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 > 第165章 老友重逢:不同轨迹里的彼此牵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5章 老友重逢:不同轨迹里的彼此牵挂

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微风拂过校园里新绿的香樟树叶,带来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就在这样一个寻常的周末,米小圈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熟悉又带着几分陌生兴奋的声音:

“小圈!我回学校了!就在你们宿舍楼下!”

是李黎。她作为交换生远赴海外求学,一晃已近一年。米小圈几乎是跑着下楼的,心脏在胸腔里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

宿舍楼下的石阶上,站着一个身影。依旧是利落的马尾,眉眼间却褪去了几分青涩,多了些许历练后的从容与自信,穿着简约而富有设计感的休闲装,站在那里,笑盈盈地看着他。午后的阳光勾勒出她的轮廓,仿佛带着异国他乡的风尘与故事。

“李黎!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也没提前说一声!”米小圈喘着气,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惊喜。

“项目提前结束了,想着给你们个惊喜。”李黎笑着,目光在他脸上细细打量,“你好像……嗯,更结实了点?看来国内食堂伙食不错。”

短暂的生疏感在几句玩笑中迅速消融。他们沿着熟悉的林荫道漫步,就像过去很多次那样,但彼此都知道,这一年,各自的轨迹已然不同。

“快说说,国外怎么样?是不是特精彩?”米小圈迫不及待地问,语气里带着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李黎的眼神亮了起来,开始娓娓道来。她讲述着异国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强调批判性思维与团队项目;描述着在小组作业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碰撞观点,有时激烈争论,有时又为共同的成果欢呼;她说起独自背包旅行,在陌生的城市里迷路又找到方向的经历,言语间充满了独立与成长的印记。

“确实开阔了眼界,”她总结道,“感觉看问题的角度更多元了,也更清楚自己未来想往哪个方向努力了。我打算申请那边商学院的研究生,往商业分析方向发展。”她的目标清晰而坚定。

米小圈静静地听着,仿佛跟随她的讲述进行了一场短暂的神游。他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鲜活的世界,也为李黎的清晰和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

“你呢?”李黎转过头,关切地看着他,“这一年怎么样?看你们朋友圈,又是竞赛拿奖,又是大厂实习,忙得风生水起。”

米小圈笑了笑,开始讲述自己这一年的经历。他没有渲染竞赛的激烈,而是描述了和室友们熬夜调试、最终攻克难关时的默契与激动;他没有细数实习的辛苦,而是分享了第一次参与核心模块优化、看到线上指标提升时的成就感;他也坦诚地提到了面对职业选择时的迷茫,以及寒假里那段艰难的自我探索过程。

“所以,现在算是暂时想清楚了,”他舒了口气,“先扎扎实实做几年技术,把基础打牢。未来……再看机会。”

一个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目标明确地迈向商业分析;一个在国内互联网浪潮中奠定技术根基,在探索中前行。两条轨迹,差异显着,却并无高低之分。

他们走到曾经一起自习过的湖边,在长椅上坐下。夕阳的余晖将湖面染成一片暖金色。

“感觉我们走的路,好像不太一样了。”米小圈看着湖面,轻声说。

“是啊,”李黎点点头,语气平静而温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和路径嘛。你看赵磊一心考研,王浩追逐游戏梦,刘洋稳扎稳打……大家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着。”

她顿了顿,侧过头看着他,眼神真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彼此牵挂,为对方的每一点进步高兴啊。我知道你在为你认为对的事情努力,这就够了。”

这句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米小圈全身。他忽然明白了,真正的友谊,或许并不需要时刻同步,也不需要走在完全相同的路上。它是在各自奔赴山海时,心底存留的那份默默的关注与支持;是在重逢时,可以毫无障碍地分享彼此的成长与困惑;是在对方取得成就时,发自内心的喝彩。

“你说得对。”米小圈笑了,感觉心头那一点点因路径不同而产生的微妙情绪,彻底烟消云散。“不管以后你在哪里,做什么,记得常联系。要是遇到什么技术难题,我这个‘后备技术支持’随时在线。”

“那你要是想了解点海外动态或者商业案例,也可以找我这个‘免费资讯员’。”李黎也笑着回应。

夜幕缓缓降临,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他们起身,走向食堂,准备像以前一样一起吃顿饭。身影在路灯下时而拉长,时而交叠。

这一次重逢,他们没有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里,而是更多地分享了当下的成长与对未来的思考。他们清晰地看到了彼此的不同轨迹,却也更加确定了那份跨越距离、超越差异的牵挂与支持。青春的篇章里,有的人注定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但只要心底那份真挚的情谊不变,无论相隔多远,他们就依然是在同一片星空下,并肩前行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