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零域建筑师 > 第75章 区域重力场的成功创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章 区域重力场的成功创造

我睁开眼,终端屏幕上的提示还在闪烁。【系统准备就绪,等待指令输入】。手指悬在操作区上方,没有立刻点下去。风从破口的铁皮屋顶漏进来,吹得桌角一张图纸微微翻动。那是重力场的初始参数模型,昨晚画到第三遍才定稿。

呼吸放慢,心跳也跟着压下来。

现在是傍晚五点五十七分,神经活跃度接近峰值。时间刚好。

我输入启动指令,领域同步开启。意识里立刻浮现出建模空间,灰点留下的那组频率数据自动加载进去。能量以阶梯式注入,每一步都按之前推演的节奏推进。第一层稳定,第二层接续,第三层开始耦合。

地面轻微震动了一下。

试验舱内悬浮起一粒灰尘,接着是第二粒、第三粒。它们不是飘,是被某种力量托着,缓缓上升。我的太阳穴开始胀,像是有电流在皮下爬行。脑波监测警报还没响,但我知道快了。

重力场雏形出现了。

我继续加压。零域能量沿着预设轨道运行,在半空中划出看不见的环状结构。这不再是造墙、搭房那种实体构建,而是对空间本身的干预。空气变得粘稠,脚底传来一股向上的推力,仿佛大地在排斥我们。

突然,右耳根刺痛。

终端红光闪了一下——脑波波动超限。能量回流速度比预计快了百分之二十三。如果再持续三秒,就会触发崩域保护机制,整个实验中断。

我没有等系统自动切断。

手动关闭外部供能通道,转为体内残余能量维持输出。这个操作不在原计划里,但必须试一次。我要知道,在极限状态下,零域还能撑多久。

场域稳定了五秒。

五秒内,所有传感器记录下完整数据流。压力分布、能量密度、空间扭曲率……这些数字在屏幕上飞速滚动。我知道成功了。这不是模拟,是真实的局部重力偏移。范围不大,只有试验舱内部,强度也只有标准重力的百分之四十,但它可控,可调,可重复。

五秒结束,我退出零域。

身体猛地一沉,像是刚才那股托举力突然消失,整个人被拽回地面。额头全是汗,后背的衣服贴在皮肤上。我靠在舱壁上喘气,手指发麻,连终端都拿不稳。

但我笑了。

这一笑扯动嘴角,有点干涩,但心里清楚——从今天起,零域能力变了。它不再只是“打印”东西的工具。它能改规则。哪怕只是一小块区域,哪怕只是微弱的引力变化,这也意味着未来可以做更多事。防冲击、控坠落、甚至为高空结构提供支撑……

我想起老周提过的空中走廊。以前觉得难,是因为承重和连接点问题。现在或许不用那么多材料了。用重力场做辅助支撑,能把负荷分散到更大范围。

正想着,终端震动起来。

我抬手擦了把脸,点开通讯界面。加密信号接入,老周的声音直接传出来:“西区雷达发现异常移动热源,七台以上重型装备,正在靠近隔离带。”

我没出声。

他顿了半秒,又说:“轨迹显示他们可能想打通北面废墟通道。那边离净水舱太近,一旦开战,供水系统会首当其冲。”

我盯着屏幕上的红点群,缓慢起身。腿还有点软,但能站住。试验舱的传感层还在运行,最后一帧数据显示,重力场解体过程平稳,无残留能量反噬。这意味着我可以立刻行动,不需要长时间恢复。

“位置发我。”我说。

“已经传到你终端了,坐标三道加密,十秒后自动销毁。”

我低头看地图,北面那片废墟原本是旧工业区,地基还算完整。守夜人选那里动手,说明他们需要一条稳定通路,不是骚扰,是打算长期渗透。而我们要守住的不只是防线,还有背后的居民区、医疗站、水源。

我伸手按下舱顶的红色按钮。

试验舱开始逐层解体。外框先消失,然后是传感层节点逐一熄灭,最后是应急系统断电。整个过程安静有序,没有一丝紊乱。这是我第一次完整走完“构建-运行-终止”全流程,而且是在高负荷实验后完成的收束操作。

走出试验舱时,风更大了些。

头顶的铁皮被吹得哗啦响,远处尘雾卷着碎布条横扫过空地。我站在原地没动,手里握着终端,屏幕上那串移动热源仍在向前推进。距离解触预计还有八小时,时间不算紧,但也拖不得。

我摸了摸手腕上的监测带。心率还在偏高位,血压略升,但都在安全区间。精神力只剩不到三成,短期内没法再做高强度构建。但刚才的实验数据可以交给苏晴分析,她能提取出可用参数,说不定能做出简化版场域模块,用于临时防御。

正要迈步,终端又震了一下。

是自动上传完成的提示。实验日志已同步至主服务器,附带三维动态模型和全部传感记录。这意味着即使我现在倒下,别人也能复现这次成果。

我把它塞进背包,拉好拉链。

刚走两步,忽然停下。

转身看向试验舱最后消失的位置。地面还留着一圈浅痕,是高强度聚合合金分解后残留的印迹。我蹲下,伸手摸了摸那圈痕迹。温度比周围低一点,像是刚断电的机器。

这地方不能再用了。

刚才的实验已经触碰到当前环境的承载极限。如果下次要做更大范围的重力调控,必须换场地,还得增加外部冷却系统。也许可以在东区地下车库试试,那里空间大,结构稳固,适合做长期实验平台。

我站起身,拍了拍手。

通讯器突然又响了一声。

我以为是老周补充信息,结果点开一看,是一条系统警报:北区重力传感器读数异常,短暂出现0.3G波动,持续4.8秒,来源不明。

我盯着这条消息,没动。

刚才的实验明明在封闭舱内进行,理论上不会对外界产生影响。可这个时间点,这个数值,几乎和我的测试完全吻合。

说明什么?

说明零域的能力突破,已经开始泄露到现实环境中了。

我关掉提示,把终端收好。

脚步转向指挥中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