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朱橚的“薨逝”与马皇后的沉疴,如同两块阴云,沉重地压在大明王朝的金銮殿之上。连续数日,朝会的气氛都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朱元璋虽未完全罢朝,但高踞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目光扫过殿下群臣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冰冷,让每一位官员都感到脖颈发凉。
今日的朝会,因一份来自北方的紧急军报而稍起波澜。北元小股骑兵频繁叩边,袭击粮道,掳掠边民,气焰较前更为嚣张。
“陛下!”大将军冯胜的奏报由兵部尚书代为陈述后,武将行列中,颍国公傅友德率先出班,声如洪钟,“北元鞑虏,欺人太甚!窥我天朝有恙,便敢如此猖獗!臣请陛下下旨,允臣率精骑出塞,犁庭扫穴,扬我大明国威,以安边境!”
“臣附议!” “末将愿为先锋!” 一众淮西勋贵武将纷纷出列请战。战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边境不宁,正是他们建功立业之时。加之近日朝中气氛压抑,他们也渴望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视线,重获皇帝的信赖。
然而,文官行列中立刻响起了反对之声。 “陛下,万万不可!”御史中丞陈宁出班奏道,“皇后娘娘凤体违和,太子殿下亦需静养,此乃举国忧心之时。当此之际,应以国内安稳为要。轻启边衅,劳师远征,耗费钱粮无数,若战事迁延,恐动摇国本!臣以为,当以防守为上,增兵坚城,挫敌锐气即可。”
“陈中丞此言差矣!”凉国公蓝玉性情骄横,当即反驳,语气颇冲,“正是因为国内有事,才更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不打疼那些鞑子,他们岂不以为我大明可欺?到时候蜂拥而至,边患更大!唯有雷霆一击,方能震慑宵小,方能彰显陛下天威!”
“凉国公!战端一开,岂是你说打就能打,说停就能停的?”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终于开口了,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粮草、兵员、民夫调动,哪一样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国库虽丰,亦需统筹。陛下,臣以为陈中丞所言老成谋国。当以巩固边防为主,待……待宫中安宁,再议征伐不迟。”他巧妙地将军事决策与宫廷状况挂钩,既显得顾全大局,又隐隐提醒皇帝当下的“首要问题”在哪里。
胡惟庸一党官员纷纷附和。
朝堂上立刻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以淮西武将为主的主战派,和以中书省文官为主的主守派(或可称缓战派)。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看似为国事,实则也夹杂着派系权力的较量。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他的目光在争吵的臣子们脸上掠过,心中却在冷笑。这些人,有多少是真心为国?有多少是想趁机揽权?又有多少,是在试探他这位皇帝的状态?
就在争论渐趋激烈时,一个略显苍老却坚定的声音响起:
“陛下!老臣有本奏!”
众人望去,却是年事已高、平日甚少参与此类争论的御史大夫文原吉。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朱元璋训斥甚至鞭笞,但也因清廉刚正颇受敬重(某种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他当年因一桩冤案险些丧命,是马皇后亲自向朱元璋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和官职。
文原吉颤巍巍出班,并未直接谈论战和之事,而是撩袍跪地,声音悲怆:“陛下!北疆烽火虽急,然皇后娘娘仁德布于天下,如今危在旦夕,此实乃臣等心如刀绞之事!老臣深知陛下悲痛,然国不可一日无母仪!恳请陛下,广召天下名医,竭尽全力,救治娘娘!边事固重,然若娘娘有恙,则国本动摇,纵有百万雄兵,又何能安天下臣民之心乎?!”
他这番话,看似迂腐,却一下子戳中了许多人的心事。马皇后贤德,善待功臣元勋,体恤下情,在朝野中外声望极高。许多中下层官员、甚至一些勋贵家眷都曾受过她的恩泽或庇护。只是近日朱元璋暴戾,无人敢提及罢了。
文原吉一带头,立刻又有几名官员出班跪倒: “臣附议!娘娘凤体关乎国运,恳请陛下以娘娘为重!” “陛下!臣闻民间有隐士神医,或可一试啊!” “臣愿散尽家财,为娘娘寻访名医!”
这些官员未必都属于同一派系,但此刻都因对马皇后的感念而暂时放下了朝争,发出了共同的呼声。这呼声让原本激烈的战和之争暂时缓和了下来。
胡惟庸微微皱眉,但并未阻止。蓝玉等武将也暂时安静了,他们对马皇后也是尊敬的。
朱元璋看着殿下跪倒的臣子,听着他们提及发妻,冰冷的心肠似乎也被触动了一下。他脸上的暴戾之气稍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痛苦。
“都起来吧。”他挥了挥手,声音沙哑,“皇后的病,朕比你们更心急。太医院已在尽力,征召天下名医的旨意,早已发出去了。”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回到了北方军务上:“至于边事……傅友德、蓝玉。”
“臣在!” “末将在!”
“朕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骑,巡狩边塞。鞑子若敢再来,就给朕狠狠地打!斩首三级者赏银十两,缴获马匹器械皆归其所有!但无朕旨意,不得轻率出塞百里!可能办到?”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允许局部反击,给予重赏激励士气,但不进行大规模远征。
“臣(末将)遵旨!”傅友德和蓝玉虽未能尽兴,但也算得到了部分授权,尤其是允许他们保留缴获,这足以让部下奋勇杀敌了。
“退朝吧。”朱元璋似乎耗尽了力气,不愿再多言,起身拂袖而去。
朝会结束,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奉天殿。
胡惟庸与几个心腹交换着眼神,今日文原吉等人突然为皇后发声,虽未直接挑战相权,却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舆论力量。 蓝玉则与傅友德等武将边走边议论着如何出兵捞取军功。 文原吉则被几个官员围住,低声交谈着,面露忧色。
而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正冷冷地记录着今日朝会上每一个发言官员的名字和神态,准备呈报给那位深居宫中的皇帝。
马皇后的余荫,或许能暂时缓和朝堂的戾气,但却无法真正驱散那越聚越浓的疑云。朱元璋的猜忌,如同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再次露出獠牙。
而此刻的朱元璋,正独自站在坤宁宫外,望着紧闭的殿门,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由检校秘密送来的报告——关于那几个在朝会上率先为皇后发声的官员,近日与哪些藩王、勋贵有过接触的详细记录。
他的眼神,比之前更加幽深冰冷。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