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洪武:医圣朱橚 > 第99章 入宫惊风 初诊疑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匹快马,带着一路风尘与疲惫,如同撕裂夜幕的流星,终于在天明时分,冲抵南京城外。守城官兵验过加急令牌和圣旨,不敢有丝毫阻拦,迅速放行。马蹄踏在清晨空旷的御街上,发出急促而清晰的回响,打破了帝都的宁静,也惊动了无数双暗处的眼睛。

朱橚甚至来不及换下沾满尘土的骑装,便在早已候在宫门外的太监引领下,与面色发白的李院判疾步穿过多重宫禁,直趋东宫。

东宫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宫人内侍皆屏息垂首,面带忧惧,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和一种无形的恐慌。太子妃常氏双眼红肿,强忍着悲痛在殿外等候,见到朱橚,未语泪先流:“五弟……你总算来了……快,快去看看你大哥……”

朱橚心中一沉,重重地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压下奔波的疲惫和心中的惊涛,迈步踏入内殿。

殿内,朱元璋和马皇后皆在。朱元璋负手立于窗边,背影僵硬,周身散发着一种极度焦虑与压抑的暴戾气息。马皇后则坐在榻边,紧紧握着朱标一只手,另一只手不住地用绢帕擦拭着眼角。

龙榻之上,朱标紧闭双目,脸色是一种不祥的灰白,嘴唇干裂泛紫,呼吸急促而浅弱,胸膛微弱地起伏着,偶尔发出一两声压抑的、令人心揪的咳嗽。不过短短数日未见,他竟已消瘦憔悴得脱了形!

“父皇,母后,儿臣……”朱橚上前,声音因急切而有些沙哑。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朱橚,里面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最后的希望、极致的焦虑、以及一丝深藏的审视与怀疑。他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嘶哑地低吼道:“快!快给你大哥看看!太医院那群废物……朕要你无论如何……想办法!”

马皇后也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朱橚,眼中尽是哀恳:“小五……救救你大哥……”

“儿臣尽力!”朱橚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趋前至榻边。李院判也慌忙跟上,垂手恭立一旁,大气不敢出。

朱橚先是仔细观察了朱标的面色、呼吸、神态,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他露在锦被外的手腕,三指搭上脉门。

指尖传来的脉象,让朱橚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脉象极度的濡弱、细数,似有似无,仿佛随时可能断绝!这是元气大亏、五脏衰竭之兆!同时,指下又能感受到一种虚浮的躁动,显示体内仍有邪热未清,纠缠不去。

他轻轻掀开锦被一角,查看舌苔——舌质红绛,苔少而干,甚至有些剥落。 他凑近细听呼吸,那气促声中带着细微的、不祥的湿啰音。 他甚至注意到朱标偶尔无意识蹙眉,似乎伴有胸痛。

这一切症状,都指向一个极其凶险的可能——肺痨(肺结核)晚期?或是重症肺炎引发了全身性的衰竭?无论是哪一种,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都几乎是死刑判决!

朱橚的脸色变得无比凝重,额角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终于明白为何太医院会束手无策,说出“回天乏术”的话来。这病情,确实已经到了极其危殆的地步!

“怎么样?!”朱元璋急切地追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朱橚收回手,缓缓站起身,面向皇帝和皇后,声音沉重而清晰:“父皇,母后,大哥之症,乃长期忧劳过度,耗损心脾肝肾之阴精,致正气极度虚弱。又感外邪,邪热乘虚内陷于肺,灼伤肺络,故见咳血。如今邪毒炽盛,正气衰败,已是……已是危在旦夕。”

他尽可能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医理解释,但给出的判断却与太医院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更为严峻。

朱元璋眼中的希望之光瞬间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绝望和暴怒:“危在旦夕?!连你也……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你那牛痘呢?你那奇思妙想呢?!都用到哪里去了?!”

面对父皇几乎失控的质问,朱橚深吸一口气,强行保持镇定:“父皇息怒!大哥此症与天花不同,并非外感疫疠,而是内伤虚损至极,兼夹邪毒。牛痘于此无效。当务之急,绝非猛药攻邪,那般只会加速……加速正气崩溃。”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儿臣方才诊脉时,发现大哥脉象中除虚损之象外,似有一丝不应有的涩滞之感,且邪热纠缠之势,比寻常虚劳更为胶着。儿臣斗胆请问,大哥近日所服汤药之药渣,可还留存?”

此言一出,旁边的李院判和侍立的太医脸色猛地一变!

朱元璋也眯起了眼睛:“药渣?你怀疑药有问题?”帝王的疑心病瞬间被勾起。

“儿臣不敢妄断!”朱橚立刻躬身,“只是大哥此症进展如此迅猛,超出常理。儿臣需查验药方与药渣,排除一切可能干扰,方能寻得一线生机!请父皇允准!”

马皇后也立刻看向一旁侍奉的东宫太监:“快!快去把殿下近日煎药的药渣都取来!还有药方底簿!”

朱元璋没有再反对,只是用冰冷的目光扫过殿内所有的太医,包括李院判。那目光中的寒意,让所有太医如坠冰窟。

很快,药渣和药方底簿被取来。朱橚不顾污秽,亲自蹲下身,仔细翻检那些已经干涸的药渣,一一辨认,并与药方核对。李院判也在一旁紧张地看着。

药方并无问题,皆是太医院常用的益气补血、滋阴清热、止咳化痰之药,配伍中规中矩。药渣中的药材种类也与药方吻合。

难道是自己多心了?朱橚眉头紧锁。

就在他准备放弃时,指尖忽然触碰到几粒极其细微、颜色与周围药渣略有不同、若不细看几乎无法察觉的深褐色碎末。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剔出,放在鼻尖轻嗅——有一股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寻常草药的怪异辛涩之气!

这不是原方应有的药材! 虽然量极少,但长期服用,对于朱标这种极度虚弱的病人来说,足以造成负担,甚至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未知的反应,加重病情!

朱橚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的猜测可能没错!

他不动声色地将那几粒碎末用绢帕小心包好,收入袖中。然后站起身,面色依旧沉重,对朱元璋和马皇后道:“父皇,母后,药方与药渣大致无误。只是大哥病情确实沉重异常。儿臣需立刻斟酌一方,以益气固脱、滋阴清肺为要,尽力一试!但……但请父皇母后,务必心中有备……”

他没有当场揭发药渣异常,因为证据太少,指向不明,贸然说出只会引发更大的混乱,打草惊蛇。当务之急,是先稳住大哥的病情。

朱元璋和马皇后听到“心中有备”四个字,脸色更是苍白了几分。马皇后的眼泪再次涌出,朱元璋则紧紧攥住了拳头,指节发白,最终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去写!”

朱橚立刻走到书案前,提笔开方。他摒弃了太医院原方中一些可能过于温燥或滋腻的药材,加重了益气固本、清热保津的力道,并加入了一味他自己带来的、经过提纯试验的黄芩精华粉末(量极微,标注为特殊炮制黄芩),以期增强清热之效。

方子写罢,他并未交给太医院的人,而是直接呈给朱元璋:“父皇,此方乃儿臣竭尽所能所思,请父皇过目。煎药之事,儿臣恳请由东宫小厨房单独进行,儿臣……想亲自监督。”

这是最直接的防备!朱元璋瞳孔一缩,瞬间明白了儿子的用意。他深深看了朱橚一眼,接过药方,看也没看,直接递给身旁的心腹太监,冷声道:“按周王说的办!所需药材,直接从朕的私库取用!若有任何差池,你们所有人,提头来见!”

“是!”那太监浑身一凛,双手接过药方,快步而去。

殿内气氛变得更加诡异和紧张。太医院的众人脸色惨白,汗出如浆。李院判看着朱橚,眼神复杂无比,有震惊,有恐惧,也有一丝难以置信。

第一剂药,在朱橚寸步不离的监督下,于东宫小厨房煎煮完成。药汁呈上,朱橚甚至自己先尝了一小口确认无误,才由太子妃亲自喂朱标服下。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目光,死死盯在朱标脸上,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朱橚站在榻边,心情同样沉重而紧张。他的方子或许能暂时稳住病情,但能否逆转乾坤,他毫无把握。而袖中那几粒可疑的药渣碎末,更是如同毒蛇般,让他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这东宫之内,这皇城之中,隐藏的危机,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深沉。

(第九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