上逐渐多了几分管理者的沉稳。

陈雪的工作则更加隐秘而高效。她重新梳理了情报流程,建立了更严密的信息分级和传递制度,开始有意识地物色和培养具备情报分析天赋的人才。她派出的探子活动范围更广,与军方安全区、甚至一些独立幸存者团体的无线电联系也更加频繁和深入。她提供的情报,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附带着精准分析和应对建议的报告,为陈默的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陈默则有意识地减少了对具体技术问题和情报细节的过问,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战略规划、外部交涉和核心武力建设上。他开始更多地与陈建国讨论内政管理,与陈锋推演军事部署,将弟妹培养出来的管理能力,逐步融入到“守望者”更大的运作框架之中。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磨合的阵痛,有决策的失误,也有来自内部一些元老对新格局的微妙不适应。但陈默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定力,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却绝不越俎代庖。

他站在指挥中心,看着代表技术研发和情报网络的两个独立模块在全息沙盘上逐渐明亮、扩展,与军事、内政模块交织成一个更加复杂而有序的整体,心中渐渐安定。

人才的培养,是比开辟一片农场更加漫长,却也更加重要的播种。他播下的,是未来“守望者”能够真正独立翱翔于这片末世天空的翅膀。当陈浩和陈雪能够真正独当一面之时,他所守护的这个“家”,才能真正称得上坚不可摧。而这一天,似乎正随着他们的快速成长,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