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贼子敢尔!”
老年赵云一提手中长枪,上前一跃,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化作漫天枪影!刺向了眼前这群人。
顿时这群人便鬼哭狼嚎的四散奔逃,为首刚刚大叫着老匹夫的那个人,已经下去预约排队投胎去了。
李承乾看着呆立原地的张谦,心中也是感慨,都跟你们自报家门了,结果还说刺激人的话,看着系统提示,赵云(玩偶版),实力提升300%,心中默念一句,祝你们好运。
张谦咬着牙,眼里充满最后的鱼死网破的疯狂,“李承乾,你别得意,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你现在只有一个赵云,而我还有个几百人,弄死你足够了!!!”
他话音未落,刺史府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与密集的脚步声!
“保护太子殿下!”
“悬镜司办案,反抗者格杀勿论!”
程处默那粗犷的吼声如同惊雷般炸响!只见他身披重甲,一马当先,率领着如狼似虎的太子亲卫和悬镜司精锐,如同潮水般从府外冲杀进来,瞬间就将张谦布置在外围的人手冲得七零八落。
与此同时,大厅的窗户轰然破碎,数名身手矫健的暗卫如同鬼魅般跃入,刀光闪动,精准地收割着那些刀斧手的性命。
形势瞬间逆转!
张谦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变得惨白如纸,他难以置信地看着神兵天降的援军,又看看如同脱胎换骨、周身散发着恐怖气息的李承乾,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不....这不可能....你怎么会....”他语无伦次,身体因恐惧而剧烈颤抖。
李承乾一步步向他走来,所过之处,试图阻拦的死士皆被其随手挥出的气劲震飞,无人能近其身三尺之内。
“张谦,你的罪证,西山铁厂的账册、密信,此刻已尽入我手。”李承乾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你的心腹张彪已擒,那个试图报信的眼线,也早在半路被截杀。你以为你赢了?从一开始,你就只是在按本宫给你的剧本,一步步走向灭亡!”
“噗通!”张谦终于支撑不住,双腿一软,瘫倒在地,眼神涣散,口中喃喃:“完了....全完了....”
李承乾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如同看着一只蝼蚁。
这时候,在场的其他人看着反转的局面,也是反应过来,纷纷跪地上痛哭流涕,开口求饶道:
“殿下,我们都是被张谦那个贼人逼得!”
“对对对!都是那个人逼的!”
.....
这群人磕头如捣蒜,一时间求饶之声不绝于耳。
李承乾看着磕头的那些人,冷哼一声,“你们当真以为本宫手里没有你们参与的罪证吗?”
说着从手里掏出了一沓子密信,还有个一账簿。
看到李承乾手中的东西,在场的不少人面如死灰,瘫坐在座位上。
“拿下!所有参与叛逆者,一律打入死牢,等候发落!”
“是!”从门外涌进来更多的悬镜司的人,上前把这群人都带了下去。
接到李承乾的命令后,悬镜司与太子亲卫立刻如臂使指,高效运转起来。
程处默抹了一把溅到脸上的血沫,咧开大嘴,露出森白的牙齿,狞笑一声:“弟兄们,听见殿下吩咐了吗?抄家去!让这群蛀虫也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吼!”麾下军士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悬镜司的缇骑们则更为沉默,但动作却迅如闪电。他们早已根据此前暗查的线索,分成了数个小队,由熟悉坊州地形的向导带领,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直插张谦及其党羽在城内的各处宅邸、商铺、仓库。
一时间,坊州城内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但见一队队甲胄鲜明的兵士,手持明晃晃的兵刃,撞开一扇扇朱门大户。
哭喊声、呵斥声、翻箱倒柜声不绝于耳。一箱箱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地契账册被源源不断地抬出,堆放在刺史府前的广场上,很快便垒起一座小山。
昔日作威作福的官员、富商及其家眷,皆被绳索捆绑,串成一串,在兵士的押解下,面如死灰地走向临时设立的牢狱。
但是坊州城的居民也是发现了,这群士兵好像是有目标一般,只抓平常跟刺史府走的比较近的一些士绅和官员,而对百姓和其他官员士绅,则是秋毫无犯!
与此同时,刺史府衙门的胥吏在悬镜司的监督下,连夜赶工,书写安民告示。
天刚蒙蒙亮,一张张盖着太子印信和刺史府的大印的榜文便被贴满了坊州城的大街小巷、城门集市。
榜文上明确列举了张谦等人结党营私、贪墨军饷、私开铁厂、荼毒百姓、意图谋逆等十数条大罪,言明首恶已擒,胁从查办,与普通百姓无干。
同时严令各衙署照常运转,商铺市集正常开市,不得借机生事,违令者严惩不贷。
并承诺,朝廷将很快派遣新任刺史,并会对受铁厂之害的百姓进行抚恤。
起初,百姓们只是远远围观,面带惊疑,不敢靠近。但随着识文断字的人将榜文内容高声念出,人群中开始响起窃窃私语,继而爆发出阵阵欢呼。
“我说前几个月总是有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原来是被这个张狗官给抓走了!”
“就是说,我们家后面的李大娘的儿子,就是出去做工,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老人现在眼睛都哭瞎了。”
“就是就是,听说关内道遍地都是流民,我说咱们坊州怎么看不到.....”
“苍天有眼啊!张谦这狗官终于倒了!”一个瞎了眼的老婆婆跪地痛哭!“为什么殿下..不早点过来,早点过来,我的儿子就..就....呜呜呜!”
而更多的人就是在原地欢呼雀跃!
“太子殿下千岁!是太子殿下为我们做主啊!”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笼罩在坊州城上空多日的阴霾,似乎随着这张榜文,开始渐渐消散。
一些待在家中等待如狼似虎的官兵上门的剩余的官员士绅,也是渐渐放下心来。
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