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 > 第38章 幽灵构筑与熔炉之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幽灵构筑与熔炉之影

陆沉的苏醒和他带来的关于“幽灵频率”的信息,如同在密闭的绝望棺材上撬开了一道缝隙,让一丝微弱的、却真实不虚的光透了进来。

“烛龙之眼”实验室再次成为了人类文明与时间赛跑、与高等智慧博弈的核心战场。尽管身体依旧虚弱,精神力也远未恢复,但陆沉几乎是立刻投入了工作。他深知,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意味着地表之上那个由敌人主导的“重构”进程更进一步,意味着那个隐藏在星海深处的“筛选机制”对人类的评估更加完善。

实验室的核心任务,从攻击性的“灵眸”系统,转向了防御性与隐蔽性并重的“幽灵构筑”计划。

工作台上,那几块珍贵的节点样本和金属蜘蛛残骸被重新连接上最精密的探测仪器。陆沉不再试图去强行解析其中蕴含的、属于硅基文明的高深科技,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被陈涛团队剥离出来的、关于时空背景噪声映射的底层数据上。

这些数据庞杂、混乱,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留下的、无人能懂的古老回响。在超级计算机的辅助下,陆沉凭借其独特的“可视化”能力,如同一个在无边噪音中寻找特定旋律的顶级调律师,艰难地筛选、比对、剔除。

“这里的波动模式……与样本在承受谐振攻击时,能量场边缘产生的‘信息逃逸’波纹存在 0.0001% 的负相关性……”陆沉指着屏幕上两条几乎重叠的、微不可察的曲线,声音因专注而低沉,“就是这里!这个‘凹陷’点,可能就是‘幽灵频率’存在的区间!”

他的方法并非直接计算,而是一种基于超常感知的、近乎直觉的逆向工程。通过观察硅基网络自身在受到干扰时,其信息场与宇宙背景最细微的排斥反应,来反推那个能与之形成“互斥隐形”的特殊频率。

进展缓慢得令人心焦。每一次微小的发现,都需要耗费陆沉巨大的精神力,往往工作不到两小时,他就不得不停下来,脸色苍白地休息片刻。赵毅看得心疼,却无法阻止,只能命令医疗团队寸步不离,准备好最高效的营养剂和神经恢复药物。

与此同时,来自地表和太空的监测报告,持续描绘着一幅令人愈发不安的图景。

“铁雨”过后,寄生兽群的活动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它们不再以歼灭人类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而是像一支支高效的工程部队,在废墟中有条不紊地清理、搬运、整合着一切可用的金属、矿物乃至高纯度硅材料。这些材料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那些曾经作为“熔炉”的区域。

而这些区域,此刻正发生着更加惊人的变化。强烈的能量反应并未因“铁雨”的结束而平息,反而持续升温。多个区域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地壳正在被某种力量强行撕裂,巨大的、闪烁着幽蓝光芒的、类似硅基晶体的柱状结构正从地底深处“生长”出来,如同某种异星风格的巨型建筑拔地而起!

这些结构彼此之间通过强大的能量束链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个隐约的、覆盖地表的巨大网络。其能量波动模式,与之前“主宰”散发的“局域时空信息场”同源,但规模更加宏大,结构更加稳固,仿佛在将一个个孤立的“局域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覆盖整个星球的“行星级信息场”!

“它们在……改造地球!”陈涛看着合成后的全球能量场分布图,声音带着颤抖,“这些新出现的结构,不仅仅是信号塔,它们更像是……锚点!在将地球的环境,朝着更适合它们硅基生命形态的方向进行强制性改造!”

大气成分开始检测到异常的硅烷气体含量提升;部分地区的磁场出现了规律性的微小偏转;甚至连地壳应力都在发生着缓慢而持续的变化!

敌人不仅仅满足于摧毁人类文明,它们要将地球这个“培养皿”,彻底改造成它们的家园和堡垒!而残存的人类,不过是这个改造过程中需要被清理或者“归档”的旧有生态样本。

“根据能量积累和结构成型速度推算,这个‘行星熔炉’完全启动,全球信息场彻底稳固的时间……”技术军官的声音艰难地吐出那个令人绝望的数字,“……大约在 六十天 后。”

两个月!仅仅两个月后,地球可能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文明将彻底失去赖以立足的根基!

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压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实验室里,陆沉刚刚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精神透支,正靠在椅背上,由医护人员注射营养液。他听到了关于“行星熔炉”和六十天倒计时的报告,紧闭的眼皮下,眼球微微颤动。

六十天……“幽灵频率”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就算能隐藏起来,在一个被彻底改造、不再适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上,隐藏又有什么意义?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医护人员的手,重新坐直了身体,目光投向屏幕上那些依旧混乱不堪的背景噪音数据。

“调整扫描精度,聚焦到普朗克尺度附近的量子涨落关联性。”陆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它们的场建立在宏观时空结构上,但‘幽灵’存在于微观的混沌之中。我们必须在它们编织的‘秩序之网’的缝隙里,找到宇宙本身赋予我们的那一点‘混沌特权’。”

他再次将手指按在感应面板上,闭上了眼睛。这一次,他的“可视化”感知不再试图去理解硅基网络的宏大结构,而是如同潜入深海的探测器,向着物质与能量最细微、最本源的层面,不断下潜,下潜……

在他的意识深处,那片由数据和感知构成的宇宙中,庞大的、散发着幽蓝光芒的硅基网络如同笼罩一切的冰冷天幕。而在天幕之下,在时空结构最细微的褶皱里,他仿佛看到了一丝丝如同蛛网般飘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银色丝线。

那就是……“幽灵频率”的踪迹吗?

他小心翼翼地,试图用自己的意念去触碰、去捕捉那一缕渺茫的希望。

时间,在无声的探索和地表的剧变中,飞速流逝。“幽灵构筑”计划与“行星熔炉”的赛跑,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而人类文明的命运,也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频率搜寻中,走向未知的岔路口。