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黎明前的黑暗,是一天中最寒冷、最沉寂的时刻。断齿谷上空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混合着泥土与死亡气息的晨雾,仿佛为这片精心布置的杀戮场蒙上了一层诡谲的面纱。

在“死亡地带”构建完毕的同时,另一张无形的大网,也以堡垒指挥中心为核心,在断齿谷及其周边空域、地域悄然张开。这是一张由科技、经验与致命火力编织而成的立体监视与打击网络,旨在成为“守望者”洞察战场、精准挥锤的眼睛、耳朵与臂膀。

第一层:天空之眼——无人机侦察网络。

指挥中心内,陈浩双眼紧盯着主控台一侧的无人机控制分屏。尽管大部分无人机已被改装为自杀攻击型,但依旧保留了相当数量的侦察单位。

数架经过伪装、噪音极低的四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如同幽灵般在断齿谷及其外围空域进行着不间断的巡航。它们飞行高度各异,有的在高空俯瞰全局,有的则紧贴树梢,进行细节侦查。

高清光学摄像机、热成像仪、甚至还有一台宝贵的合成孔径雷达,将获取的数据实时传回。屏幕被分割成多个画面:谷地入口的实时景象、热成像中代表陷阱的冰冷轮廓、雷达扫描出的地形高程模型、以及更远方,林凡部队可能出现的几条主要路径的监控视角。

“无人机阵列部署完毕,空域监控无死角。数据链稳定,已与所有火力单元共享目标信息。”陈浩的声音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冷静,向陈默汇报。他是这张天空之网的编织者与掌控者。

第二层:大地神经——传感器预警系统。

在断齿谷的死亡地带深处,以及更外围的敌军可能渗透的路径上,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东西”被悄然激活。

震动传感器被深埋在主要通道的地下,能够敏锐地感知到脚步乃至车辆履带引起的震动。

声响传感器伪装成岩石或枯木,捕捉着特定频率的声波,能够有效区分自然风声与人类活动的噪音。

红外线绊索在肉眼难以察觉的高度无声地交织,形成一道道无形的警戒线。

甚至还有一些利用末世后变异生物特性制作的“生物传感器”——某些对特定化学气味或电磁波动异常敏感的菌毯或藤蔓,其生命信号的改变会被特定仪器捕捉。

所有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通过埋设的线缆或短距无线传输,汇聚到前沿指挥节点,再实时反馈至堡垒指挥中心。一旦触发,对应的监控画面会立刻弹出,并在地图上精确标注位置,为防御方提供最宝贵的预警时间。

第三层:致命獠牙——狙击手与炮兵阵地。

在断齿谷两侧的制高点,“鹰嘴岩”与“蛇脊岭”上,老周和他麾下的狙击手们已经与岩石、苔藓融为一体。

他们身披厚重的伪装网,枪管同样经过处理,避免反光。身下是精心构筑的射击阵地,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射界,也兼顾了隐蔽与防护。透过高倍率狙击镜和微光\/热融合瞄具,他们冷静地扫描着谷地入口以及可能的敌军指挥节点位置。他们的呼吸悠长而平稳,手指虚搭在扳机护圈上,如同等待猎物的毒蛇,只待命令下达,便会用精准的子弹,在远距离上剥夺敌军的指挥与协同能力。

而在堡垒侧后方的隐蔽阵地上,几门保养良好、堪称“守望者”压箱底宝贝的81毫米迫击炮,已经昂起了修长的炮管。弹药手将一枚枚黄澄澄的炮弹从箱中取出,整齐码放在一旁。观测兵则通过无人机和前沿传回的数据,紧张地计算着射击诸元。他们无法像狙击手那样精准点杀,但当敌军集群涌入谷地时,他们将是制造死亡风暴、打乱敌方阵型的重锤!

陈默坐在指挥椅上,面前巨大的全景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画面,分别显示着无人机视角、传感器分布图、狙击手阵地状态、炮兵准备情况以及核心的断齿谷全息地图。地图上,代表陷阱的区域被标注为刺眼的红色,传感器节点闪烁着幽蓝的光点,狙击手和炮兵阵地则是沉稳的绿色三角。

信息如同江河汇海,涌入他的脑海。他不需要亲临一线,却能清晰地“感知”到整个战场的细微脉动。立体防御体系带来的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因精神力透支而暂时无法使用空间感知的缺陷。

“所有单位注意,”陈默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网络,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位关键岗位的成员耳中,“‘天罗’已张,‘地网’已布,‘獠牙’已露。”

他的目光扫过屏幕,最终落在那片被标注为最深红色的死亡谷地。

“现在,我们只需等待。”

“用我们的眼睛,看清敌人的每一步。”

“用我们的耳朵,聆听死亡的序曲。”

“然后用我们的怒火……”

他的声音冰冷而平静,却蕴含着火山爆发前的恐怖力量。

“……送他们下地狱。”

立体的防御体系,如同一位耐心的猎人,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天空之眼在巡视,大地神经在感应,致命的獠牙在暗处闪烁着寒光。

寂静的断齿谷,仿佛一个巨大的、已经上膛的枪膛。而扣动扳机的,将是敌人自己那踏入陷阱的、无可挽回的脚步。

黎明将至,杀戮将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