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洪武:医圣朱橚 > 第72章 尘埃暂落 暗涌潜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石岭私矿案,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猛烈地席卷而过,又以惊人的速度被强行按下了终止符。

燕王朱棣的清洗果断而彻底。悍将朱能在控制山谷后,依据朱棣“速决、肃清、断尾”的密令,对俘虏进行了迅捷而残酷的甄别。所有确系来自北平都司辖下卫所的兵丁,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以“擅离驻地、袭杀亲王卫队、参与私矿”的罪名,就地处决,一个不留。尸体就地掩埋,记录造册,上报兵部则统一按“剿匪阵亡”处理。

而那些招募来的亡命之徒、地痞流氓以及知道核心秘密的工头,同样没有逃过灭口的命运。只有少数最底层、只知干活对外界一无所知的矿工,在经过严格盘问后被登记在册,暂时看管,等待发落。

所有账册、文书,尤其是可能涉及北平方面以及更高层级的往来信件,被朱能全部封箱,由燕山护卫重兵押运,直接送往北平燕王府,未经朱棣之手,任何人不得查阅。

短短数日之内,黑石岭这个吞噬了无数性命和秘密的山谷,变成了一座只有士兵看守的空旷死地。所有的罪恶和证据,都被物理意义上彻底抹除。燕王用最血腥的方式,向朝廷、也向自己那位五弟,展示了他的“交代”和决绝——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燕藩稳定和声誉的隐患,都必须连根拔起,不留后患。

至于河南这边,赵文康、李茂、董兴等人的命运已然注定。铁证如山,又值皇帝盛怒,太子督办,无人敢为其求情。最终判决很快下达:赵文康贪腐枉法、草菅人命、勾结匪类(黑石岭守卫被定性为匪),判斩立决,家产抄没,家人流放三千里。李茂、董兴等同党,或斩或绞,或流放充军,开封府衙为之一空。

朝廷迅速选派了新的知府、同知等官员赴任,太子朱标亲自挑选,皆是素有清名的干吏。一场席卷河南官场的大地震,看似暂时平息。

---

周王府,书房。

鸮二将最后一份关于此事的简报呈送给朱橚。

“……黑石岭已空,燕王殿下处理得……很干净。开封府新任知府已到任,正在交接。朝廷的钦差也已返京复命。”鸮二的语气平静,但细微的停顿还是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燕王的手段,让他这样的密探头子都感到心惊。

朱橚默默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知道四哥会快刀斩乱麻,却也没想到会如此酷烈。那几十名被灭口的卫所兵,或许罪有应得,但这种方式……他轻轻闭了下眼,将一丝不适压下。这就是洪武年间的政治,这就是他四哥的行事风格。自己将线索抛给他,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这场杀戮。

“我们的人……”朱橚的声音有些低沉。

“遇难弟兄的遗骸,已无法单独分辨,燕王军将其与匪类一同掩埋。属下已派人在他们遇难的大致方位做了标记,立了无字碑,日后……或可祭奠。”鸮二的声音里带上了沉重。

朱橚沉默良久,才缓缓道:“厚抚其家人。子女由‘夜枭’暗中抚养至成年。”

“是。”

“药铺那边如何?”

“新上任的知府很是客气,主动来拜会过,表示会大力支持王爷的惠民之举。之前的风波,已然平息。”

“嗯。”朱橚点了点头。这算是此事带来的唯一好处,至少短期内,开封官府不敢再轻易找他的麻烦。

然而,他心中并无轻松之感。父皇在朝堂上那未置可否的态度,像一根刺,隐隐扎在他心头。风暴看似过去,但真的过去了吗?

“鸮二。” “属下在。” “传令下去。‘夜枭’各部,自即日起,进入‘蛰伏’状态。非必要,停止一切外部活动。药铺、医馆正常经营,但只行医售药,停止一切情报搜集。所有人员,深居简出,谨言慎行。” “王爷是担心……”鸮二神色一凛。

“风太大了,树要低头,才能不被吹折。”朱橚看着窗外,目光幽深,“我们的陛下,眼睛太亮了。”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父皇的猜疑并未因案子的了结而消失,反而可能因为燕王的激烈反应和朝堂上那隐晦的指责而更加聚焦于自己身上。这个时候,任何一丝多余的举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蛰伏”,是唯一的自保之道。

“遵命!”鸮二深知其中利害,立刻领命而去。

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朱橚走到书案前,摊开纸笔,却久久未能落墨。

他在回想整件事。从采药队失踪,到发现黑石岭异常,到开封府的刁难,再到最后大哥和四哥的介入……他感觉自己仿佛在驾驭一辆狂奔的马车,虽然暂时冲破了障碍,但车轮已然沾满了泥泞和血腥,而前方的道路,依旧笼罩在父皇那双深邃而多疑的目光之下。

他拿起一支笔,蘸了墨,最终在洁白的宣纸上,缓缓写下了两个字:

“静” 、“忍”。

---

南京,皇宫。

朱元璋确实没有放下疑虑。检校系统关于开封的密报依旧每日送达他的案头。然而,近期的报告却显得异常“干净”。

周王朱橚每日深居简出,不是去编纂局整理药书,便是在王府内侍弄花草(实则观察药材生长),偶尔去药铺看看,也完全是东家巡视产业的做派,与大夫、伙计谈论的都是药材成色、方剂功效。之前那些若隐若现的“民间势力”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开封城平静得有些过分。

朱元璋合上密报,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静下来了?”他冷哼一声,“是知道怕了,还是……藏得更深了?”

他想起朝堂上太子极力维护弟弟的样子,又想起远在北平的老四那封语气冰冷、行动果决的汇报奏章(朱棣自然隐去了所有对自己不利的细节,只强调剿匪平乱之功)。

儿子们似乎都很有本事,也……各有心思。

尤其是这个老五。看似荒唐胡闹,却总能撞破惊天之秘;看似仁弱,却能引得太子如此维护,还能让桀骜的老四不得不替他擦屁股。

他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北方。开封的方向。

“咱倒要看看,你能静多久,能忍多久。”

帝王的低语,消散在风中。

黑石岭的尘埃已然落定,但深宫与藩王之间的猜忌,如同地下暗河,无声无息,却更加汹涌地流淌着。

(第七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