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日的阳光,透过宽敞窗户上加固的钢化玻璃,柔和地洒在堡垒新建的、被命名为“启明”的学堂大厅内。这里曾经是一个储备仓库,如今被改造得明亮、整洁,墙壁上贴着孩子们稚嫩的画作和工整的识字卡片,空气中弥漫着书本的墨香和一种蓬勃的朝气。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坐在这里的,不仅仅是叽叽喳喳的孩童。

白天,这里依旧是孩子们的乐园。朗朗的读书声、算术口诀的背诵声、以及对于自然知识的好奇提问声,交织成希望的序曲。陈雪、苏婉、吴教授等人轮流担任教员,传授的不仅是末世前的文化知识,更结合了现实,教导他们辨识可食用植物、基础急救、甚至简单的无线电操作和工具使用。孩子们是未来的种子,他们的教育,关乎着文明能否真正延续。

而当夜幕降临,堡垒各处的灯火次第亮起,“启明”学堂却迎来了另一批特殊的学生。

在略显昏暗(为了节省能源)但足够照明的灯光下,大厅里坐满了成年人。他们中有满脸风霜、手掌粗糙的农人,有眼神机敏、曾在外搏命的护卫队员,有在工坊里与金属零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工匠,也有负责清洁、烹饪等后勤工作的妇女。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神情却出奇地一致——带着一丝局促,更多的是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这是“启明”学堂新开设的成人夜校。

第一堂课,由内政总署一位前小学教师出身的干事主持,内容是扫盲。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字——‘家’。”教师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一个端正的楷体字。台下,几十双眼睛紧紧盯着那个简单的方块字,仿佛在凝视着某种失而复得的珍宝。

有老农眯着眼睛,粗糙的手指在桌面上笨拙地比划着,嘴里无声地念叨;有年轻的护卫队员,握惯了武器的手,此刻握着短小的铅笔,如同握着千钧重担,一笔一划地在粗糙的草纸上摹写,额头甚至渗出了细汗;也有妇女,一边听着讲解,一边下意识地看向窗外自家亮着灯火的方向,眼神温柔。

对于这些在末世中挣扎求生,早已将“识字”视为遥远记忆甚至奢侈品的成年人而言,重新拿起笔,认识第一个字,其意义远超想象。这不仅仅是为了看懂仓库物品清单或者任务公告,更是重新拾起作为“人”的尊严,是与断裂的文明再次建立连接的开始。

扫盲班只是基础。夜校的课程远不止于此,它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普及末世生存知识与塑造新社会价值观。

由陈锋或老周指派的优秀教官,会讲授《末世环境下的团队协作与战术基础》、《常见变异体识别与应对》、《基础格斗与武器保养》。这些课程并非培养战争狂人,而是让每一个居民都具备最基本的自保与互助能力,明白在危机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苏婉和医疗团队会开设《常见伤病自救与互救》、《野外草药辨识与初步应用》、《基础卫生与防疫知识》。在药品稀缺的末世,普及这些知识,就是在与死神争夺生命。

吴教授则会带来《可持续农业基础》、《简易工具制作与维修》、《基础能源知识》。这些课程旨在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将实用的技能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而最重要的,是由陈建国、陈雪甚至偶尔亲自到场的陈默,所主导的关于 “守望者”价值观 的宣讲与讨论。

没有枯燥的说教,更多是结合现实的探讨。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贡献点制度?是为了制造不平等吗?”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安全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守望者法典’的意义何在?它是在限制我们的自由,还是在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我们‘终结末日’的目标,听起来很遥远,但它与我们每个人今天的努力,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些讨论,“集体生存,个体发展”、“劳动创造价值”、“知识改变命运”、“守护家园,守望相助”等核心理念,如同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成年学员的思想。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求生的个体,更是这个新兴集体的一份子,肩负着共同的责任与未来。

教育的深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市集上,开始有居民能看懂摊主用粉笔写下的简单价目表了;任务公告栏前,聚集的不再只是茫然张望的人,有人开始小声念出内容,与同伴讨论;工坊里,识字的工匠开始尝试阅读带回来的部分技术图纸的注释,虽然艰难,却打开了技术进步的另一扇窗;甚至在巡逻队中,队员之间也能更精准地传达指令和理解战术意图。

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在悄然增长。当人们通过学习,明白了制度背后的逻辑,理解了自身劳动的价值,看到了集体前进的方向,那种源自内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任何强制命令都无法赋予的。

陈默曾在一个夜晚,悄然站在夜校的窗外,看着里面那些在灯光下奋笔疾书或凝神倾听的面孔。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成为科学家或强大的战士,但他们正在努力摆脱蒙昧,成为这个新社会合格、甚至优秀的基石。

他从一个眼神浑浊的老农学会写“家”字时那激动的泪光中,从一个护卫队员终于独立读懂一份简单战报后那兴奋的握拳中,看到了比武力征服、比资源积累更加宝贵的东西——文明的自我修复与升华的能力。

教育的深化,不是在培养少数精英,而是在提升整个文明土壤的肥力。

这些今天在夜校灯下学习的成年人,以及白天在学堂里奔跑的孩子,他们才是“终结末日”这场漫长战役中,最持久、也最可靠的力量源泉。

知识的火种,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并在更广阔的人群中,播撒开来。黑暗的时代,正因为这点点星火,而显现出被彻底照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