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炮灰:苟住!别浪!活着万岁 > 第80章 钓系人生,为鱼而来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钓系人生,为鱼而来8

救助犁头鳐的事迹,通过渔民的口口相传和来访学者的记录,渐渐传遍了南太平洋诸岛。

不少环保组织主动联系林依依和江屿,希望能与他们合作,开展海洋保护工作。

两人商议后,决定成立“鱼语守护联盟”——以钓鱼为纽带,团结全球钓手和海洋爱好者,推广科学垂钓理念,救助濒危鱼类,清理海洋垃圾。

联盟成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渔网清理计划”。

他们组织志愿者,乘坐渔船前往附近海域,打捞台风过后遗留的废弃渔网和海洋垃圾。

林依依凭借“万物鱼语”感知水下垃圾的分布,江屿则利用专业知识规划清理路线,两人配合默契,效率极高。

参与清理的志愿者中,有不少是曾经的职业钓手,他们原本只专注于钓获量,却在亲眼看到废弃渔网对鱼类的伤害后,深受触动。

“以前只想着钓大鱼,从来没想过,我们随手丢弃的渔网,会成为鱼类的噩梦。”一位资深钓手感慨道,“以后钓鱼,我一定把垃圾全部带走,还要主动清理别人留下的废弃物。”

林依依笑着递给她一套自制的环保鱼漂:“这是用海洋垃圾回收加工的材料做的,轻便又灵敏。希望我们都能以钓护海,让这片海永远清澈。”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濒危鱼类,江屿在小岛上建起了一座小型海洋科普馆,里面陈列着各种鱼类标本、海洋生物图鉴,还有他们救助犁头鳐的视频和照片。

林依依则定期在科普馆举办钓鱼讲座,教大家如何科学选择钓点、合理使用饵料,避免过度捕捞。

“真正的钓手,不是征服鱼类,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林依依站在讲台上,身后是她和江屿钓遍全球的照片,“钓鱼的乐趣,在于享受与自然相处的过程,在于感受鱼类的灵动与生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钓获的数量和大小。”

科普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海洋知识,体验钓鱼的乐趣。

林依依会带着孩子们在专属钓场里进行“亲子垂钓”,教他们如何温柔地对待小鱼,钓上来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水中。

“小鱼还要长大,我们要保护它们,这样以后才能有更多的鱼可以钓。”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

一年后,“鱼语守护联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钓手和环保人士加入。

他们在各大洲建立了分会,开展了“濒危鱼类普查”“海洋垃圾回收挑战赛”“科学垂钓培训”等一系列活动。

林依依和江屿则作为联盟发起人,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参加交流活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理念。

在北欧的三文鱼洄游保护区,他们与当地钓手一起,守护三文鱼的洄游通道,阻止非法捕捞;

在东南亚的珊瑚礁海域,他们带领志愿者清理珊瑚礁上的垃圾,帮助受损的珊瑚礁恢复生机;

在加勒比海的多个岛屿,他们推广“钓获放流”制度,鼓励钓手将未成年鱼类和濒危鱼类放回大海。

一次跨国钓鱼交流活动中,林依依遇到了一位曾经的对手——国际钓鱼联赛上,那位输给她的外国钓手。

如今,他已经成为“鱼语守护联盟”欧洲分会的负责人,看到林依依时,他热情地走上前:“林,你的理念改变了我。以前我总想着赢比赛,现在我觉得,守护鱼类的家园,比任何奖杯都更有意义。”

林依依笑着与他握手:“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交流活动结束后,两人一起前往附近的湖泊钓鱼。没有了比赛的竞争,只有纯粹的垂钓乐趣。林依依钓上一条漂亮的鳟鱼,仔细检查后,轻轻放回水中:“还没成年,让它再长大一点。”

外国钓手看着她的动作,由衷地赞叹:“你不仅是最厉害的钓手,更是最可敬的守护者。”

回到加勒比海的小岛,林依依和江屿的生活依旧简单而充实。

他们每天早上一起去钓场钓鱼,下午要么打理科普馆,要么处理联盟的事务,晚上则在海边散步,聊着联盟的未来和彼此的心事。

“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有个小钓手?”林依依靠在江屿的肩膀上,看着漫天繁星,突然问道。

江屿愣了一下,随即失笑,紧紧抱住她:“好啊,我们教他钓鱼,教他认识海洋,教他守护自然。让他知道,鱼与自然,都是值得一生珍视的宝藏。”

林依依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憧憬。她想起了原主的执念,想起了那些快穿世界的过往,突然觉得,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让她来到这里,遇到江屿,找到这份既忠于热爱、又充满意义的人生。

海风轻拂,海浪声声,钓场里的鱼群在水中自在游动,仿佛在诉说着安宁与幸福。林依依知道,她的钓系人生,不会有终点。她会和江屿一起,带着“鱼语守护联盟”的伙伴们,继续以钓护海,让微光汇聚成炬,照亮更多海洋的角落。而她的幸福,也将在这份热爱与守护中,绵长不绝,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