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就是天子在手的好处。

关键曹性实力雄厚,虽然年轻了些,但曹性做的事却很是稳重。

可以说步步为营。

他作为冀州士族,其实现在既看好曹性,但也看好袁绍。

可有个最明显的事,那就是如今曹性是冀州牧,而袁绍却只是渤海郡守。

如果曹性没有天子,袁绍谋取安平清河两地或许还能和公孙瓒联手发兵讨曹性。

但曹性天子在手,袁绍要是再攻打魏郡,那就是谋反叛逆了。

所以袁绍几乎无缘冀州。

至少近几年袁绍本人根本不敢打手握天子的曹性。

所以说白点,曹性冀州牧差不多已经坐稳。

只要曹性在冀州发展几年,就能稳定冀州,到时候袁绍是无法撼动曹性的。

自己作为冀州人,更是冀州士族利益代表,不可能舍近求远。

同样,冀州牧麾下必须要有他们冀州人士做高层。

历来利益最大。

曹性要统治冀州,肯定必须要依靠冀州世家帮助。

而自己也要为冀州世家谋取利益,自然需要得到曹性的信任。

要得到曹性信任,那只有拜主。

而曹性的态度很是强势,所以自己也不用问曹性如何看待天下诸侯和如何面对天下诸侯了。

只要问曹性的志向就行。

只要不是匡扶汉室就行。

想到这,他轻声问道:“愿闻使君之志!”

曹性眉头一挑,眼中有些惊喜。

要是沮授如同审配那样直接愿意来自己麾下做官,那只是成为自己的属下。

和自己就只是上下级关系。

但沮授这样问了,那可能就是要拜主了。

拜主了就是主仆关系,那可是家臣,轻易不得背离那种。

要是沮授拜主,自己只要不浪不瞎搞,绝对也是称霸一方的存在啊!

谋取天下也更容易。

本来身边谋士就少,麾下却已经拥有了十五万大军左右,而真正的谋士才有三个。

要是得到沮授,田丰就容易得到。

而审配作为冀州名士,同样可能跟着拜主。

想到这里,曹性强压激动的心。

面色也变得严肃。

他肃穆道:“以前曹某说过,大丈夫之志,当带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

“但性见天下苍生疾苦,今平生所愿,唯还天下一个太平也!”

沮授满意地点点头,他的主公自然要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又淡淡地问道:“他日使君若是平定天下,不知是还政于刘,还是取而代之?”

此刻他也是紧紧地看着曹性的眼睛。

他知道,一个人的眼睛是不会说谎的。

这个也很重要。

还政于刘家,那他们就算跟着曹性平定天下,也不是从龙之功。

他们要的是从龙之功。

不但能让家族繁荣。

还能名传天下,名垂千古。

作为谋士,最期待的无疑就是从龙之功。

曹性朗声回道:“汉室气数已尽,某也没有办法。”

“不错!”

沮授笑着点点头:“汉室气数已尽。”

如今曹性的态度很明显,那他也没必要迟疑。

他捋了捋胡须,看着曹性满意地点点头,直接起身就拜道:

“沮授,拜见主公。”

曹性见沮授果然直接拜主,大喜过望。

他欣喜地起身扶起沮授,笑道:“某得公与,如鱼得水啊!”

沮授直接拜主,那自己就能安心用沮授了。

虽然沮授可能以冀州士族利益为先,但自己现在首要做的是快速平定天下,然后再以自己的威势来削弱世家。

汉朝世家天下,这世家就是一把剑,自己要用,也要防止刺伤自己。

所以先利用世家助自己平定天下,然后慢慢的对付他们。

等以后实力和威势强了,该杀的杀,该用的用。

甚至缓慢的考虑科举或者科举雏形。

毕竟只有科举才能确保治下更加稳固。

官场被士族垄断是根本不可能让治下长久的。

同样皇帝的权威也不足。

只有中央集权才是最合适的。

人家说的打世家分田地这话听听就行,在汉朝根本不可能实现。

何况要是自己喊人人平等,恐怕那些百姓第一个不赞成。

很多事情是根深蒂固的。

沮授笑着点点头,两人再次坐下。

沮授好奇道:“今冀州内忧外患,不知主公有何妙计破贼?”

曹性却不回答,只是淡然一笑:“公与有何教我?”

沮授见曹性反问,不以为意,他本来就想说出他的想法,这样问只是想抛砖引玉而已。

他眼中一动,回道:“攘外必先安内。”

“今冀州一分为三,公孙瓒实力雄厚,想必会以冀州北方郡国来与主公交战。”

“若如此,他便有粮草与我们在冀州周旋。”

“但其实力强大,我等要驱灭之,恐要数年之久。”

“袁绍得不少士族支持,这安平清河恐必为其据,他同样有兵有粮。”

“我等要驱之,亦要不少时日。”

“所以要先除冀州内忧。”

“其实冀州富饶,内忧实最易解。”

“眼下可算冀州之内忧者,唯涉县黑山贼也!”

“主公数万大军前往涉县,其或见冀州势大,极有可能直接退离涉县。”

“时以兵马防备涉县,而邺城兵广,黑山贼不敢轻易来涉县。”

“如此黑山贼我等且不忧之!”

“主公有天子,袁绍只渤海郡守,眼下断不敢主动攻打主公。”

“如此他必望青州!”

“授以为可将他赶去中原,让他与刘陶相争。”

“但为防止他速统中原,则要让中原诸侯又与他相争。”

“公孙瓒此人,无故攻打冀州,不得人心。”

“兼有刘虞掣肘,其败亡不久矣!”

“但公孙瓒强于袁绍,主要还是公孙瓒骑兵太多太强。”

“所以授以为可先破袁绍。”

“主公十多万大军,只要压向袁绍,袁绍必然挡不住主公。”

“而主公兵多,可分兵破之。”

“袁绍眼下之局,唯以渤海等为后援而取青州,数年后或与主公争冀。”

“但主公已有天子,他没有实力和主公争冀。”

“他的目标极可能是中原。”

“中原虽不如河北,但也是士族林立,士族必然更喜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